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死感?或患上惊恐障碍 精神科医生提醒:排除器质性疾病后,患者要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总是出现心跳加速、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年轻患者在大医院里做了全身检查却找不出原因,最终经精神专科医院检查确认,其“病根”不在身而在心,是患上了惊恐障碍。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中级心理咨询师张金玲表示,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后,惊恐障碍患者要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以为绝症 实则心理障碍作祟
“我很担心就这样死了,实在太痛苦了。”走进诊室之后,苏维(化名)把手放在胸前,看起来有些紧张。苏维就读于揭阳市一所寄宿学校高二年级,数周前的一次课堂上,苏维突然举手向老师示意。老师来到她身旁,发现她脸色苍白大汗淋漓,还四肢发抖。苏维斜靠在椅背上,有气无力地说“头晕、喘不过气来”。学校方面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急救车还没到,苏维身体的不适情况已有所缓解,而到医院进行全方位的身体检查,并未查出任何问题。
返回学校后,苏维总担心再次发生类似情况,每次从宿舍出发往课室前都要多次检查自身状态,凡事都要同学陪同才敢去做。可在几周前,苏维在宿舍上厕所时又出现类似的症状,随后被送入医院急诊室,留院观察一天后,未查出有任何问题。在急诊科医师的建议下,苏维来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最终被诊断为惊恐障碍。
症状反复 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惊恐障碍是焦虑症的一种,表现为突然心悸、出汗、震颤,甚至伴有强烈的濒死感,往往是毫无征兆的突然发作,表现为持续数分钟或几十分钟的急性症状,多可自行缓解,或以哈欠、排尿、入睡而结束发作。张金玲告诉记者,反复发作是惊恐障碍的特点,且每次发作的症状几乎相同。
在反复出现“濒死感”的间歇期,患者常担心再次发病,因而惴惴不安,甚至担心发生意外得不到帮助。由于强烈的恐惧感,患者难以忍受,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即紧急求救。60%的患者由于担心发病时得不到帮助,主动回避一些活动,如不愿单独出门,不愿到人多热闹的场所,不愿乘车旅行等,或出门时要他人陪伴。
在近期接诊的患者中,张金玲发现患有惊恐障碍的人明显增多,其中以青年群体为主。30多岁的邵先生是一名事业有成的商人,10多年前在驾车的过程中突然感觉天旋地转,被送往综合医院急诊科就诊,当时医生认为是“癫痫”,但做脑电图并未发现任何异常,却也无法排除是癫痫。在服用药物后,邵先生又再次发生同样的情况,他到广州大医院做了24小时心电图等各项检查,也未能得到任何确切的诊断。而在过去的10年间,邵先生因担心出现意外,一直不敢自己开车出门,即便是出门应酬也要有人陪同。直到最近经朋友介绍找到张金玲,才被最终确诊为“惊恐障碍”。
张金玲告诉记者,惊恐障碍患者因为痛苦程度高,因而反复就医,发作时类似于心肌梗死的症状,更易令患者产生死亡恐惧,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误诊率高 诊断前期须检查
张金玲表示,惊恐发作一般能通过自我调整恢复正常生活。但建议惊恐障碍患者到专科医院接受心理治疗及必要的药物治疗。要确定是否患上惊恐障碍,在前期必须排除内科疾病及药物所致的可能性,诊断前的内科就诊和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然而,惊恐发作作为一种临床症状,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只有在排除这类疾病之后,才能下惊恐障碍的诊断。由于该疾病躯体症状明显,导致病人长期辗转于其他内科门诊而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误诊率比较高。据相关研究显示,惊恐发作占综合医院急诊患者的25%左右,其误诊率通常占98%。张金玲为此特别提醒,曾经反复上医院急诊却查不出器质性疾病的人,要高度怀疑是惊恐障碍,及时咨询专业的精神心理医生。
在治疗惊恐障碍方面,药物和心理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张金玲表示,很多患者起初不愿意服用药物,认为检查结果未见异常,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适控制复发。但实际上心理治疗应当是在药物治疗前提下的辅助治疗,若未坚持服药,症状会更难控制,治疗疗程会更长。
张金玲指出,惊恐发作是一种心理感受,它的真实病症其实很轻。而惊恐障碍的治疗目标在于尽早控制惊恐发作,预防复发。在早期治疗时,患者应认识到惊恐发作时的各项躯体症状,其实是由心理障碍引起。个人要做好心理调适,提高对惊恐发作的识别能力,尝试着与恐惧“做朋友”。同时,要积极去面对之前的一些逃避行为,有意识地尝试独自外出生活、工作,循序渐进地恢复自身原来的生活模式。
本报记者 李德鹏 实习生 马佳芸
新闻推荐
王希文多次建议朝廷仿造蜈蚣船,作为“御敌守城之具”。王希文曾上书《重边防以苏民命疏》为民请命。莞城图书馆组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