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则变 变则安 安则久 从四个转变看梅州市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治理成效

梅州日报 2018-11-29 14:42

梅州是矿山大市,目前全市持证矿山企业117家,其中地下矿山企业33家,占全省的45%。坚决杜绝非煤矿山重特大事故是市委、市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实现矿山“零伤亡”愿景,始终成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奋斗目标。2017年3月,刚刚上任伊始的温勇登局长,第一次工作调研就安排在矿山企业,第一次主持全市的安全生产会议就是非煤矿山安全监管会议,强调始终把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抓在手里、放在心上。近年来,梅州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坚持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安全理念转变、安全技能提升、安全科技保障和安全监管手段的转变,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持续保持稳定向好,离“零伤亡”愿景越来越接近。

安全理念的转变

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落实

“安全是企业生存的命脉,平安发财是我们矿山企业的最大追求;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是我们企业的最大责任。”在谈到企业生存、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时,梅县雁洋矿业有限公司对坑石灰石矿矿长彭云辉一语道破。以前有些企业认为监管部门的检查是为难企业,是增加企业的麻烦,但现在企业对安全监管部门的检查普遍欢迎,认为检查能发现问题,消除隐患,避免了事故,是对自己的保护,是对企业的爱护,是对企业的免费体检。“宁可减少生产也要保证安全生产。”记者来到梅县区雁洋建材有限公司石场时,恰逢该公司因常规安全自查而停工。该公司石场矿长陈礼金发自肺腑地说,做好安全工作是矿山企业的生存根基。“如果设备不安全,员工都不肯干活了,马上会跳槽去到别的矿场。”梅县区城东镇县祥石场井下安全主任丘敏球介绍说,现如今从老板到矿工,每一个员工对安全的重视都是前所未有的。企业负责人带头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观念有了质的飞跃,企业真正从安全中收获了经济红利,积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了企业的安全发展。

安全技能的提升

从“我要安全”向“我会安全”转变

发生不安全行为的根本原因是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技能缺乏。市安监局副局长罗远怀说:“近来,我们对本市10年来非煤矿山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发现几乎所有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不高造成的,抓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成为遏制事故最根本的途径。”笔者了解到,梅州市非煤矿山从业人员约2300多人,绝大部分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60%以上的从业人员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我会安全、我能安全”成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防范事故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市安监局每年都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采取分层分批教育培训的方法,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分类培训。目前,全市非煤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共328人参加了2期的专项培训,2000多名从业人员参加了集中轮训。通过一次次安全知识普及、法律法规宣传、安全技能传授、事故警示教育等专题教育,催生了企业、员工对安全教育培训的内生需求,“我要安全、我会安全”逐步成为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共识。

笔者走访了梅州市多家非煤矿山企业,从经营者口中听到最多的是“培训”二字,从安监部门的培训到企业自身的安全培训,再到岗前的每日安全教育,“培训”成为企业的日常。梅州市金雁铜业公司玉水硫铜矿采掘一队副队长张华说,每次带班下井前,都要进行"班前培训",公司定期举行安全学习,观看安全教育视频,力求把操作规范深深刻在自己的脑海里。“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是直接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关键一招在员工培训。”梅州市金雁铜业公司玉水硫铜矿矿长洪光华说,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是非煤矿山行业长足发展的保证。

安全科技的应用

从传统的眼看手摸向信息化、机械化、智能化转变

推广和应用“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减少危险工序和环节的作业人员,是避免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途径。2016年,梅州市有2家矿山企业被列为全省非煤矿山“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试点单位,通过政府及相关部门和企业三方同时发力,取得了安全与经济效益双提升的效果,试点单位危险工序的作业人员减少45%以上,工作效率提高2至3倍。目前,梅州市采用液压凿岩台车替代人工凿岩打钻的企业有15家18台。

“以前井下作业需要20多人,通过"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工程,现在仅需6人即可满足生产需求,大大降低了发生事故的概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梅县区城东镇县祥石场总经理房金伦说。笔者在梅县区城东镇县祥石场看到工人现场操作液压凿岩台进行凿岩打钻的情景,只见一名操作人员坐在驾驶室内进行操作,之前的手持钻机作业方式,工人离作业面仅1米,现在使用凿岩台车离作业面距离增加至7到8米,作业时工人的安全更有保障。

在推进非煤矿山“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工作的同时,矿山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也不断推进。依靠科技力量,延伸监管视线。从传统的眼看、手摸、凭经验等方式向充分运用“互联网+”方式转变,我们通过积极引导企业采取视频监控等信息采集手段,不断扩展监管触角,实现对重点场所和关键部位全天候监控,全面掌握矿山基本情况,不断提升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科学化水平。目前,梅州市非煤矿山领域实施视频监控信息采集系统并已上线运行的企业有95家,占矿山企业总数的81%。此外,梅州市的金雁铜业公司玉水硫铜矿通过技术改造采用井下自动化远程监控系统进行智能化抽水,大幅减少排水工人的下井次数及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效益。

安全监管方式的转变

从“传统监管方式”向“精准高效监管方式”迈进

在传统的预防事故措施和监管方式边际效益明显递减的今天,如何实现有效、高效、精准的监管,成为监管部门必须攻克的难题。

多年来,梅州市各级矿山安全监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创新监管方式。大力推动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定位从“当行业管理者,企业安监员”向“安全监管执法者”转变,工作方法从注重事后事故查处向事前防范转变,工作手段从传统的眼看、手摸、凭经验等方式向充分运用“互联网+”方式转变,不断提升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科学化水平。科学制定落实非煤矿山监管执法工作计划,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实施精准执法。监管执法工作由单纯的行政强制传统方式向更多依靠强化责任、强化法治、强化培训、强化多元监管方向转变,向更多依靠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更多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方向转变。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对非法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据悉,今年来,全市共执法检查非煤矿山企业1513家次,发现隐患2323处,落实整改2242处,实施经济处罚59宗,停产整顿5家,关闭6家。

“作为企业负责人,我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不然矿山将面临关闭的风险。”彭云辉说,今年来安监等部门的执法力度是空前的,这也让他和员工时刻绷紧了安全生产这根弦。“我们每年年初都会制定执法检查计划,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突击检查的方式,对非煤矿山企业进行执法检查,逼使非煤矿山企业纠正违法行为和履行企业主体责任。”谈到执法检查时,梅县区安监局局长陈国和坚定地说,检查中一经发现问题,责令当场纠正或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将采取必要的行政处罚。

“修订和完善后的《安全生产法》对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更加严格,事故责任人不仅面临经济处罚,更将面临刑事责任。”市安监局监管二科科长廖创有说,法制的不断完善和执法力度的加强是相得益彰、并驾齐驱的,也为安监部门进行安全生产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准绳。我们通过调研论证,在梅县区选择了4家矿山企业为规范化示范矿山建设试点企业,通过规范现场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管理台账档案建设、安全文明生产等硬件和软件建设,进一步提高矿山企业的规范化安全生产水平。通过试点企业的示范带动,计划在今年底全面铺开规范化矿山企业建设。

新闻推荐

义警协警网格员助迷路老人回家

义警、协警和网格员与老人交流。宝安日报讯(记者俞冰传通讯员彭翠玲汪火勇潘淑琼文/图)11月27日上午9时许,公明义工联天虹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