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肿瘤妇科主任李从铸 一个陌生来电 让他决定深夜出诊

南方日报 2019-12-31 06:17

李从铸教授带领其科室团队讨论病例。

日前,一名患者家属为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肿瘤妇科主任李从铸教授送来一面锦旗:“良医有情解病,神术无声除疾”。

这面锦旗背后有什么故事?这要从一个电话说起……

深夜陌生来电请求出诊

9月12日的深夜,李从铸突然接到一个来自上海的陌生电话,对方声称,是从某网站查到了他的信息。原来,李从铸近年来常利用网络平台为广大患者提供义诊咨询。来电者焦急地表示,老母亲家住揭阳,腹胀如鼓,卧床多日,已十几日未进食,生命垂危。

“希望李副院长能上门出诊。”来电者说,自己是一个年轻妈妈,刚生完孩子,尚未满月,无法回乡照顾。尽管乡里的医生和邻里亲友都认为,老母亲病至如此已无回天之力,且家人已经开始准备后事,但她仍坚持找一位更专业的医生,看看母亲到底还能不能治,哪怕只为母亲临终前减少一点痛苦。

凭借从医30多年的职业敏感性,李从铸教授判断,一名60多岁的女性腹胀如鼓,有晚期卵巢癌的可能性,“如果是,尽妇瘤科之力或能给予救治;如果不是,我恐怕也无能为力。”

医者仁心他深夜奔赴揭阳

“听完她的介绍,我第一反应是让其家人抓紧时间送患者至医院,可对方说家在乡下,距离肿瘤医院有近2个小时的车程,老人家病入膏肓,怕受不了这样的颠簸。”李从铸说。

陌生的电话、陌生的人、陌生的地方,除去风险不谈,已是深夜,即使看诊过程顺利,往返一趟也需耗费4小时有余。谨慎起见,李从铸让患方先添加自己的微信,通过视频先查看一下病人的情况。

“第一眼看到患者后,我发现她的病情远比我想象的更严重。”据李从铸描述,当时房间简陋昏暗,骨瘦如柴的患者在板床上平躺着,腹部膨隆如山,由于疼痛难忍,患者不时呻吟一下。但无论如何,至少能证明患者的情况是真实的。

来潮汕工作20多年,李从铸极少夜间出诊,加上第二天是中秋佳节。“可有职业的本能驱使着,我想帮她,我觉得我可能有能力帮助她。”李从铸最终决定出诊。

经过2小时的车程,李从铸辗转来到患者家,仔细询问整个发病情况,看完几张简单的检查单,立即给病人做全身体查。

虽然没有CT、MRI报告单、没有血生化及CA125等化验结果,但凭着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加上触诊到巨大盆腹腔肿瘤伴移动性浊音,李从铸初步断定此患者是晚期卵巢癌。

患者女儿力排众议遵医嘱

当时,患者因长时间不能进食,已处于极度恶病质状态,面色苍白重度贫血、双下肢严重浮肿。如果不抓紧时间就医,离最坏的结果不远了。

对此,李从铸耐心地把初步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告诉患方家属。患者丈夫和长子并不相信,坚决反对去医院医治。好在患者在上海的女儿意志坚定,要求全家人必须听从她千辛万苦找来的出诊医生的安排。

入院后,患者因病情严重,先给予营养支持改善身体状况后,再进行两次手术及多个疗程化疗。可喜的是,三个多月过去后,患者日渐康复,目前已能在病房自行走动了。每次看到李从铸带领的治疗组的医生,老人家都满怀感激,不住地向周围的住院病友夸赞。

面对家属送来的这面锦旗,李从铸表示,在寒冬里收到这份暖心的谢意,更坚定了“从医无悔”的信念。他也表示,非常佩服患者女儿遇事的决断与果敢。“如果当时没有她的坚决态度和全力支持,患者不能来院就医,也就没有后面这个可喜的结果。就像最近媒体上常说起的,"医生能否把病人背过河,不仅取决于医生的技术,更取决于病人的态度。"”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宋芾

医生简介

李从铸: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汕大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肿瘤妇科主任。从事妇科肿瘤临床、科研及教学30余年,擅长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的诊疗,手术技术精湛,熟练掌握妇科腹腔镜IV类手术技术。发表专业论文50多篇,主持省部级等课题10余项。

现任中国致公党广东省委委员;中国致公党汕头市委副主任委员;汕头市政协常委;汕头市政协科教卫体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第二十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及亚太地区微创妇科肿瘤协会(CA-AMIGO)委员会专家委员。

新闻推荐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值得推广

揭阳市是农业大市,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随着人们生活方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