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生 织就暖心为民的立体交通网络 持续“升级”百姓出行幸福指数
每逢节假日或周末,恩平市大田镇的陈氏酒家里座无虚席,老板陈诗诺在餐厅忙前忙后招呼客人,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2016年,家门前开始规划开春高速后,陈诗诺毅然辞掉工作,投资20多万元开办餐厅。“随着高速公路一点点修起来,餐厅的业绩也是逐年攀升。”陈诗诺亲眼见证了镇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和居民回流,大家发展的热情高涨了起来,自己也制定了扩张计划,对未来充满信心。
对群众而言,感受最深的是交通改善,获得感最多的是交通出行。发展交通的最终目的是造福民生。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民生导向求实效,下大力气办群众满意的交通,不断优化公共交通路网,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效率,持续深化行业治理,推动安全生产平稳有序,织就起暖心为民的立体交通网络,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让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A疫情防控挺身而出
守护人民群众
“生命防线”
2月16日凌晨,江门迎来今年第一场强降温,滂沱大雨夹带着刺骨的寒风肆虐着,市交通运输局执法一科副科长张子明迎着风雨,坚守在防疫一线引导、询问和检测过往车辆。“我们并非不怕风雨,只是想对万家灯火负责。”他说。
“再冷再累,也不能漏掉一车、一人。”疫情发生后,全市交通执法人员取消休假,全体上岗,与相关部门联防联控,在全市客车站场、客运码头、高铁站以及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地迅速设立了约140个执勤点,做到“逢车必查、逢人必检”,牢牢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防线”。据统计,疫情防控期间该局累计排查人数超过300万人。
与此同时,在这场战“疫”中,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争当疫情防控“排头兵”。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在一线共成立了85个临时党支部、党员先锋岗,把战斗堡垒建在战“疫”最前沿,实现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一线全覆盖。
随着全市各行各业陆续吹响复工复产号角,江门市交通部门随即转战另一个“战场”:稳妥推进“防疫情、保畅通、促生产”三不误的工作措施,调研走访,靠前服务,围绕员工返岗难、石料供应不足等重点难点问题,现场办公为企业解困,全力支持和推动交通项目复工建设。早在2月底,江门市重大交通项目就已全部复工。
为确保项目外来务工人员“回得来、进得去、住得下”,市交通运输局主动联系市汽运集团,协助项目单位采用“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的定向“包车”方式,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安全、快捷返岗。同时深入一线协调各市(区)政府做好有关镇(街)思想工作,逐一到项目员工租住的镇(村)沟通,指导各单位积极配合满足地方防控要求。
考虑到交通建设原材料会普遍出现供应不足的问题,市交通运输局提前预判,指导建设企业提前储备。同时与地方政府和发改、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沟通,协助本地石材企业陆续复工复产,确保在2月底前全面恢复石料供应能力。该局还研究以专供形式有效解决开春高速和开阳高速改扩建等项目的原料供应紧张问题,并对企业生产物资等运输车辆开通绿色通道,切实解决企业物流问题。
B大力实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
智慧公交、定制公交
提质增效
交通站场是提升轨道交通枢纽站区域地位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交通配套设施。11月13日,江门站长途客运站、公交站正式开始运营。全面运营后,长途线路开设56条,覆盖广州、深圳、珠海、香港以及广西、湖南、贵州等多个城市和省份;公交线路开设26条,覆盖蓬江、江海、新会三区主城区、新会区各镇以及台山市、鹤山市部分乡镇。
值得一提的是,江门站长途客运站、公交站分布于江门站主体站房两侧,与出站口直线距离不足100米,步行5分钟内即可便捷高效换乘,助力交通枢纽站这个大功率“引擎”和城市发展紧密结合。
近年来,江门市大力实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推动公共交通发展取得质的飞跃:全省首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公交车站在恩平市大槐镇建成并投入使用;江门汽车总站人车分流公交站场改建工程基本建成;全市拥有电动化公交车近1600辆,除应急运力外的公交车电动化率达100%;有各类公交站场45个,公交候车亭1084个……
与此同时,江门市在公交系统中应用了多方位的科技手段,通过搭建智能公交平台、为公交车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开通智能支付手段等方式,实时监控公交车辆安全运行情况,进一步提高公交运行能效和安全性。打开“掌上公交”App、选择公交线路、查看车辆实时位置、预测到站时间……从过去“盲等”到如今一手“掌握”公交线路实时动态,市民乘坐公交车出行“智能”了不少。
为满足不同人群对公交出行的使用需求,江门市为群众“量身定制”公交服务。D22路是江门市目前60条上学定制公交线之一,周一到周五早晨6时25分发车。“我家附近只有31路公交车去市区,孩子上学很不方便。如果我自己接送,单程需要20分钟,加上回程,时间和油费都要花不少。在家门口坐定制公交,只需要5元钱直接到学校,很方便,也很放心。”家长苏女士说。
除了校园定制助学公交,江门市还推出了医护通勤专线、暖企辅助公交等接地气的定制公交服务,并逐步获得更多市民的青睐。已累计开通230条市区定制公交线路,为市民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公交服务。
C高质量打造“四好农村路”
织就乡村振兴“幸福网”
穿梭于青山绿水领略乡村美景,奔向金黄稻田聆听动人民谣,在特色市集品尝农家风味……11月6日,秋收稻穗音乐节在开平市大沙镇大塘面村举行。短短3天,约3万名游客“挤”进这个广东美丽乡村特色村,焕然一新的村庄内热闹非凡。
谁曾想到,就在几年前,大塘面村还是杂草丛生,村前环境脏乱差,大部分村民住的还是上个世纪60年代建的破旧泥砖瓦房。这个美丽的乡村蝶变故事,还得从入村的农村公路说起。连接大塘面村与省道大约800米长的农村公路,是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以前一下雨,路上都是泥浆,自己走着都觉得糟心,更别说吸引别人进来。”村民小组长黎国良这一番话,道出了许多村民的心声。
“多亏政府打造的这条农村公路,让我们大塘面村不再深藏闺中,方方面面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别的村都可羡慕我们了。”村民梁先生看好家乡的前景,在家开起餐厅。“现在游客越来越多,节假日的时候,每天能有几百元的收入。”他说。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今年7月8日,恩平市“四好农村路”示范路全线实现通车。行驶在焕然一新的农村公路上,路面既宽敞又平整,美丽的田野风光和乡村农舍尽收眼底。全线还配套3个集温泉旅游、乡村民宿土特产销售、充电桩等功能于一体的驿站,并设有候车亭、四季风光林及休憩公园绿地等。
“路建得很漂亮,已经成为一个景观,我经常看到不少路过的司机专门停车拍照留念。”大塘面所属的福坪村委会村民邝春燕笑着说。她告诉记者,这条乡村公路建成通车后,景色宜人,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青山环抱间,原本宁静的村落也多了人气、生气和朝气。
近年来,江门市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总目标,高质量打造侨乡特色浓郁的“四好农村路”。五年来共完成自然村村道硬化618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7153公里,等级公路比率为100%,实现了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全面完成革命老区行政村通20户以上自然村村道硬底化建设任务;全市1056个行政村客运班车(公交)通达率达100%。蓬江区获评2019年“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开平市、恩平市、新会区创建2020年“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已完成公示,成为全省创建省级示范县最多的市之一。
D科技治超走在全省前列
形成“不停车治超网”
日臻完善的交通网带动了经济社会的腾飞,也给交通治理工作提出了严峻考验。屡禁不止的超载超限运输车辆,时刻威胁着群众出行和道路桥梁安全。对此,江门市全面建设科技治超监控点,形成“全天候”的“不停车治超网”。
走进市交通运输局执法部门的远程监管中心,非现场执法不停车检测系统管理平台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全市多个道路治超监测点过往货车的载重情况。时间、地点、车牌、车辆轴型、车货限重、车货重量、超限重量等关键数据和车辆视频图像一目了然。
“超载车辆一辆都跑不掉。”该局执法监督科科长刘广涛介绍,非现场执法不停车检测系统实现了对行驶货车的动态称重,车辆不需停车,执法可通过后台完成,是治超走向现代、智能化的有效方式。
自江门市成为全省首批实施高速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试点以来,市交通运输局在全市11条高速公路的所有收费站点以及全市国省道和地方公路的51个重要路段、重点桥梁的178条车道布置不停车治超检测监管系统,着力构建科技治超平安天网。同时在市内51个客流、人流集散点位安装24小时监控设备108个,用于重点监管车辆的GPS执法、客运大巴车的违法行为执法。“行驶中的货车如被检测到超载,公路的电子标识会瞬间"提醒"货车司机该趟运输涉嫌超限,需要到就近的治超场卸货;同时,监控指挥中心实时获取信息,执法人员针对超限数据进行审核后,通知短信、电话、邮寄《协助调查通知书》等方式通知车主过来接受调查取证,从而实现"科技治超,机器换人"。”刘广涛介绍,系统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监测和全路网监控,治超过程中有效防止了交通堵塞,弥补了执法力量不足,也极大克服了人情执法的弊端。自实施科技治超执法以来,江门市高速公路、国省道治超均呈现“三降三升”的良好态势(货车超限率、货车超限引发事故伤亡率、高速公路养护成本大幅下降,执法效率、执法规范化水平、车辆通行效率有效提升),各类违法运输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以广中江高速为例,2020年第三季度与2019年同期对比,高速公路通行货车上升17.72万辆次,同比上升59.6%;涉嫌超限货车数量从1968辆次下降至910辆次,同比下降53.8%;货车超限率从0.43%下降至0.11%。有效地打击违法超限超载,破解执法盲点黑点,提高了执法效能。
“十四五”交通投资力争达到2000亿元
“十三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上,展望未来,“十四五”期间,江门市将围绕“交通强市”谋篇布局,强化江门市作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的地位,预计建设交通项目超260个,力争投资达到2000亿元,比“十三五”翻一番。江门市将进一步发挥江门站枢纽功能,加快对外高铁通道建设,建成深江铁路、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建设珠肇高铁江门至珠海段;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网,争取广佛江珠城际开工建设,谋划深中城际、沿海高铁(深珠城际西延线)延伸到江门。加快构建“外引内联”交通循环网络,完善“六横六纵两联”高速公路和“七纵八横”城市快速路路网结构,确保中开高速江门段、黄茅海跨海通道、银洲湖高速,江鹤高速扩建、江中高速扩建建成通车,谋划斗恩高速、镇海湾高速、江肇第二高速、南沙至新干线机场高速江门段。打造环都市核心区快速干线和都市核心区大环线,提质改造国省干线,继续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深入推进“三区并进”。同时,加快建设恩平冯如、广海湾地区(白霄围)等多个通用机场。此外,致力建设智慧交通,实现5G覆盖江门市境内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主要高速公路路段、高铁站;提升货运物流信息化水平,构建多式联运全链条服务平台等。到“十四五”末,基本形成立体高效优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把江门打造成为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提供坚实保障。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谌磊通讯员/邓惠玲)近日,记者获悉,今年,鹤山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新突破——继鹤山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