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区黑臭水体整治见成效 昔日水中无鱼虾 今日河边鹭鸟鸣

江门日报 2020-11-17 08:02

新会区通过长效保洁机制等维护河流环境。

“我每天下午都能看到鹭鸟在河边捉鱼。”站在会城河边,新会区河口排涝站工作人员李先生说,“这种现象自从会城河经过整治不黑不臭后,有段时间了。”

曾经,会城河两岸繁荣昌盛,沿河就是会城的商贸中心,昔日人们就在河边洗衣服。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由于生活和工业污染,致使会城河不断淤塞,逐渐失去通航能力,河水变黑发臭。“小时候,会城河水很清,后来沿河的企业、民居逐渐增多,污染也多了起来,会城河开始变黑变臭,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深受其害。”会城河附近居民林先生说。

河口排涝站位于会城河河口水闸旁,自从到排涝站上班以来,李先生见证了会城河的水质变迁。“刚来的时候,这里的水又黑又臭,河里没有鱼虾。现在,这里的水质变好了,有了鱼虾,鹭鸟也会过来找食物吃。”他说,“以前,我在这里经常能闻到臭味,心情很不好。现在工作之余,我还能在河边散散步,看看风景,心情舒畅多了。”

文/图严建广城管宣

1“沙堤紫水清”正在回归

紫水河位于新会区会城西部,承接圭峰石涧的溪水,自北向南流入潭江,过去曾经水清见底。“沙堤紫水清”也曾是新会传统民谣中传颂的“新会八景”之一。

然而,随着近二三十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农业、生活污水排入紫水河,导致紫水河水体几乎完全丧失自净能力,变成了黑臭紫水河。

在黑臭水体整治工程中,新会区通过实施今古洲北部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和二期扩建及配套管网工程等,对紫水河沿岸截污管网进行完善;实施紫水河清淤工程、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等进行系列治理。紫水河的水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沿岸生态环境也得到修复。昔日“沙堤紫水清”的胜景也正在逐步恢复中。

“现在河水已经好多了,河水不黑了,也不臭了。希望老人们常说的"沙堤紫水清"美景能早日重现。”紫水河附近居民梁先生说。

2河中鱼儿多起来

紫水河的变化也已经或正在新会区的其他3条黑臭水体上演。

“河流的水质好不好,从水中有没有鱼儿也能反映出来。”会城河治理工程相关单位负责人何先生说,“以前,因为水质差,会城河里没有鱼儿,也就不可能吸引鹭鸟过来觅食。现在,每天有鹭鸟飞过来觅食,就是因为水质好了,河里有了鱼儿。”

自2016年新会区全力推进城区黑臭水体综合整治以来,目前,新会区建成区被列入整治清单的4条黑臭水体中,会城河、紫水河、龙湾河已消除黑臭现象,英洲海水道(城区段)主体工程也已完工,按照计划将在今年年底实现建成区消除水体黑臭现象。

据了解,在此前开展的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公众评议工作中,紫水河、会城河、龙湾河的公众评议满意率都达90%以上,先后实现了“初见成效”的工作目标。其中,会城河、紫水河通过上级多次检查和考核,基本判定消除黑臭。

新会区下一步将对已经完成治理工程的河道,严格落实水质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确保污水处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充分发挥治污效果,督促各级河长及有关单位落实责任,确保水体“长制久清”。并计划通过对4条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和整个排水系统的综合性评估、水质检测、管网检测、病害修复等系列措施,对排水管网进行综合性治理,实现污水应收尽收、清污分离,进而提升污水厂进水浓度,提高污水系统处理效率,减少水体污染,最终改善水环境。

随着黑臭水体整治工程的推进和部分岸线的绿化提升,在部分昔日的“黑水河”段,“污水地下走,清水河中流,漫道林中过,两岸绿成荫”的良好水生态宜居环境业已显现出来。

眼看着过去又脏又臭的“黑水河”通过黑臭水体整治,告别了臭气熏人的生活,成为可休闲、可娱乐、可观赏的地方,居住在会城河、紫水河、龙湾河和英洲海水道(城区段)周边的居民开始感受到治水带来的幸福。“早上起床或者晚饭后来河边散散步,挺舒服的。”家住紫水河附近的居民林先生说。

新闻推荐

林艳珍家庭: 互助互爱 “珍”情守护家园

林艳珍一家三口。林艳珍是新会区中医院门诊部护士长、门诊党支部书记,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0年。其丈夫李社祥,经营个体户。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