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分离出艾滋病病毒毒株第一人、 广东籍院士曾毅在京逝世永别了!“健康卫士”曾毅

羊城晚报 2020-07-15 13:00

曾毅院士(左)生前参加母校梅县东山中学活动时的留影受访者供图

曾毅院士儿时居住的祖屋“飞来居”曾少雄 摄

羊城晚报记者赵映光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曾毅,因病医治无效,于7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曾毅院士从1960年开始研究肿瘤病毒,是国内最早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对鼻咽癌的早期筛查、诊断以及疫苗研制作出卓越贡献,分离出中国第一株艾滋病病毒。

冒着生命危险与病毒“作战”的几十年间,曾毅院士用科研成果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是真正的国民健康卫士。曾毅院士仙逝的消息传出后,其家乡广东揭西的亲朋以及母校的师生无不悲悼,同感惋惜。

亲人眼中的他极具亲和力

曾毅院士祖籍广东省揭西县五经富镇八村,1946年从梅县东山中学毕业后,年仅17岁的他便离开家乡,远赴上海继续求学,并于1952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我是1952年出生的,直到1981年才第一次见到伯父。”曾毅院士的侄子曾新华表示,曾毅因工作繁忙,平时很少回家乡,只有潮汕地区的医院邀请他进行学术交流时,他才有空顺道回祖屋看看。“他完全没架子,一见面就对我们嘘寒问暖,关心家里的情况。”曾新华说,虽然与伯父仅有几次接触,但伯父身上的亲和力令他印象深刻。

曾新华介绍,曾毅院士有五兄弟,在家中排行老二;曾毅的长兄曾思明曾任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四弟曾汉民曾任中山大学校长,五弟曾汉瑞则是一名人民海军。如今,随着曾毅的去世,“曾氏五兄弟”只剩“四弟”曾汉民健在,如今也是88岁高龄。

“他们五兄弟感情特别好!”曾新华说,他的父亲曾汉真一直在家务农,1996年患上了脑中风,曾毅经常给他们汇医药费,给予了很大的经济帮助。

常勉励青年学子走向世界

曾毅院士高中就读于梅县东山中学。梅县东山中学创建于1913年,也是开国元帅叶剑英的母校,素以光荣革命传统和出色的办学质量而闻名。生前,曾毅院士曾多次到访母校,并担任该校新四届、新五届校董会名誉董事长,以及梅县东山中学北京校友联络处负责人。曾毅院士还积极为母校捐款,希望母校能够培养更多人才,为家乡发展、祖国发展作贡献。

得知曾毅院士在北京病逝的消息,梅县东山中学的师生无不陷入感伤之中,深切怀念这位敬爱的学长。“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有长者风范,学者风度。”14日上午,梅县东山中学副校长林铭绪和记者谈起曾毅院士时,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林铭绪说,每次见到曾毅院士,都会听到他念叨,他有今天的成就,应该感恩祖国、感恩父母和家人、感恩母校。在许多场合,曾毅院士也鼓励广大青年学子,要冲出围龙,走向世界。

对鼻咽癌诊疗贡献巨大

曾毅从小立志学医。1946年夏天,年仅17岁的他高中毕业后,从汕头乘坐货轮前往上海准备考取上海医学院。但由于货轮在路上耽搁时间较长,曾毅到达上海时间太晚,错过了上海医学院的入学考试,最终只能考取复旦商学院的统计专业。

1947年夏,一心从医的曾毅选择离开统计专业,并如愿考入上海医学院,成为一名医学生。1952年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国家培养基础医学人才的号召,选择了病毒学,成为同班同学里唯一一位选择微生物领域的学生。

1960年,曾毅院士开始研究肿瘤病毒,是国内最早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对鼻咽癌的早期筛查、诊断以及疫苗研制作出卓越贡献。同时,他也是中国分离出艾滋病病毒毒株第一人。

1993年,曾毅院士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在国际病毒研究学界享有盛誉的马里兰大学人类病毒研究所授予曾毅“公共卫生终身成就奖”。曾毅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科学家。为医学事业奋斗的几十年里,曾毅冒着生命危险与病毒“作战”,用科研成果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是真正的国民健康卫士。

新闻推荐

追忆揭西籍中科院院士曾毅院士:勤劳儒雅 和蔼可亲

曾毅曾毅院士祖屋“飞来居”虽部分墙皮脱落,仍难掩其精致秀丽。曾森华(右)在“飞来居”居住。曾毅,1929年3月生,广东揭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