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意趣,明清流长 瓷枕的装饰艺术受到宋代文学的影响
■宋代 白釉褐彩题句腰圆瓷枕
■江陵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复制)(局部) 汉 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
■1947年4月8日新加坡郑贤水寄给普宁横溪新乡父亲的侨批(局部)
两宋文化高度发达,行草书流行,帖学兴起,元朝则上溯晋唐,复古回归。明代书法尚趣,清代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书法家。除书法发展繁荣外,与文字相关的研究及古籍收藏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明清时期出现的一大批私人藏书楼,不仅收藏了数量可观的珍贵善本与古籍,也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收藏周刊记者 陈福香
宋朝诗词不再局限于文人雅士
明清时期,书法艺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与文字相关的研究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于印刷术的进步,士人阶层的发展,各类书籍刻印蔚然成风,涌现出大批私人藏书家。中华文脉源远流长,至此又开创了新的境界。
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三楼的展厅入口,采用的是浙江宁波天一阁的藏书路模型,皆因它是中国最古老的藏书楼,它与意大利马拉特斯塔图书馆和美弟奇·洛伦佐图书馆并称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三大家族图书馆,同时它也是亚洲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
范钦(1506年—1585年)在嘉靖四十年(1561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间创建了著名的天一阁藏书楼,他的收藏侧重在明代实录、科举录、地方志、政书、碑帖丛帖以及先辈未传世的诗文集等方面,成为研究明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资料。至范钦去世时,天一阁已藏书7万余卷,其中以明代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贵。
而这一展厅的介绍背景则采用了青绿山水喷绘,瘦金体文字,给人清新典雅的感觉。“我们在探索材质与文字的结合。”吴丹微表示。
宋朝文化繁荣,涌现出一大批文人墨客,词这一种文学形式更是至此达到鼎盛。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诗词也不再局限于文人雅士,而开始走向世俗。
睡在诗词歌赋上,这在宋代十分常见。此次展览的展品中有几件瓷枕,有元宝形、八方形等,造型各异,颇有特色。如一件“白釉褐彩题句腰圆瓷枕”,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藏品,枕面上刻画了诗句,四面有花朵等装饰,十分素雅、别致。瓷枕的装饰艺术也明显受到宋代文学的影响,大量使用诗词作为枕面装饰素材。
“侨信侨批”探寻百年前的广东方言
广东是语言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全国汉语分官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七大方言区,广东占有三区,每种方言又有很多分支,且大部分与官话方言差异很大,加上各类少数民族语言存在,更加剧了广东方言庞杂纷繁的地区分布局面。
先秦时期,楚方言和吴越方言已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岭南,因而在今粤方言中,许多词义与楚方言或吴越方言接近乃至相同。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粤方言开始形成。到了宋代,粤方言已经和今天区别不大了。广东客家方言大体定型于两宋,闽方言在广东约定型于唐代。各种方言构成了广东绚烂多元的文化景观。晚清民国时期,广东出现大批“下南洋”讨生活的人群,他们与在祖国的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及汇款的凭证被称之为“侨信侨批”,这些书信侨汇上仍保有当时广东各地的人们用方言书写的内容,不仅是晚清民国时期东南亚地区民间经济来往的研究资料,也为我们一探百年前的广东方言提供了可能。
无论是在广东“下南洋”的人们与亲人间的往来书信,还是近现代革命党人的宣传资料上,都清晰地保留了粤语的方言特色,展现了岭南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文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各种字体发展阶段,字体及书写材料的不断演变,是中华民族的变革与开放精神的缩影。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曾经记录了汉唐盛世的磅礴气象,也曾随着同域外民族的文化交往而被远播海外。
赏析
苏轼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复制件)
背景: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其词开豪放一派,其散文著述宏富。除善书外,他还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苏轼一生宦海浮沉,生活阅历极为丰富,尤善于稀松平常的生活内容与自然景物中得见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常有戏谑之作,这也使得后人不仅可以欣赏到其精湛的书法艺术,更能从其恣意恬淡的人生态度中获益良多。
当阳峪窑诗文八角形瓷枕
●宋●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白地黑墨书“虾虫麻(蛤蟆)水上真书出,蛐蟮尼(泥)中草写之”
背景:宋代市民文化高度发达,既有如“清明上河图”般描摹其时繁荣市景的风俗画,也有像瓷枕这样,在有限的画面上以文字书写的方式记录时人生活,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延伸阅读
粤语融合了部分中原官话
粤语作为岭南地区的地方性语言之一,主要通行于现今的两广和港澳地区。粤语因其难懂的原因又被称为鸟语,但这种称呼并不是现代社会才有,在古代的很多文献和文人著作上几乎都用“南蛮肤舌”一词来形容岭南地区语言的难懂,认为岭南人说话就如杜鹃鸟婉转鸣啼之声,不知所云。
粤语作为一种方言,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历史发展有一个变化的过程。珠江水系和南岭山脉的地理阻隔,使岭南地区被分隔出大大小小不一样的部落,诸越杂处,当时生活的主要有南越、骆越、阻越等族。在秦军到达岭南之前,岭南百越民族与中原以外的其他民族一样,只有语言而无文字,而秦军的到来,也给岭南百越民族带来了文字。秦朝50万大军在岭南稳定下来后,将士们和当地土著女子结为夫妻,而岭南百越民族的语言与中原官话无相同之处,这些士兵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就只能学习当地语言,但是还带有他们的地方口音,今天的粤语就是大量的百越蛮音与少量中原古话的混合体,因此,粤语中也有一些和普通话发音完全相同的字词。
在后来的发展当中,伴随着两广越人与其他地区的汉人或越人盘根错节,粤语逐渐融合两广越语、中原汉语、楚语、吴越语、闽语等形成自己完整的语言体系。经过秦到汉初近百年的发展,汉字已成为了岭南地区的官方文字并得到进一步的推广,而中原文化也成功地在秦以后和南越文化融合。
新闻推荐
普宁市下架山镇百吉岭村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移民村变身美丽乡村
本报讯(记者张晓生邢晓荣)普宁市下架山镇百吉岭村属汤坑水库移民村。近年来,该村积极动员乡贤参与乡村振兴,深入开展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