服刑人员自学十年 获得化工发明专利
●本报记者林丽妙
梅州监狱第五监区服刑人员李某来,从2008年入监以来,10年通过自学化学类相关知识,并不断地论证、总结,日前获得一项有关“一种无机闪光片及其制备”的发明专利。
4000个日夜啃完近百本书
“作家格拉德威尔说过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万个小时,10年多来,我每天抽出1个半小时来学习,累计学习约6000个小时,离目标又进了一步。”李某来说,入监前他从事服装印绣花、陶瓷工艺品等流水线工作,有一定的基础。入监后他决定发挥自身的长处,系统学习化学类知识。所以,时不时让家里人寄送初中、高中课本,有些刑满释放的狱友也会给他送一些高等化学的书籍。
记者看到,李某来的书籍有1米多高,近百本,涉及了有机化学、化学反应等基础教学以及先驱体结构陶瓷、稀土表面处理、高分子应用等高等化学内容。李某来告诉记者,因为狱中没有这一领域的“导师”,所以学习起来很费力。加上本身只有初中文凭,不懂的也只能打个问号,碰到有相同知识点时再串联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李某来终于收到了一项发明专利证书,是一种无机闪光片及其制备,这项技术可以应用在装饰材料、塑料制品及中间材料等方面,主要有耐高温、耐脏不脱色、密度可调节等优点。
成为狱友学习的榜样
与其他服刑人员一样,李某来刚入监时心理上也存在不稳定因素,对改造有抵触情绪。五监区副区长张小平经常耐心与他谈心交流,使其减少心理负担。
“我们一直倡导、鼓励服刑人员发展兴趣和爱好,利用好在监狱的时间,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张小平说,在得知李某来有申请发明专利的意向后,监区、监狱及时审核、上送申报材料,组织专利代理机构工作人员与其面谈,很快便完成申请。
如今,李某来不仅是梅州监狱第一个申请发明专利的服刑人员,也成了狱友们的学习榜样,以现身说法勉励监友们重拾信心,战胜困难,早日新生。
新闻推荐
省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交叉视察检察工作,林贻影参加座谈并讲话 全面提升代表联络工作实效
南方日报讯(记者/尚黎阳通讯员/韦磊梁诚)11月26日至27日,应广东省人民检察院邀请,15名来自梅州团的省人大代表到广州市检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