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志愿填报 品高考得失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回忆高考填报志愿的往事 分享关于选择的酸甜故事

广州日报 2020-08-01 03:57

林琳秦松陈忧子许晓芳刘桐桐

小编碎碎念

18岁的时候,填报志愿的你,对未来有怎样的畅想?在能奔跑的时候,我们是否要选择稳定、轻松的未来,这个问题是见仁见智的。在能选择卓越的时候,小编希望你的选择不是平庸。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用亲身经历告诉你,选择能力与责任相匹配的专业,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是多幸福。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特点选择专业,在热爱的领域,全情投入地去学习和参与,是多快乐。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琳、秦松、陈忧子、许晓芳、刘桐桐

栏目策划、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曹腾、张宇

城事部记者林琳生源地广东潮州高考时间1998年

林中的那些路,我选对了这一条

许多认识我的人都以为在报考大学时,喜欢涂涂写写的我会选择中文系,那样我就会有4年的时光荡漾在象牙塔的诗与歌里。然而,一段录像却改变了我的人生。

那是1996年电视上播出的一小段新闻录像。中国新闻记者深入当时的奥运村拍摄并公布中国运动员的赛前日常,许多细节引起国人的讨论和思考。“捍卫真相”的使命感令我心潮激荡,我强烈地希望成为一名新闻记者。之后的2年里,我在题海里搏风击浪,时时陷入为了梦想而战的自打鸡血和自我幻想中。

1998年,当时需要根据一二模成绩填报志愿,才参加高考。我填报的第一志愿是念想了两年的新闻专业,第二志愿按照父亲的想法报考了审计专业——大部分人的人生方向好像是被高考所选的专业决定。有时候,我也会回想,如果当时考上了第二志愿,人生的道路一定和今天完全不同。然而,林中的两条小路,我们只能选择其中一条。

已经记不清高考放榜前是怎样焦急忐忑的心情,但记得用电话查询到分数那一刻,心脏“砰”的一声,好像爆出了火花。

没有想象过成为战地记者的新闻系学生,可能不是一个好的梦想家。顺利进入暨南大学国际新闻专业后,在阅读了大量新闻前辈的著作后,我一度以为本专业对学生的培养是使其成为冲锋陷阵的文字英雄。

当我从朦胧诗、婉约派中走出,进入广州日报学习撰写社会报道、民生新闻后,世界在我眼前张开了另一张面孔。生活原来不如想象般,新闻不一定是波涛海浪,真相只不过如此朴实简单。在接受了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的同时,理解了被赞誉为“无冕之王”的新闻记者,在被赋予了观察、表达、引领等权力的同时,并非总是高昂头颅、激昂文字,而是向目光可及和不可及者给出更多接地气的关注和关怀。平凡人的生命里,往往蕴含着需要被挖掘的高光时刻。

区街部记者秦松生源地广西桂林高考时间2007年

因为爱情,学化学的我踏上新闻路

8月1日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9年前的今天,我从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毕业,进入广州日报正式成为一名记者。而在9年的记者生涯中,我的理科背景也让许多采访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断有人问我:“为什么学化学的你会选择成为一名记者呢?”我往往会报以微笑说:“因为爱情。”

我是广西桂林人,2007年参加高考,最终以超过一本线约70分的成绩考入中山大学。填志愿时,我估摸着自己的分数肯定能上中山大学,就只填了这一个高校志愿,其他志愿全是空白。因为对化学的钟爱,我的专业志愿就填了所有在招生的化学相关专业,最终被材料化学专业录取,如愿进入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为什么会选择化学?因为初中和高中时我都遇到了非常好的化学老师,让我对化学产生了浓厚兴趣。至今我仍记得高中化学老师上课时的那股激情,每次上课他都会因为过于投入而忽视了自己的嗓门,以至于百米之外的学校小卖部都能听到他热情洋溢而极具穿透力的讲课声……

进入大学后,因为对文学的喜爱,在校园的“百团大战”中,我选择了中文系社团——中山大学岭南诗词研习社,甚至一度成为珠海分社副社长。而正是在这个社团中,我认识了我的爱人,她跟我同级,在中山大学中文系。2009年,我们从珠海校区回迁广州南校区本部,大三的她在选择社团时加入了校电视台,而为了跟她多点共同语言,在错过电视台的招新后,我如愿进入了校报,成为一名校报记者。

进入校报后不久,有两件事就深深地影响了我。一件是进入校报后的记者培训,校报邀请了报社的记者校友来校授课,当时就有广州日报知名记者邱瑞贤,她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记者如何“铁肩担道义”。另一件就是当年我的院长陈小明教授和后来成为复旦校长的许宁生教授同时获评中科院院士,而作为校报记者,我有幸见证了这段历史,并第一时间采访了陈小明院士。得识尊者风范的我发现,原来记者生涯如此精彩。

2010年暑假,即将大四的我决定改行。随后,在校报老师的推荐下,我进入南方日报实习。再后来,我就如愿考进了广州日报,成为当年进入广州日报的30多名记者中两名理科生之一。对于广州日报的不拘一格录用人才,我一直心存感恩。

对于我的转行,我的大学导师汪波常笑着“埋怨”:“本来我还想着把你推荐给药学院的老师读研,没想到你"背叛"了化学。”但每次回校看望她,她总会十分开心地将我介绍给课题组的师弟师妹们,还希望我多给他们分享一些社会经验。

不知不觉我已在广州日报待了9年,这些日子里,我当过报纸编辑,驻过记者站,借调过政府部门,跑过社会新闻,最后成为一名时政记者,过得精彩而充实。当年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其实现在已经极少用到。但当年培养的理科思维,让我在工作中保持了较真的性格而频频受益。

虽然在文化味十足的报社中待了9年,但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自己是正儿八经的理科生性格——说话直白,待人真诚。我想,这也正是一名记者的基本素养。

全媒体视觉部记者陈忧子生源地海南海口高考时间2009年

追随自己的内心特别重要

我是2009年6月在海南参加的高考,当时高考成绩排在海南省文科的40名内,属于正常发挥。当时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老师曾打电话来问我有没有报考的意向,我心里非常犹豫,不知道自己适合怎样的专业。

我爸认为我的性格本身非常活泼好动,喜欢到处结交朋友,从小到大又一直热衷于写日记,应该适合当记者,所以建议我放弃历史,选择新闻专业。那时我的心中其实对记者这个职业是没有概念的,只模模糊糊地觉得当了记者可以和很多陌生人聊天,去许多有趣的地方探索,这个过程肯定会非常好玩,于是决定听从我爸的意见。

我的分数不足以上北大,报复旦也有点悬,最后鼓足了勇气报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第二志愿则选择了中国传媒大学,想着万一调到了第二志愿,好歹也能去首都念大学。后来我如愿以偿进入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进入大学后,我特别喜欢看校篮球队的男篮打球,拿着学生社团里的单反相机,却经常拍不清楚他们英姿飒爽的投篮身影。于是大二细分专业方向的时候,我果断决定学新闻摄影,认真磨炼摄影技术,以满足自己的“花痴”之心。从此我进入摄影的世界,误打误撞地找到了“真爱”,毕业后来广州当摄影记者,可以说专业与职业非常对口。

摄影记者和农民伯伯一样,是“靠天吃饭”的。我们日常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各种各样的天气环境下捕捉人们最真实的状态。在38℃的夏日,背着沉重的器材,游走于广州的大街小巷,额角的汗水也无暇擦拭,皮肤被炙热的骄阳晒成了古铜色。

我们这一届人大新闻学院学生约200人,只有16人选择新闻摄影方向,而最终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只有我一人。今天回头看当时高考出分和选择志愿的经历,感觉仍然历历在目。很感谢我爸帮助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我是一个比较关注内心的人,认为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特点选专业特别重要,只有热爱一个领域,才会愿意全情投入地去学习、参与,这样的大学生活,乃至未来的工作生涯,才会是好玩的,充满激情的。所谓“有意义”,莫过于此。

理论评论部许晓芳生源地广东揭阳高考时间2014年

“七分靠成绩,三分靠志愿”

在很多人眼里,高考“七分靠成绩,三分靠志愿”,其中志愿填报的难度丝毫不亚于高考。

“考得怎么样?”“你多少分呀?”高考放榜后,手机的消息便叮叮咚咚响个不停,但查到分数的我却一点都兴奋不起来,只觉有些沮丧。高考的成绩单不仅没有带来惊喜,反而比平时的模拟测试还差了一些,让我有点五味杂陈,似乎自己多年来的努力没有换回一个理想的结果。

但这种情绪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我便意识到如此自怨自艾毫无价值。成绩不过是不如预期而已,并没有那么糟糕;自己已经打了一场“有准备之仗”,扪心自问,在已经尽力的情况下,无论“战果”如何,都不应遗憾。

于是,我快速收拾好心情,开始思考“我要什么”和“能选什么”两大问题。遵从老师“冲”“稳”“保”的填报建议,我在填报指南中划定了适合自己的三个分数档次,将同一目标地点同一分数批次的学校分门别类,分批筛选。加入各学校各学院或官方的或学生自发组织的交流群、联系咨询对目标院校更为了解的长辈朋友……在一番认真了解筛选后,我确定了自己想要填报的“稳”和“保”的院校,但在“冲”选项上却迟疑起来:究竟是自己理想中的远方院校?还是遵照父母期待选择一个备受肯定的本地院校?直至确认填报的那一刻,我仍犹豫不决,直至想起这一选择的本意——“冲”。之所以有“冲”这个选项,不就是为了自己目标搏一搏吗?既然如此,就该放下各种顾虑,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于是,我郑重地在填报学校那一栏里填上了中央财经大学的名字,心想无论结果怎样,我都能安然接受。

待到录取结果出来,我收获了意外之喜:所有填报的学校都成功过线了。我顺利地被中央财经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录取,前往北京开启我的大学旅程。每每回想起这段填报志愿的经历,都很庆幸。庆幸自己当初有勇气坚定目标,方收获了一段符合期待的求学旅程;同时亦感谢自己备考时的努力付出,感谢亲友在填报志愿时做出的指导和帮助;更感谢父母在我做出抉择时不多加干预,而是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高考影响人生,但并非人生的全部,填报志愿亦然。只要全情投入过,不留遗憾地奋斗拼搏过,在过程中收获的体验已是最宝贵的馈赠。

数字编辑部刘桐桐生源地广东普宁高考时间2014年

“只要与文字有关的工作,我都愿意做”

听到分数的那一瞬间,我以为接到了诈骗电话,但这个机械的女声又一次给了我肯定的答复,总分636分,高出一本线近60分。我这个连“小镇做题家”都算不上的平平无奇的中等生,迎来了一次意外的高光。

我最想选择“中文系”,然而理想很快折翼,家长更希望我选择热门的金融行业。但我无法保持良好的状态去学习不喜欢的专业。各退一步,能不能找到一个理想和现实的平衡点呢?

搜集完资料后,我的目光锁定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创意媒体设计系,想着在磨炼文字技巧的同时,也能有一技傍身。没想到进入大学后,自己焦虑的心态一度影响了生活与学业。回想起来,救了自己一命的,依旧还是文字。其他课程疲于奔命不得其法,“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与文字有关的课程却是“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一遇到她,我的热情便迸发出来,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思考,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记得面试时,面试官问我,“你对工作有什么要求吗?”我说,“只要与文字有关,我都愿意做。”如今我如愿以偿,幕后的编辑工作适合我木讷寡言的性格,又给予我在文字中释放想象的空间,能找到一份既能养活自己、又能享有精神自由的工作,何其有幸。

新闻推荐

过峰 长江中下游洪水洪峰顺利通过汉口江段

7月13日,长江中下游洪水洪峰顺利通过汉口江段,上涨的江水已淹到汉口江滩一级亲水平台。新华社发7月13日拍摄的江西省九江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