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致力发展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一镇一村 成功晋升“省级”
近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正式公布首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和第二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名单,全省共评选出1322个专业村、100个专业镇,其中,江门市入选的2个专业镇中,新会区大鳌镇(南美白对虾)占据一席,此外,江门市共有36个村入选专业村,新会区双水镇桥美村(果蔗)入选。
新会区大鳌镇、双水镇桥美村充分挖掘农业产业优势,扩大省内外市场规模,带动村民自强致富,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和效益,成为新会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镇村实至名归。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任晓盈
专业镇——大鳌镇:“万亩虾塘”带动群众致富
“广东省特色水产养殖示范镇”大鳌镇位于新会区东南部,是西江下游磨刀门水道冲积而成的江心岛,属低沙田地区,河网交错密布,水质优质丰富,十分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全镇辖区内农业用地面积4.1万亩,其中水产养殖面积约3万亩。在大鳌镇的水产养殖区域,超八成养殖南美白对虾,其规模之大,品质之优让大鳌镇水产养殖业走向全国,成为全国多个省南美白对虾的主要供货来源。
大鳌镇委、镇政府按照“开发一个品种,深化一门科学,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产业发展思路,着力实施“一只虾”工程,有效加快全镇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当地农民的奔康致富步伐,淡水养虾业已成为大鳌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据统计,2019年,新到期鱼塘发包价格再创新高,平均3937元/亩,村级鱼塘发包总收入7763万元,占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79.19%。
值得关注的是,大鳌镇南美白对虾产业能够形成规模化发展,与其组织成立水产养殖合作社,进行科学的运作模式息息相关。目前,大鳌镇共成立14家水产养殖合作社,由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愿组织结合运作,在劳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销自产模式。
据大鳌镇农业农村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农民专业合作社特点是上联市场、下联农户,融产供销于一体,它能够发挥市场信息的优势,去引导农民种什么、养什么,带动农民发展优势,形成"一镇一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为农户统一提供种苗、技术等标准化服务,组织农户按市场需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户组织起来,抱团经营,抵御风险。通过直接与市场联接,实施订单农业,直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降低投资决策的盲目性。
同时,合作社还与农户联结,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互助合作关系,面对市场风险,可以通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效地降低风险。通过组织成员批量购进农业生产资料等,可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有效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加,把农民承担的市场风险降到最低。
科学管理、合理布局,大鳌镇南美白对虾产业正蒸蒸日上。绿盈水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益明表示,“近期行情走势向好,主要依靠国内市场拉动,尤其是江苏、湖南等消费力较强的省份,目前南美白对虾产量持平略增,价格也在合适的范围,销路通畅”。
专业村——
双水镇桥美村:“桥美蔗”闻名全国
桥美村位于新会区双水镇东南部,距双水圩镇约2公里,靠近下沙河,毗邻大沙海、基背海,灌溉水源充足,降水丰富,土壤肥沃,加上水运发达,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为黄皮果蔗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桥美黄皮果蔗长势好、产量高。
桥美村种植果蔗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50年历史,经过不断改良与发展,桥美黄皮果蔗畅销省内外,在国内享负盛名,为当地农户带来可观的收入。“我们的果蔗销往外省,他们都是用"桥美盘龙蔗"作为噱头来吸引顾客购买,很多顾客都知道桥美黄皮果蔗清甜好吃,有独特的花香味,是"蔗中上品"。今年初,果蔗就被抢购一空了,收购价格高达1.2-1.3元/斤,以往价格都是在0.5-0.9元/斤范围内,可见桥美黄皮果蔗十分受欢迎。”桥美村种植户莫华钱说。
桥美黄皮果蔗长势好、产量高,单蔗长达4米、重达8斤,每亩产量达2.3万斤。据桥美村种植户莫荣钊介绍,“每年12月到次年1月,多批客商来收购黄皮果蔗,市内多销往新会区会城街道、蓬江区白沙街道、开平市三埠街道,另外,还销往四川、浙江、杭州等省外各地,桥美黄皮果蔗在省内外市场拥有良好的口碑”。
桥美村黄皮果蔗坚持精细化种植方式,创新利用茶叶渣、茶油、烟梗泡水等作为驱虫药,利用天然肥料和低浓度农药施肥,“每一步骤都务求精细”的种植理念被一代代桥美人传承发扬。桥美村党支部书记莫丽芳表示,“精细化的果蔗种植方式是几代桥美人的智慧结晶,也是桥美黄皮果蔗一直以来质量和产量俱佳的重要原因”。
新闻推荐
江门首家“粤菜师傅” 基层研修工作站 研发“侨乡时特宴” 激发时令特色食材的 “开平味”
江门日报讯(见习记者/潘贤珍通讯员/梁艺文)日前,开平市人社局联合文广旅体局在江门首家“粤菜师傅”基层研修工作站——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