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岭南客家诗人胡曦 ●陈蔚梁

梅州日报 2020-04-14 08:48

胡曦(1844-1907),字明曜,号晓岑,别号壶园,兴宁城镇北街大巷里人,同治十一年(1872)考取拔贡,与丘逢甲、黄遵宪并称晚清嘉应三大诗人。他与黄遵宪是好友,黄遵宪很欣赏他,称其“安贫乐道”“清风亮节,大雅不群”……

出身贫寒 常怀家国

胡曦从曾祖父一代开始,都是知书达礼的读书人。他的父母生下7个儿子,胡曦排行第二,黄遵宪在诗中称他为“胡二”。因兄弟多,长兄去世早,家庭的重担就落在胡曦的肩上。他全家居住在兴城北街古巷祖屋,陋室五六间。后来他在东边土墩下扩建一小楼,命名“五一墩屋”,作为平时读书写作的书房。他从小熟读经史,常怀报国之心。自鸦片战争后,中国战乱频仍,积贫积弱。他从16岁开始,就写下大量忧国忧民的诗歌。诗人写的五律《燕京感事》,对清政府放弃海防、鸦片泛滥的腐败进行大力鞭笞:

五万重洋水,公然肆厥骄。

筹防弃沿海,失计在臣僚。

帑竭烟为患,机神器漫操。

玉门伤贬谪,无力答中朝。

咸丰九年(1859),到嘉应州应试,写下《曾井怀古》《铁汉楼秋感》等诗,前一篇记述了宋朝爱民县令曾芳置药井泉,为民除瘴的事迹;后一篇纪怀北宋梅州廉吏、有铁汉之称的刘安世。两年后,首次出远门,到广州参加乡试,写下了很有地方特色的《珠江杂诗六首》(选二):

舟居越女水为家,潮去潮来信不差。

潮落分头赴汊港,拽裾修脚捕鱼虾。

疍娘摇艇兼摇儿,背负小郎哑哑啼。

大儿稍长颇解事,同娘摇向沙尾西。

同治三年 (1864),胡曦21岁,第二次赴广州乡试,还是不中。这一年,天旱少雨,米价暴涨。为了谋生糊口,他到长乐县(今五华)署当幕僚。他目睹民生疾苦,写下了《苦旱谣》和《米贵》诗,苦叹“金钱十千买尺水,……老农干芋顽头皮”。七月间,太平军攻陷长乐县城,他与同事缘竹竿翻越城墙时,在半空失手坠落地下,不省人事。醒来后,失去听力,经医治无效,留下后遗症,让他无法在衙中待下去。于是以塾师为职业,在兴宁和惠来、龙川、长乐等地辗转奔走。

他一边设馆教书,一边写诗作文。同治十一年(1872),著有《枌榆碎事》四卷,首仿山歌体创作《莺花海》四卷。前者有壬申刻本,传下脍炙人口的《兴宁竹枝杂咏一百首》。诗人擅长用口语、农谚入诗,通俗生动:

陂塘阁阁水鸣蛙,岭角盘开赤孽花。

验取清明天气暖,分秧忙到野农家。

(俗谚:赤孽开,分秧来;蛙落塘,种田忙。)

锦鳞五色喜盆居,笑托萍蒲懒自如 。

水暖掀翻葵扇尾, 坚牢铁嘴斗双鱼。

(斗鱼,俗称萍蒲懒)

黄遵宪在《岁暮怀人》一诗中写道:“著书著到萍蒲懒,恨不将身化作鱼。”可见他对此诗印象之深。

《莺花海》的手稿被黄遵宪看过,获得赞赏,因无钱刊行,手稿不知流落何处,北大教授朱希祖写诗感叹道:

儒生闭户了,毕世著诗书。

可惜《莺花海》,能传一句无?

在未刊文稿《西河龙户录》中,尚保留几首颇似山歌的诗:

流水浮萍面面逢,夕阳不恋野花红。

流水有情夕阳冷,夕阳自西流自东。

劝郎莫踏两头船,劝郎心莫两岸牵。

西岸潭深不可测,东岸波恬圆又圆。

赴京廷试 朝夕唱和

同治十二年,选取癸酉科拔贡。翌年(1874),胡曦与拔贡同年黄遵宪相约赴京参加廷试,两人早在广州乡试同寓仙湖街时结交。因互相联系的书信丢失,错过同行的机会,这让黄遵宪十分懊恼。他在途中写给胡曦的信中说:“长路漫漫溯江浦,此间不可无君语。”

胡曦此行大开眼界,三月下旬,他由汕头出海到广州,再到香港。写下《悲广州十二首》,对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和为国殉难的水师提督关天培致以无限的敬意。《吊关天培》一诗云:

效死沙场意洒然,虎头悲愤虎门烟。

遗书四卷虚筹海,力尽东南议战船。

诗人从香港乘轮船到上海,再到天津,途中写下淋漓大作《火轮船歌》。这首长篇七古,共800余言。为《人境庐诗草》笺注的钱仲联教授看过张伯涛先生借给他的手稿后,大加赞赏,于1966年4月3日在香港《文汇报》发表《岭南新派诗人胡曦》,认为此诗“写当时的新东西,融合时事,笔力奇伟恣肆。写于同治十三年,比遵宪于光绪十六年咏轮船、火车、电报、照相的《今别离》要早十六个年头。”因此他认为“晓岑可算是遵宪早年作新派诗的同路人,而且是先行者。”香港中文大学吴天任教授,著有《黄公度先生传稿》,其中也有一段话:“晓岑之诗,既能以新事新理入旧风格,且较早于先生,此同道先进,宜其为先生所服矣。”

同治十三年4月底,黄遵宪与胡曦先后抵京,黄遵宪住宣武门外的嘉应会馆,胡曦寓于隔邻的闻喜庵。故人相会,分外高兴。端午节时,在京当官的黄遵宪的父亲特地为他们设宴。杯盘交错,共话同乡之谊。这段时间,两人朝夕唱和,互相切磋学问。胡曦将自己的新作《莺花海》《竹枝杂咏》向黄遵宪示教,而黄遵宪则以珍藏的宋湘诗集《红杏山房诗钞》赠他。胡曦把他们的这段情谊写入诗中:“隔墙过酒情非两,走笔传笺月近三。”还写有《长歌赠公度》一诗,称赞公度“……自剪秋水张双瞳,豪气斩马驱长虹。观书卓荦招太冲,上下人物千秋胸……”黄遵宪则以《狂歌示胡二晓岑》回赠:

飞鸟不若笯凤,游鳞不若豢龙。

虚誉不若疑谤,速拙不若缓工。

高台落日多悲风,我剑子剑弓子弓,

与子拍手青云中,但须塞耳甘耳聋。

苍蝇营营无万数,下士大笑声嗡嗡。

绝意官场 埋头著述

这次廷试,胡曦与黄遵宪都未考取。黄遵宪因父亲在京任四品官,被留在京城继续攻读。胡曦则于同年10月回到家乡。黄遵宪与胡曦依依惜别后,怅然若失,写信给胡曦,自言“寂寥无从医”。胡曦回信勉励他。光绪二年(1876),黄遵宪参加顺天乡试中举,10月赴日本任大使馆参赞。胡曦闻之大喜,于12月21日复信:“不见公度久矣。老兄今岁出手得卢,为我辈吐气一喜!”

此后,胡曦还有几次参加乡试,都未考取。42岁后绝意仕途,专心著述。七律《漫兴》可看出胡曦不大重视八股时文,埋头诗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和贫病交迫的窘境:

五斗缁尘七尺帷,三升墨汁百家碑。

未明得失常参史,但有悲歌便作诗。

厌惹俗缘门剥啄,起扶新病骨难支。

破裘典尽拼供药,底事今年暖独迟。

胡曦工诗, 不拾人牙慧,自铸新辞。还擅长考据,重点放到兴宁地方史志的考证和补缺。光绪八年(1882),先后编撰《兴宁图志考》8卷,指导其弟胡曔出版《兴宁山志》12卷。为保证印书质量,有的版本要拿到广州去刊刻,对版式、纸质要求很高。但由于家贫缺钱,《湛此心斋诗集》12卷只自刊前两卷,而且是早期作品;《兴宁图志考》只刊出卷1卷2。他的诗稿大多散失,流落民间后不知所终。据罗香林教授披露,诗集第3卷以下各卷稿本,初藏胡锡侯(胡曦从侄,清末举人)手,后不知流落何处。幸存的零星余稿,如诗集第5卷的《燕草·甲戌本》《霍草》等,都是字迹潦草的初稿本,不易辨认。胡曦去世后,一捆一捆的雕版被后辈当柴火烧掉。

胡曦对乡土文学也深有研究,除创作山歌体的《莺花海》和竹枝词外,还出版《梅水汇灵集》8卷,辑录嘉应五县自宋朝以来227位诗人的2069首优秀诗作,并对各家做了简明精辟的评点,不存门户之见,为梅州文化留下一批宝贵资料。至今,仍被学者视为诗家选本的典范。

安贫乐道 自号迂仙

光绪六年(1880),胡曦收到黄遵宪的新著《日本杂事诗》,感慨万千地写下《感事寄怀黄子公度》七绝8首回赠(录二):

虬髯痴想扶余长,吓草蛮书亦浪豪。

万国犹然废公法,斗量车载已吾曹。

眼空天下奇山水,儿女纤词久破除。

渊颖大才吾绝爱,迩来可有谕倭书?

光绪十一年8月,黄遵宪由美国归来,在人境庐闭门著书,曾致信胡曦,邀他“作平原十日之饮”。可惜胡曦没有践约。光绪十七年,黄遵宪又从伦敦写信给他,称赞胡曦“安贫乐道”“清风亮节,大雅不群”。随信附《山歌十五首》和七律《寄怀胡晓岑同年》:

一别匆匆十六年,云龙会合更无缘。

隔邻呼饮记同巷,积岁劳思吝一笺。

无数波涛沧海外,何时谈话酒杯前?

大章走遍东西极,天外瀛洲别有天。

信中,公度提出将来要编撰一部大型山歌集,邀请陈雁皋等五人分工辑录,“我晓岑最工此体,当奉为总裁”。但是,这一愿望最终没有实现。

黄遵宪曾对人说,兴宁多富室,唯独多才多艺的胡晓岑一穷至此!他想帮胡曦出山,到梅州主修嘉应州志。但胡曦退回州官送来的聘书。他自号迂仙,一生坎坷,口不言贫。胡曦在《孤灯》一诗中,表白了安贫乐道,对浮名功利不屑一顾的人格:

不为虚声垫角巾,羞随恶态捧心颦。

风尘俗眼人千样,天地微沤此一身。

浮世可怜多吓鼠,名场何处免劳薪。

孤灯知我时拈笔,瘦岛寒郊不道贫。

他的书法超拔凡近,与宋湘、伊秉绶并称“客家三大书法家”。但每有富人重币相求,概不答应。相传先生很少吃肉,每天只有几毫银子买菜,留下的记事簿上,豆干、鸭蛋、青菜是常菜。有时无米下锅,便书一纸,交夫人往当铺典质,日后赎回,当众化为灰烬。兴宁神光山有“读书堂”等8块书法石碑,是胡曦于光绪十三年自费请石工雕刻的,有6块至今犹存。

传说兴宁城郊李氏富豪,新建大厦落成,出重金求胡曦题字,遭到拒绝。一日,他见学生在埋头练字,但功力不足,便上前指导,写下迎、祥、紫三字,欲写第四个字时,若有所悟,忽然停笔不写了。学生将此三字献给李氏,获得重赏。李氏另请一位书家仿照胡曦字体,写下一个“气”字,连成“祥迎紫气”四字做大厦斗门横额。胡曦的草书独具一格,卧床不起时,被人盗走不少,廉价卖给书商后,批量印刷以牟利。

临终绝笔 正本溯源

光绪三十三年(1907),胡曦64岁。据罗香林教授考证,这年胡曦写的《广东民族考》一文,乃先生临终绝笔。当时,有位叫黄节(号晦闻)的学者,撰有《地理教科书》,不把客家人当汉族。胡曦从考证客家源流入手,下笔数千言,证明客家来自中原汉族,至今保存古音古字。他写道:“往时与黄公度论音韵,尝谓语言文字所由。嘉应各属,占籍者十之九为客人。此客人者,来自河洛,由江西福建入粤,传世三十,历年七百,而守其语言不小变。”脱稿后不久,便一病不起,五月初一晚去世,终年64岁。

胡曦生两男三女。长子簪鸾聪明好学,27岁不幸英年早逝;因家贫,次子终身未成家。长女蕙馨嫁义尚围伍氏,其次子伍晋南(胡曦外孙)出生于1909年,过继坜陂伍氏宗亲,是我党我军优秀干部,参加过长征,历任八路军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广西省委书记处书记、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新闻推荐

口罩“买卖”没做成竟吃上官司 惠来县人民法院妥善调处一宗买卖合同纠纷案

本报讯(记者黄燕丹通讯员王宏文林昭仪)疫情期间,口罩成为紧缺商品,惠来一名18岁男子本想通过微信转卖口罩赚取差价,不料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