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新变 “三区并进”发展格局渐次形成 都市核心区一体化进程加快,大广海湾区重点平台建设加速

南方日报 2020-12-24 07:00

滨江新区江门体育中心。杨兴乐摄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杨兴乐摄

12月11日,中共江门市银湖湾滨海新区工作委员会、江门市银湖湾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挂牌,银湖湾滨海新区发展按下“快进键”。

依海而兴,向海图强。随着银湖湾滨海新区建设大幕的全面拉开,江门大广海湾区的开发乃至江门市协调发展大局都驶入快车道。

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江门已做好谋篇布局:2018年7月,江门首次提出“三区并进”发展格局,打破行政区划局限,以功能区为引领,将江门市划分为都市核心区、大广海湾区、生态发展区,通过发挥各区域优势,差别化发展解决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今年,《江门市加快构建“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新格局实施方案》出台,全市持续精准用力,“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格局渐次形成:都市核心区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大广海湾区重点平台建设加速,黄茅海跨海通道等重点项目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发展区绿色优势逐步释放,开平入选全国第四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生态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源源动力。

●叶芷晴郑琦

都市核心区

“主引擎”牵引江门高质量发展

破旧、立新,一场关于土地的革命正在江海区展开。不久之前,江海区南山村、武东村和联星村的3个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项目集体动工,预计改造完成后每年可新增工业产值超200亿元。区域面貌也将迎来大变身,如联星工业园将改造成高档住宅、时尚公寓、商务办公、星级酒店等一体化的商业综合体。

发力村改,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进产城融合,这是江海区全力打造都市核心区的有益探索之一。除了江海,江门都市核心区还包括蓬江全域,新会、鹤山、台山、开平的城区及周边重点园区。该区域将突出深度一体化,重点加强对蓬江、江海、新会、鹤山交界区域的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规划,加快台山、开平两个中心城区的交通通道建设。

为此,江门强化都市核心区引领带动能力部分,包括打造“一主一副”双核心、建设城市功能新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大力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园区集聚高效发展、着力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

在上述措施的推动下,江门都市核心区一体化进程正在明显加快,各区域的建设如火如荼:在滨江新区,“十路一湖”建设拉开城市发展新框架;在江门人才岛,IBM、腾讯云等项目纷纷签约落户;在高新产业新城,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德昌电机、优美科等龙头项目逐渐释放磁场效应;在枢纽新城,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已开通运行,枢纽经济蓬勃发展……一幅现代城市画卷跃然眼前。

都市核心区是引领带动江门发展的主引擎,也是当前江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品质提升的主战场。接下来,江门将紧紧围绕“优产、拓城、聚人、创新”,以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为主攻点,做大做强滨江新区、高新产业新城、枢纽新城、珠西物流中心以及台山工业新城、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等城市功能平台,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大广海湾区

侨都经济走上蓝色崛起之路

“开始施工!”随着现场指挥人员一声令下,黄茅海大桥上各类大型机械开始轰鸣起来,施工人员的身影开始忙碌起来。12月16日下午,黄茅海跨海通道召开今冬明春旱季大干动员会,吹响了黄茅海跨海通道全面施工冲锋号。

“项目建成后,将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等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构筑起珠江口东岸及港澳地区辐射珠江口西岸、粤西乃至大西南地区的主要高速通道,为江门、珠海等珠江口西岸城市乃至整个粤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力。”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晓峰说。

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是江门加快建设大广海湾区的重要体现,宛如“蓝色经济”的大动脉。大广海湾区包括新会、台山、恩平三地南部临海地区,立足于面向全国、服务港澳,将发挥土地资源储备丰富、深水大港和优良岸线资源等优势,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

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看来,珠江西岸都市圈中,珠海和中山可用的土地资源相当有限,但又需要新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助推其产业和经济取得更加充分的发展。“建设新发展平台、拓展新空间,大广海湾经济区有潜力有条件。该区域有大面积的未经开发的成片土地,交通条件不断改善,靠近国际航线,有建设大型深水港的条件,特别是背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产业发展前景喜人。”

根据《江门市加快构建“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新格局实施方案》,江门不断提升大广海湾区蓝色发展动力,聚焦于打造国家级平台和区域合作新高地、加快推进银湖湾滨海新区开发、稳步推动广海湾片区建设、积极发展滨海旅游产业、壮大提升生态农渔业、推进陆海统筹生态示范建设这6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在此基础上,江门大广海湾区重点平台建设不断提速。目前,该市已成立了银湖湾滨海新区、广海湾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并编制完成广海湾区总体规划,出台支持银湖湾滨海新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在银湖湾滨海新区,核心区城市设计和启动区控规已完成编制,基础设施工程和4个总投资216亿元的重点项目正加快建设。在广海湾经济开发区,工业新城、大广海湾、现代农产三大产业平台正有序建设。日前举行的台山市2020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动工(投产)暨签约活动,更是彰显区域不断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大广海湾区的发展蓝图已经铺开。接下来,江门将聚焦建设“一极点两片区”,增强大广海湾区蓝色发展动力。该市将面向全国、服务港澳,突出海陆统筹、港产联动,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向海发展、蓝色崛起。

生态发展区

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间架起桥梁

来到鹤山市双合镇,一场别开生面的粉葛文化旅游节正打响当地粉葛品牌。在线上,农户代表、特产经销商、村干部直播带货,将鹤山粉葛的美名广传粤港澳大湾区;在线下,双合美景美食吸引了一批游客慕名而来。

双合镇位于鹤山市西部,处在江门生态发展区之内。除了鹤山市西部,恩平市大部分区域、开平市北部均被列入江门生态发展区。按照规划,这些区域将推动现有产业和园区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做足生态文章,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围绕上述目标,江门激活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潜力,大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优质农产品供给区、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建设高端生态旅游目的地、强化生态保护屏障、推进小城镇及村庄建设等。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白露认为,江门发展绿色经济,拥有生态资源优势与土地资源优势,“江门的森林、温泉、海岛资源丰富,同时拥有广阔的土地开发空间,二者都是发展"绿色+"旅游的基础。”

如今,将近一年过去了,江门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绿色发展成绩单:生态发展区绿色优势逐步释放,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连续两年在全省实绩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并获得粤西片区第1名;河长制湖长制和高标农田考评获得国务院督察激励;现代农业持续增效,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效显著,大湾区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加快建设;全域旅游亮点纷呈,台山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开平获评省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作为生态发展区的一员,开平今年还入选了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大沙镇,“广东省森林小镇”的名片留住了群鹭纷飞,引来了游客簇拥。塘口镇祖宅村华丽转身成网红打卡地,“如也”民宿等一批高端文旅项目落地,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今,开平探索出侨乡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开平路径,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画卷正在全域展开。

江门还将按照“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原则,切实提高生态安全保障和绿色发展能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聚焦

加速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江门站运营首月累计到发旅客14.9万人次

12月15日,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开通运营满月。笔者从铁路部门了解到,开通一个月来,江门站客流量节节攀升,累计到发旅客14.9万人次,枢纽作用逐渐显现。

今年11月,作为江门推进“三区并进”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正式运行。投入使用后,该站与北部的广州南站和佛山西站、东部的深圳北站形成了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枢纽“黄金三角”,在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新征程上迈出重要一步。

日均到发人数超5500人次

“江门站很宽敞、明亮,也非常干净整洁,让人感觉很舒服。”从广州到江门出差的李小姐表示,对江门站印象颇深。

从梦想照进现实,江门站正在一步一个脚印,打造连接珠江两岸、粤港澳大湾区和粤西的交通桥头堡。目前,该站汇聚了既有的江湛铁路、广珠城际、广珠铁路以及在建的深江铁路、拟开工的珠肇铁路和规划中的深南高铁、广佛江珠城际等。引入广佛江珠城际后,江门站将继续新建2台6线,车场总规模将由目前的8台20线增加至10台26线。

这个总投资约40亿元、总建筑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的轨道交通枢纽,运行初期共安排109趟列车,广大旅客可在此乘车往返广州、深圳、佛山、汕头、长沙等地。数据显示,江门站设计最高日旅客发送量达7.15万人次,是目前广东省规模仅次于广州南站、深圳北站、佛山西站的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

从开通运营一个月的情况来看,江门站客流量持续增长、节节攀升。笔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商家已开门营业,公交站、出租车等配套也顺利运行,旅客活动平台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不少市民前来打卡拍照。

据铁路部门介绍,开通初期,江门站日均到发人数为3500人次左右,进入12月份以来,日均超过5500人次,并且有持续增长的趋势。

吸引大湾区核心城市高端产业资源

随着江门站这样的重大基础设施陆续建成,企业对江门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营商环境的认可度正在不断提升。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该市共洽谈引进超亿元项目135个,投资额882.4亿元,其中近半数超亿元项目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发达城市。

展望未来,江门站的正式开通,有望重塑侨乡的产业格局。依托广珠城际、广珠铁路、深江铁路等轨道交通线路,江门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时空距离将明显缩短,改写大湾区经济地理格局。

“依托江门站,江门可以借助轨道交通打破时空限制,进一步发挥枢纽作用。”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执行会长、物流研究院院长马仁洪认为,在国家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像江门站这样的交通基础设施将成为重要支撑,有力推动广东融入双循环经济发展的大局,补齐珠江两岸区域以及粤东粤西粤北发展不平衡的短板。

在交通层面,对于江门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作用,不少学者都存在共识。在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持平看来,江门站既是珠西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江则认为,“通过江门站,江门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增加区域融合发展的可视度。”

“江门站填补了珠江西岸缺乏大型交通枢纽的空白,完善了大湾区的现代交通网络,推动侨乡进一步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蔡勇说。江门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李焱则分析,江门站开通的最大意义在于奠定了江门作为珠西枢纽型城市和大湾区门户枢纽型城市的地位,以实际行动再次践行了广东对江门“两个定位”的要求。

■计划

1、提升都市核心区引领带动能力

江门将增强现代产业支撑力,加快把大健康、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培育成超千亿产业,打造“5+N”协同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蓬江、新会全力打造千亿GDP强区,高新区力争到2022年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要扎实推进48个、总投资超600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人口集聚,建设市区人口300万、总人口600—700万的沿江滨海大城市;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推动数字光芯片联合实验室加快建设、再生医学大动物实验研究基地年底建成。

2、增强大广海湾区蓝色发展动力

江门将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新极点,加快完成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规划编制,推动集聚发展区上升到国家层面;加快银湖湾片区开发。组建市级综合开发运营平台,设立扶持资金,推动银湖湾片区建设提速;稳步推进广海湾片区建设,积极推动LNG接收站、台山核电二期等重大项目尽快落地,争取重大石化产业项目落户,研究谋划乌猪洲储油项目。

3、激活生态发展区可持续发展潜力

江门将做大“绿色+”产业,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美“绿色+”农村,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做强“绿色+”旅游;加快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数读

“三区并进”成绩单

都市核心区

2018年起江门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试点示范建设总投资约1330亿元力争3至5年城市面貌城市品质迈上新台阶

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达1379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28亿元户籍人口突破235万人

大广海湾区

1—10月银湖湾滨海新区核心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1亿元

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园区(二、三区)基础配套设施工程项目总投资约21.9亿元

EPC一标段工程现已完成投资3.5亿元计划总投资3.34亿元EPC二标段工程已于6月底进场动工

生态发展区

2018、2019年连续两年在广东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获“优秀”最高等次,并位列全省四个片区中粤西片区第一名

全市完成1108个村(居)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60%以上村(居)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开平市大沙镇茶叶种植面积达1.2万多亩,年均产值6000多万元,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加大有效投资力度

2020年至2022年,完成全市固定资产投资660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达到220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达到1800亿元;力争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00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力争达到230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力争达到1900亿元

新闻推荐

鹤山市公安局 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传授防范电信诈骗知识

民警向市民发放宣传单。冯颖聪摄江门日报讯(记者/谌磊)近日,鹤山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牵头组织该局刑侦反电诈专班、网警大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