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海丝丰富内涵 展示侨乡文化魅力 文旅融合让海丝“说话”
在上川岛石笋村,有一根四方形的石柱,材质为大理石,下面大,上面小,顶部似有残缺,高度约2.1米。在严重风化之下,石柱上已没有任何字迹和符号可寻。
“村里人不知道这根石柱的来历,认为是天然长成的。”当地历史文化研究爱好者马国华介绍说,“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证明,实际上,它是当年葡萄牙人海外拓展殖民地的标志”。
在距离“石笋”不远的上川岛大洲湾遗址海滩上,1965年考古发现了明代外销瓷遗址,出土了一些标有“大明年造”“大明嘉靖年出”“正德年造”“宣德年造”的碗盘。从上世纪90年代发掘的新会官冲窑址的出土文物中可以判断此地为唐代陶瓷重要生产基地,是那时海外贸易的节点。台山广海卫是比天津卫建城至少还要早17年的古城,宋代朝廷在广海湾设立巡检司,以保卫海防……
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早在南北朝至唐宋时期,江门市沿海就与海外开展贸易和文化交流,经明清时期不断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遗迹丰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最近,在台山举办了第二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暨第十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联席会、首届台山海丝史迹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活动从一个侧面向世人展示了江门市海丝的魅力和影响力,并生动诠释本届艺术周“海丝系文脉,侨乡联五洲”的主题。
江门市海丝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海丝保护、活化利用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短板?近日,本报记者借第二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在江门市举办之机,进行了调查采访。
江门日报记者/严建广易航陈方欢
魅力
内涵丰富亮点突出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穿过印度洋,再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
2018年广东省有关部门公布15处南粤古道重大发现,台山川岛大洲湾遗址位列其中。该遗址被确认为南粤古驿道的一个节点和古代海丝必经之地。
川岛大洲湾遗址是江门市著名的海丝遗址,又称为花碗坪遗址,位于台山市川岛镇大洲村委会大洲湾内。大洲湾遗址经1965年、2004年、2007年和2014年的多次考古调查和2016年的专项考古发掘,发现大洲湾海滩、海岸及海岸上的山脚平缓坡地上都散落有明正德和嘉靖时期瓷片,且在海岸冲击断面形成了延绵约500米的瓷片人为堆积层,并伴随有碎石人工堆筑平面和古代石构房址遗存。
在文化艺术周举办期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副秘书长安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洲湾遗址堆积包含物主要为各类瓷片,出土瓷器都是来自明代景德镇产品,体现出鲜明的外销瓷特征,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交流的重要见证。
除了川岛大洲湾遗址外,位于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碗碟山、瓦片岩、旗岭一带的官冲窑址,记载了唐代新会的历史,是江门市海丝海外商贸文化遗产又一见证,为研究当时新会陶瓷手工业发展提供大量实证。中山大学教授牛军凯认为,发生在官冲窑不远处的崖门海战不仅是中国历史,更是东南亚乃至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其对东南亚社会的影响持续至今。宋朝败亡后,不少人逃亡至东南亚,这说明宋代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有着密切的联系。崖门海战的历史遗迹也是江门市海丝的又一个重要见证。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外海上交通之路、中外贸易之路,也是国际移民迁移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除了和其他海丝史迹点的这些共性之外,江门海丝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石坚平说,“比如台山上川岛花碗坪附近出土的瓷器,一般多见于马六甲等东南亚一带以及中亚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普皇宫。该处出土的青花十字架形底款表明这批瓷器是葡萄牙定制瓷。花碗坪遗址既是中葡两国早期贸易史的历史见证,又是江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标志。再如位于上川岛的方济各·沙勿略墓园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所带来的影响等方面内容提供了重要证据,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保护
为海丝史迹保驾护航
自2016年江门市海丝遗址纳入国家海上丝绸之路首批申遗遗产点以来,江门市海丝也在保护中不断探索前进。
近年来,江门市积极提升“海丝申遗”点文物保护单位级别。广海卫城墙遗址、紫花岗烽火台、大洲湾遗址、官冲窑址、新地村天主堂遗址共5处“海丝申遗”点经推荐后,入选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3月1日起施行的《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江门市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公布的首部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对海丝史迹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以《条例》的实施为契机,江门市对大洲湾遗址、新地村天主教堂等入选第一批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名录的海丝史迹进行调查研究、保护利用,既解决了江门市海丝史迹现实问题的需要,也为江门市海丝史迹保护与利用提供强劲动力和法治支撑。
在日常管理方面,江门市强化海丝遗产日常监测,规范了遗产点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目前,管理人员已按照国家要求,通过海丝监测云系统对申遗点进行实时监测,按时上传各项实时图片和数据,完善监测数据,由专人负责审核系统采集的各项数据及基础数据库的录入、游客量及日常监测任务的采集。
市文广旅体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也介绍说,接下来江门市将继续推进海丝申遗工作,不断加强海丝史迹点保护,推进海丝遗产区文物保护工程;加强海丝史迹点监测数据采集和遗产点的实时监测,加强海丝史迹检查巡查及执法力度等。
活化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每一处史迹都是海丝故事的讲述者。在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每逢节假日,都有不少历史爱好者慕名而来,了解崖门海战的历史故事。“海战的故事,宋玉玺的传说、人物故事等引起了游客的兴趣。我们在宣传中,加入海丝相关元素,让人们不仅了解海战故事,还了解海战带来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影响。”该旅游区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包括宋元崖门海战文化在内,近年来,江门市以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为抓手,深入挖掘独特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结合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位于上川岛的台山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记者看到,博物馆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上川“贸易岛”为展示主题,系统展示上川岛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和历史人文价值。在日前举行的首届台山海丝史迹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期间,博物馆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参观。
记者从市文广旅体局了解到,为打造侨乡文化遗产游径,整合活用海丝遗迹,近年来,江门市还规划打造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游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游径、岭南传统文化遗产游径、古劳水乡游径、温泉之乡游径、侨乡红色文化游径共6条独具侨乡特色的侨乡文化遗产游径。这6条游径对接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广海卫城城墙遗址—大洲湾遗址—新地村天主堂遗址—台山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石笋村航海标志的江门川岛海丝文化游径还入选省首批历史文化游径。
在今年发布的江门文旅“门”字标识和品牌设计上,更是融合了海丝文化特色,“门”字标识融入了海丝、非遗、建筑、美食等侨乡文化符号和自然风光等元素,远观为门,近看处处有景,五邑精彩,共聚一门。
记者从市文广旅体局也了解到,江门五邑华侨广场展览中心正被改造为华博馆新馆。作为大湾区华侨华人文化交流的重大平台,升级扩建后的华博馆也将被打造成宣传海丝的重要平台,以崭新的面貌讲述着这段悠长动人的历史。这项总投资1.54亿元已列入江门市十件民生实事中,计划2021年底完成建设。
挑战
需加大文物征集和推广力度
然而,海丝文化保护利用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大规模、长期性的系统工作。
“申遗启动初期,江门市有针对性地开展文物征集工作,但由于征集范围(仅为上川岛区域)和征集类型(多为碎瓷片)的局限,征集渠道和效果均不理想。”市文广旅体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坦言,“希望得到上级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采用调拨、借展等方式拓宽文物征集渠道,丰富展陈内容,凸显遗产价值。”
海丝文化保护利用所面对的另一个挑战,则是资金问题。据了解,目前江门市海丝申遗工作经费主要从地方政府财政列支和银行贷款,经费来源单一、周期较短,缺乏长期有序的经费来源和管理。“在争取各级文物主管部门补助经费的同时,需进一步拓展经费来源渠道,为海丝文化保护工作提供保障。”市文广旅体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如是说。
此外,海丝文化宣传推广也还不足。在文化艺术周举办期间,一些游客接受采访时表示,对海丝文化了解不多。“最熟悉的就是台山的侨圩、洋楼等华侨文化,像梅家大院、海口埠、公益埠、金山伯、银信这些内容这只是有些了解。”游客朱先生说,“大洲湾、广海卫等海丝遗址不怎么了解。”市民陈伟超也表示,作为台山海丝文化之一的华侨文化,在台山家喻户晓,但如上川贸易岛、花碗坪遗址等却知之甚少,希望相关方面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向市民普及相关知识。
记者近日在市博物馆等处走访时发现,尽管江门市是海丝重要节点城市,但是关于江门海丝的宣传还不够多,缺乏专题的展览。采访中,一些受访市民也表示,不是很了解江门海丝。“海上丝绸之路我知道,不过真不知道江门跟海上丝绸之路有这么紧密的关系,有那么多史迹,需要进一步挖掘。”市民黎先生说。
“海丝的内涵和外延很丰富,江门有着这些优势。”石坚平也表示,“怎么把它们发掘出来,形成文旅融合发展合力,目前这方面做得还比较欠缺。”
建议
历史文化脉络亟待弄清
江门市海丝资源、内涵丰富,如何彰显江门市海丝魅力,搞活海丝文旅融合?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
“总体来说,江门对海丝的基础性研究还比较弱,不仅对尚未被发现的史迹不清楚,就是对已经被发掘遗址的认知也是不够的。比如说对于"溽洲"到底在哪里,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研究成果。”石坚平教授说,“我们需要把它作为一个学科体系进行探讨研究,要成立相应的学术中心或社团组织,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调查考察和学术研究。”
此外,石坚平也建议,对于江门海丝史迹的研究,也要从纵横两方面理清它的历史脉络,从内涵和外延上弄清它的历史概念,从局部和全局关系上认识它的历史作用。“江门在海丝航线中的重要地位,不光体现在物态保留的古迹里,在海上民俗文化现象上也有生动的呈现。比如乌猪岛上的杜公庙祭祀活动、渔民放彩船的仪式等,都是历史的印记。”他说,“这些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发掘。”
在文化艺术周举办期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肖达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考古来说,接下来江门需要充分发掘海丝的文化内涵,把所有的文化遗产、遗存发掘出来,弄清楚它的历史文化脉络。“把这一步做好了,未来的开发保护才能更好地进行。”他说。
专家、学者也表示,江门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这些海丝文化资源,对江门市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以及让文化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增能”,尤为重要。
“海上丝绸之路在江门的内容非常丰富。江门海关、台山银信、开平碉楼等等都是江门海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活化利用中,也要注意拓展内涵和外延。”石坚平说,“江门可借海丝申遗契机,整合优化台山和开平世遗文化资源,把开平碉楼与台山海丝结合起来,打造岛岸联动的文化路径。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出与海丝相关的文创产品、研学游、夏令营等,让参观者有故事可看,有知识可学。通过文旅融合来宣传江门海丝,宣传江门历史文化。”
“除了对文化遗址做好收集整理和保护工作外,还要用数字化的手段把它呈现出来,共享开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开发符合当下文化潮流的产品,去达到宣传的目的,让更多的人认识台山的海丝文化。”在文化艺术周举办期间,腾讯研究院副院长、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院长舒展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石坚平也建议,要把“海丝”的发掘、研究和利用,与“一带一路”倡议、大湾区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打造新的旅游产品和旅游路线;开拓青少年教育基地,促进海内外各方联动的文化交往以及华侨情感交流;把海洋渔业文化、港口文化、海贸文化、遗产文化、节庆文化等资源整合起来,拓宽开发空间,提高使用价值。
新闻推荐
赣深高铁羊台山隧道双向贯通 至此,光明城至深圳北方向隧道全部打通
打通隧道后,工人们合影庆祝。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宋彪通讯员王宗道何海玲文/图)12月13日,由中铁十局承建的赣深铁路10标羊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