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绿粮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李育亮提效率跑市场 向粮食产业链要效益
●本报记者何碧帆
通讯员张凤梅何少新
兴宁有着悠久的粮食种植历史,是广东省产粮大县之一,早在2011年,兴宁就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种植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加工业的兴盛,李育亮的父亲就是众多加工业从业者中的一员,30多年来辛勤经营着一家粮食加工小作坊。从小耳濡目染,李育亮心底埋下了粮食加工的种子,并在成年后萌发更加宏博的梦想:向粮食产业链要效益。
立志将小作坊做成产业化
2007年,25岁的李育亮从广东省农工商学院毕业后,开始在广州从事农产品营销工作,对农业这一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越是了解,越觉得家乡的粮食加工产业大有可为。李育亮觉得,稻米是中国人的主食,梅州尤其是兴宁有大大小小的加工厂数不胜数,但多以家庭小作坊为主,没有形成强势的品牌,更未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这何尝不是一个机会呢?
三年后,李育亮抛弃广州的一切,和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妻子一起回到了梅州。他的目标十分明确,那就是转变小作坊单纯加工形式,向种植、副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等多元化发展,打响绿粮农业的品牌。为了熟悉整个生产流程,李育亮到江西、湖南、湖北、河南、黑龙江等地考察学习,眼界大开。李育亮告诉记者,传统粮食加工的小作坊,多依靠人力,如装货卸货,全靠工人一肩扛,既劳累辛苦又效率低下,还面临年轻劳力越来越少的窘境。而如果通过机械升级,可以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力,提高生产效率。
2011年,李育亮投资了三四百万在兴宁宁中镇鸭桥村买下一块20亩的土地用于厂房建设,同时购置了除杂,新式砻谷,谷糙分离,碾米、抛光、色选等一体化系列生产设备。“通过机械升级实现半自动化,日加工量从120吨提高至300吨,效率比人工提升了30% ,加工的大米质量也更好。近年来,我们还针对加工设备进行改良,目前已获得防堵塞结构的谷物输送线、除尘除杂功能的谷物输送机等实用新型专利四项。”李育亮说。
锲而不舍成功打开市场
产品出来了,如何打造品牌、成功走向市场是关键。因为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生产设备上,李育亮只好和团队的其他两个人亲自去搞市场调研。
“当时瞄准了兴宁的各大商超,不过这些大型商超一般只销售一线品牌,对本地的粮食品牌因为不了解并不考虑。”李育亮说。为了了解各大商超的定位拿出相应的营销方案,李育亮和他的团队几乎走遍了兴宁的各大超市,购买了各个超市的各种品牌大米,分析大米档次、购买群体及价格定位。同时,李育亮将自己生产加工的大米分成五个级别,再根据各个超市的调查情况去有的放矢、逐个击破。
“开始吃了不少闭门羹,我只好把当年跑营销的看家本领拿出来——软磨硬泡!没有人脉只能天天去堵人家负责人,没有渠道别人不给钱帮你,在超市支个架子试卖一下都得谢天谢地 ……”李育亮说。兴宁的岁宝超市是一家来自深圳的大型超市。刚开始李育亮去了几次都没人搭理,最后有关负责人被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终于告诉他进货必须去深圳找总部。当李育亮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带着自己的产品跑到深圳后,总部又告诉他负责采购的老总去了陆丰。李育亮马上又跟着去了陆丰找老总。当李育亮拿着自己的大米品牌反复找这位老总介绍时,老总最终也被他的诚意所感动,答应跟他采购一些大米试销。经过一年的磨合,他已经跟岁宝超市达成了长久的合作协议,年销售额达到三百多万元。
从不了解到熟悉再到合作,李育亮靠着锲而不舍的攻关精神和产品的质量赢得了兴宁各大商超的信任,进而扩展到梅州其他地区及周边的河源,江西等地,目前他的产品进驻的商超有五六十家,年销售额达到了800万元。如今,李育亮的绿粮品牌打响了,许多新进驻梅州的品牌商超,如梅城的嘉荣超市、兴宁的欧尚等都慕名而来。中粮集团也将进出口业务分了1万吨给他。
向粮食加工的全产业链进军
经历过最困难的创业阶段,李育亮迎来了事业的平稳期。2015年,李育亮注册资金1000万元,创立梅州市绿粮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为集粮食种植、收购、仓储、烘干、加工和销售一体的多元化民营粮食企业,还担负着梅州市军粮加工任务。2016年,李育亮乘胜追击,成立了梅州市绿粮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兴宁的宁中镇、新陂镇建立了稻谷种植基地,实现了粮源基地化,其中新陂镇基地被评为无公害基地,绿粮还获得“客都稻米”地理标志使用授权。他建立的“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订单农业的方式保障了粮源的稳定与高质量。
2018年,李育亮在兴宁市农业局的扶持下再次进行品牌提升和产业链延伸。他在新圩镇崇上村流转土地800亩,准备专门种植丝苗大米(一种品质比较高端的大米);开始筹建醉享酒厂提升粮食加工副产品产值,年产酒预计达到375吨。不久的未来,他的目标是将粮食加工的产业链延伸至酒、面、米粉、米制休闲食品、保健功能大米等副产品加工,真正实现粮食加工的全产业链。
专家点评
傅曼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研究):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建设,更是促进农民增收和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李育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将小作坊做成产业化,把粮食加工向全产业链条延伸,不仅有利于推动农民增收致富,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其锲而不舍、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梅州新农人”的典范。
新闻推荐
■谢小康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每次学习都有新体会。下面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专题的学习,结合梅州的实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