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红色古驿道 感受潮梅两地情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饱含岁月之美的古道总能给人带来无限诗意和遐想。近年来,广东省积极开展修复和活化古驿道的相关工作,寻找历史的根、追溯精神的魂,同时整合各方资源、助推乡村振兴。10月28日,梅州日报记者和潮州日报记者借“南粤古驿道红色之旅·潮梅穿越”这个活动的机会重走古驿道,聆听激情澎湃的革命故事、感受亲密无间的潮梅两地情谊、体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潮梅穿越体验红色文化
“七南州,原名吉蓝周。1928年在饶平县委领导下,成立红色交通站和西岩山赤卫队,创立埔饶粮食输送线。”在古驿道沿途的村庄,各种展板无声地讲述着那段难忘的革命故事。此外,全德学校、茂芝会议纪念馆、埔饶分水亭等分布在古驿道一带的景点,都在向世人昭示这里深厚的红色底蕴。
大埔县和饶平县两地接壤,均为原中央苏区县,拥有大量革命遗址。不少徒步爱好者在赶路的同时,不忘在遗址或展板前驻足,认真体验当地的红色文化。“当年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从三河坝由分水亭古道进入茂芝,如今我们重走古驿道,可以直观了解和感受革命先辈的不容易,珍惜当下的生活。”参加徒步的周艳娟说,体验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学习先辈的革命精神,会让自己更有力量。
活动主办方认为,此类活动有利于挖掘并宣传推广红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对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有着重要意义。
志愿服务传递潮梅热情
“大家好。”“加油!”“请大家吃点东西补充能量。”在这次活动中,古驿道沿途的村民组成志愿者,给过往的徒步人员提供食物和引导等服务,并为他们加油打气,展现潮梅两地人民的热情。
在饶平县上饶镇西片村等村庄,到处锣鼓喧天,气氛宛如过年,男女老少站在村道两旁欢迎途经的徒步队伍。村民们还把煮熟的番薯、鸡蛋等食物放在路边,招呼徒步人员免费取用。此外,有村民还在自家厕所门前贴上“临时公共厕所”的标牌,方便徒步人员解决内急问题。
活动当天上午,韩江浪带着大埔县的一支志愿者团队,和饶平县的志愿者团队一道在大埔县枫朗镇三溪村为徒步人员提供服务。饶平县人民医院63岁的黄顽强医生也在这驻点,听说有人在山下突发抽筋,他提着药箱、冒着烈日赶往救援,10多分钟就处理完毕。三溪村支部书记刘宗明得知有人体力透支,组织多名村民驾驶摩托车作为摆渡车,将徒步人员送往指定地点。“我们作为古驿道沿途的东道主,应尽一切可能为他们提供服务。”刘宗明说。
潮梅两地村民和志愿者的热情服务让徒步人员大受感动。“长距离徒步很容易带来疲惫,但潮州和梅州的人民都很热情,我们不仅补充了身体能量,也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勇气。”从广州自行来参加徒步活动的张翔伟如此说,并不断地表示感谢。饶平县户外运动协会的常务副会长黄伟雄总结道,古驿道为潮州人民和梅州人民搭起了一座友谊之桥,也传递了两地人民的友好情谊。
徒步古道促进全民健身
时过境迁,古驿道逐渐丧失了交通功能,近年来又随着户外活动的兴起重焕生机。活动主办方介绍,此次活动活化利用古驿道,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更多人参与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我们的愿望就是身体健康,这次来古驿道参加徒步活动,有着加强运动、锻炼毅力的意义。”来自汕头澄海的庄子华带上了小孩参加了这次活动,他希望小孩能爱上运动、学会坚持。
大埔县祥云户外协会的肖志忠告诉记者,该协会经常会组织人员进行徒步活动,走遍大埔、福建等地的古驿道,这次组织了30人的团队。他称赞道,大埔到饶平的古驿道海拔高、景色美、空气也好,沿途群众很热情。“这个活动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都很有好处,能够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通过活动还能够和潮州的徒步爱好者交流,增进友谊,形成一个很好的运动氛围,希望每年都举办这个活动。”肖志忠如此说。
古驿道沿途景点
全德学校:原名龙冈书室,位于饶平县上饶镇茂芝社区,有一间教室,一个房间,一个天井,占地面积三百平方米。1927年10月5日,朱德同志率南昌起义军抵达上饶茂芝,指挥部设在全德学校,并在这里召开重要的军事决策会议。全德学校旧址现为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潮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华封楼:坐落在上饶西片,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为客家围楼结构。楼内外两围,内围共38间,前堂2层,后堂3层,直径约60米,总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单间开间约2.3米,进深约18米。
埔饶分水亭:位于饶平县与大埔县的交界地,海拔约600米,分水亭古为客家人迁徙出市及商贸往来的必经之路。1927年,朱徳率领的八一起义军由大埔县三河坝由此分水亭古道进入饶平茂芝。
三溪云岽大茶壶:地处大埔县枫朗镇三溪村,山上常有云雾袅绕,四季清泉长流,土地肥沃,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茶园,种植茶园面积500亩。
大埔-饶平重点古驿道线路
线路走向: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湖寮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百侯朱德指挥部旧址-枫朗大埔角中共南委机关旧址-饶洋镇大陂楼-上饶镇茂芝会议旧址
线路长度:140公里,其中大埔境内约109公里,饶平境内约31公里
时代背景:1927年10月1日,三河坝战役打响。3日晚,朱德同志为了保存革命火种,决定用“次第掩护,逐步撤退”方法撤出战斗,三河坝战役后起义军转移的路线从三河、湖寮、百侯、枫朗至饶平茂芝。参加南昌起义的肖克将军如此评价: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
花 絮
穿“红军装”重走古驿道
在当天的徒步队伍中,身穿“红军装”的周艳娟格外引人注意。她说,自己本来有个当兵的梦想,可惜没有实现。为参加这次徒步活动,她购买了一套“红军装”,称穿上后自己也像一名军人,重走红色古驿道更有感觉。
志愿者携带父亲兵役证
55岁的张世暴是上饶镇西片村的村民,在活动当天担任志愿者,提供引导等服务。他还随身带着父亲的兵役证,以此谨记父亲的教诲。他说:“父亲曾教育我要支持公益事业,应尽自己的能力为大家提供帮助。”张世暴的小小举动感动了很多人,加上为人热心,不少徒步爱好者都和他成了朋友。他还把儿女带出来一起体验志愿服务,把助人的精神传给下一代。
那些年的红色故事
在饶平县上饶镇,已过古稀之年的刘少雄老人向记者讲起先辈的革命故事。他说,当年朱德率起义军从大埔三河坝撤出,沿古道前往饶平上饶。“起义军在茂芝的这段时间,我爷爷就担任伤病员救护队队长,负责照顾之前在战斗中负伤的起义军战士。” 刘少雄说,“茂芝会议”后,起义军撤离饶平时给当地革命力量留下枪支弹药等物资,目前有3支枪还保存在茂芝会议纪念馆内。
大埔县枫朗镇三溪村的王启如今年90岁。他回忆,他在16岁至24岁期间参加了游击队,担任过“小鬼班”的班长,在大埔和饶平一带打击敌人,还负责保卫等工作。他指出,如今的这条古驿道在当时还是从大埔进入饶平的重要通道,参加游击队期间还从此道进入饶平攻打过敌人的粮仓。
大埔县枫朗镇大埔角村的红色广场有一座“江水流徽”老屋,那是中共南方工委旧址,小院子里的一株杨桃树枝繁叶茂。村干部郭华添说,据老一辈介绍,当时的革命同志利用这棵杨桃树掩护电台。今年83岁的黄啟常,曾随父辈担任过中共南方工委的“小联络员”。“1943年至1944年,村里最多的时候有40多位党员同志,革命气氛非常浓烈。”黄啟常说。
梅州日报-潮州日报 联合采访团
图/文李盛华刘润涛吴腾江
袁晓金黄春生林宗楷
新闻推荐
张维山在红光隧道前。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穿过大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