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深海》:向英雄致敬 为时代发声
《深海》演出剧照广东省话剧院供图
编者按
日前,由广东省话剧院创排的,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为故事原型的大型话剧《深海》在广州首演。作为2020年广东省艺术院团演出季的重点剧目之一,话剧《深海》艺术地回溯了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为我国核潜艇研发事业默默奉献、甘于牺牲的动人故事,讴歌了以黄旭华为代表的信仰坚定、敢于担当的时代英雄。这部筹备了三年之久的原创大剧,在剧情编排、角色演绎、舞台设计等多个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展示了广东话剧团体的深厚实力和精神风貌,剧评人张晓云对此进行了分析和点评。
今年以来,继医疗、法律、刑侦等行业剧传统“大户”之后,电商、快递、金融、烹饪、猎头等题材的行业剧陆续开播,为影视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由广东影视力量参与投拍、以房产中介为表现对象的行业剧《安家》,在广东卫视播出之后,获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和口碑。在当前全面复工复产的大背景下,影视行业如何充满自信地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围绕这一话题,广东青年作家、评论家刘妍对于《安家》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制作水准等方面的特色进行了梳理。此外,“大美岭南·艺海观潮”美术评论专栏推出宋陆京篇,敬请垂注。
●张晓云
常言道:“承平日久,民不知兵”。身处于太平盛世的我们,总觉得战争离我们太远了。其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为了国家安宁隐姓埋名三十载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正是这样的人。
黄旭华是地地道道的广东人,原籍揭阳,生于汕尾,长于汕头。拥有这样的英雄,是广东这片热土以及热土上千千万万人民的骄傲;书写这样的楷模,更应该是广东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广东省话剧院响应时代的号召勇挑重担,集结了省内外优秀的艺术家们,满怀激情创作了以黄旭华为人物原型的大型话剧《深海》,以艺术的方式向英雄致敬、为时代发声。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有重要意义、有重大价值的好“命题”,却并不是一个容易创作的“命题”。令人欣喜的是,在2020年度广东省艺术院团演出季中,《深海》的创作团队为观众献上了一台高水准的演出,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以独特的戏剧结构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
如何将黄旭华院士波澜壮阔的一生浓缩在两个小时的剧场里?这是摆在创作者们面前的第一道难题。他们别出心裁地采用了一个圆形时钟般的戏剧结构串联剧情。整个作品外部采用倒叙的形式,通过主角黄旭华的回忆为观众们画了一个“圆”,从退役的核潜艇出发,又收回到这个现实场景;作品内部则刻度精密,用传统的线性叙事围绕黄旭华随潜艇深潜300米这一标志性事件,串起了一系列生活和工作的场景,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多维度的“核潜艇之父”的形象。
大幕拉开,是退役的09型核潜艇内舱。这是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制的核潜艇,于1970年12月26日正式下水,是提高国家战略安全的“国之重器”。2016年,在深海潜伏了46年之后,这艘巨艇终于浮出了水面,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舞台上,在众人忙于拆卸核动力与武器装置的嘈杂之中,一位白发长者拄着拐杖上场,四下叮嘱、提醒各个环节工作要点,言语中对这艘潜艇充满了感情并且了如指掌。话剧《深海》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在这艘退役的核潜艇上,主人公回忆起他与核潜艇几十年来的不解之缘。
伴着黄老的回忆,我们跟着他入海上岸,深潜300米,时间横跨75年——走过了潮汕、上海、武汉、葫芦岛、青岛,还有高度保密的核潜艇基地以及茫茫深海;经历了抗日战争、国际局势风云变化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改革开放等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变的,是他对妻子、母亲、女儿以及战友同事们的真挚情谊。
对于这样一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舞台作品而言,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不体现为刻意虚构复杂的戏剧场境和故事情节,而是要看作者是否能通过精心的构思把日常化的生活情景、多向面的人物关系和人物命运有机融合在一起,剪裁成“戏”。在这一点上,《深海》可谓是拿捏得当、精益求精。
以生动的戏剧桥段彰显人物的性格情感特质
如何在层出不穷的英模题材作品中既凸显出英雄人物的典型性特征,又刻画出角色独有的性格特质?这是摆在创作者面前的第二道难题。为此,围绕着这个颇具意识流色彩的圆形结构,主创团队设置了多个不同风格的戏剧桥段,用以彰显人物的高贵品质和独特个性。其中,有两段精彩的戏份很有代表性。
其中之一是黄旭华院士养猪的戏。虽然故事发生在特殊年代,但作者却将着眼点放在了黄老对事业的忠诚与热爱上。彼时,黄旭华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以养猪为业。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他所担心的不是自己的处境,而是祖国的核潜艇事业,偷偷带了资料边养猪边学习。由于核潜艇的组装出了问题,他临危受命重新出山,恨不能立马飞到工作现场。于是,在一来二去之间,一段苦涩的往事,被创作者处理得生趣盎然,形成了极大的艺术反差。在进退之间,黄旭华对专业的无尽热爱、对国家的赤胆忠心尽现于前,令人可敬可佩。
另外一场由深潜300米引发的黄旭华夫妻之间的对手戏,看似是拷问、争执,实则体现了夫妻俩的心心相印,既表现出妻子的爱和大义,又体现了黄旭华对事业的高度负责。深潜300米,这是当时我们的潜艇从未到达过的深度。为了稳定军心、确保万无一失,黄旭华决定亲自参与新艇的深潜实验。是实验就会有风险,何况是300米的极限。出于对家人的爱,黄旭华选择了隐瞒,但是妻子李世英还是从组织那里得知了真相。在经过了一番“质问”后,李世英一如既往地选择了理解和支持,黄旭华也成为了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参与深潜试验的第一人。在这场戏中,扮演李世英一角的省话剧院院长杨春荣贡献了教科书级的精湛表演。她不仅以准确细腻的演技塑造了一个内心丰富、深明大义的妻子形象,还以生动传神的人物刻画映衬出黄旭华心中的家国大爱。
以灵动自由的设计呈现虚实结合的舞美效果
如何在二度创作上为作品特殊的圆形时钟结构和内部风格多样的戏剧桥段找到一个合适的舞台样式?这是摆在创作者面前的第三道难题。《深海》的剧情不仅时间跨度大,而且空间跨度也大,陆上水下总共有十个戏剧场景。除了开头、结尾之外,中间部分的场景全部兼具有心理空间和物理空间双重属性。因而,舞台设置既不能太实也不能太虚,而是要虚实结合,又便于转换。
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舞美设计可谓功不可没。多屏幕的舞台影像,不仅营造出满满的科技感和工业感,和整台戏的气质与内容相互辉映;而且,多场景的影像设计和运用,使得舞台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入海、上岸无所不能。在高科技的加持下,《深海》的舞台能在瞬间幻化成多个完全不同的戏剧场景,时而是核潜艇基地的会议室,时而是干校的养猪场,又时而是黄旭华温暖的小家和他日思夜想却不能返回的潮汕故乡……这些场景又配合着不同色调和强弱的舞台灯光,渲染着不同的时代氛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深海》的舞美风格既写实、又灵动,是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性“角色”,非它不能为戏。
尤其是最核心的场景“深海”,它不仅是一个标志性事件的地理空间,更是黄旭华内心世界的意象化体现,是整个作品的精神意蕴所在。设计师发挥奇思妙想,在舞台上大胆搭建了十字形的舞台装置,它既是演员表演的双层平台,又是潜艇下沉的纵横刻度。刻度上不断变化的数字,直指潜艇逐渐下沉的深度;而潜艇不断下潜的过程,也是人物塑造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舞台影像的帮助下,当刻度上的数值停留在300米的时候,深潜实验大功告成,黄旭华的人物形象也全面立体地呈现了出来。
作为广东省话剧院近年来着力打造的一台重点剧目,《深海》创作的着眼点不仅仅在于“出精品”,还在于以项目搭建平台、培养人才,助力院团的全面建设。该剧创排以青年团队为主,目的就是为了帮助青年人才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有机会在更高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并得到锻炼。我们期待,他们在以后不断的演出和打磨中,让人物刻画的细节、语言、表演更加细腻、准确、精致、厚实;我们更加期待,《深海》通过不断的修改和精进日臻完美,奔向新时代文艺的“高峰”。
新闻推荐
龙舟月来了! 万江举行“起龙”仪式 今年不少活动将转在线上举行
万江龙舟文化季启动。龙舟月来了!前日,东莞非遗墟市粤港澳城际联盟成立暨2020东莞龙舟月、万江龙舟文化季启动仪式在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