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铸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再荣: 刀剑如梦,淬火人生不染尘
陈再荣在简陋的工作场地内专注铸剑。 陈再荣打造的刀剑摆放在展厅内。 利剑在手,陈再荣江湖侠客的形象跃然而出。 扫扫二维码 看新闻视频
削铁如泥、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青铜剑;曾令匈奴闻风丧胆的中国古代赫赫有名的一代战神——霍去病用过的环首刀;盛行于明朝时期,无论是官丞还是士兵都会佩戴的雁翎刀……
走进台山市水步镇一个专设的陈列室里,这些在中国铸造史上都曾赫赫有名的刀剑仿制品,向人们展示着中国古代刀剑的魅力。
它们的铸造者,均为台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铸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再荣。30多年来,他利用自己学习、领悟的中国传统铸剑技艺,按照古籍记载,成功打造出多把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刀剑,更把传统技艺与当代生活相融合,醉心于打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品牌家刀。
策划/叶桃
统筹/王平强王建华
文/严建广图/林立竣
视频/林立竣凌雪敏
1
铸剑千锤百炼打造历代名刀剑
阅读武侠小说,听白胡子老爷爷讲三国、水浒、岳飞抗金的故事,看老家铸铁匠人工作,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出生于湖南岳阳的陈再荣从小就有一个“英雄梦”,对刀剑有着独特的感情。
“我是家里最小的,在我几岁大时,家里很穷,有一天,我躺在家里的床上,看着从破屋顶透进来的阳光,就感觉那是一把把利剑发出的光芒;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将来自己要铸一把剑出来。”他说。
为了儿时的铸剑梦想,16岁的陈再荣就开始和岳阳最出名的铁匠学习打铁。到了20岁时,陈再荣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铁匠。
“铸铁是铸剑的基础,基础打牢了才能铸一把好剑。”陈再荣说,“在做学徒的时候,我除了干活,也偷偷研究剑。有天我和师父收了一件朽烂的古兵器,只有一截,我们把它磨了出来,是有花纹的。我就反复研究花纹的形成,后来在师父的指点下,成功熟练地掌握了这项技艺”。
上世纪90年代末,为了生活,陈再荣离开家乡来到台山打工。“因为自己懂技术,所以到这台山里的五金厂就做技术师傅,有时在其他厂还做厂长,所以收入还不错。”他说,“有了积蓄,我就开始买书本自己研究、学习铸剑技术,为了省钱,我都是找偏僻的房子租。青铜铸造术比较困难,所以刚开始我也只是利用工作之余,根据书本上学来的技术,自己找钢材试验”。到了后来,陈再荣自己开店做了小老板,就把更多的时间和资金用到铸剑试验上来。
“铸剑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当你真正去做的时候才发现,那里面的水很深。”陈再荣说,“木料要找最上乘的黄花梨木和紫檀木,碳钢材料要用5种,熔炉要自己设计、自己制造”。
为了铸剑,曾有10多年时间,陈再荣把打工、做生意挣来的20多万元积蓄几乎全用到铸剑材料等上面,有段时间,曾经穷到家里买煤气的钱都没有。终于,他按照古法纯手工造成了第一把青铜剑——越王勾践剑仿制品。
在掌握了相关铸剑技艺后,近年来,陈再荣又陆续以纯手工仿造出汉环首刀、唐刀、明刀、清刀等中国铸造史上曾赫赫有名的刀剑。他打造的清三星剑曾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省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的广东(江门)振兴传统工艺推介活动“金榕奖”。
2018年,传统铸剑技艺被列入台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再荣也成为传统铸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2
传承“磨刀”“论刀”到“传刀”
刀剑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过去传统铸剑工艺仅靠师徒之间口口相传,如今由于没有经济效益,学习的人少了,技艺面临失传。成为传统铸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后,陈再荣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如何能让传统技艺和现代需求相结合,找到新的出路,他一直在思索。
一次机缘巧合下,陈再荣结识了拿铁铁器创始人邱小锋。邱小锋原本在一家大型企业做高管,然而他却有一个梦想,希望锻造一套让国人合手自信的高品质中华家刀。邱小锋说,他曾背着磨刀石,10个月跑了10个城市,为1000多家庭重度用刀用户磨了1000多把刀,以此研究中国人用刀习惯。“作为一个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公司高管,邱小锋本来可以过得很舒服,但还是要干这个"苦差事"。”陈再荣说,“他的心里和我一样,有一种情怀”。
就这样,两人一拍即合,陈再荣受邀成为拿铁铁器首席刀匠,将传统铸剑智慧融入到拿铁铁器中华家刀的锻造中,而邱小锋也成为陈再荣的徒弟。
为了打造让国人合手自信的中华家刀,他们利用掌握的传统铸剑技艺花费3年时间“磨刀”,打造出家用文武双刀。之后,他们又用了3年时间“论刀”,在用户体验中不断改良产品。“现在,我们进入了"传刀"阶段。”邱小锋说,“希望通过3到4年时间,让更多的国人接触、体验到优秀的中国传统制造产品与文化”。
“在冷兵器已过的新时代,锻造好优秀的中华家刀可以走进千家万户,这也是对中华传统锻造技艺继承与发扬的方式之一。”陈再荣说。
事实上,利用传统技艺做一把刀并非易事。对于陈再荣打出来的菜刀,两年前,邱小锋曾提了一句“这菜刀如果不生锈就好了”。对于邱小锋来说,这也许是随口说的一句话而已,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陈再荣当时已经在研究不生锈夹钢刀,但要打造出来谈何容易,而且还要厨具对身体又不能有危害,这太难了。
欣慰的是,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陈再荣终于成功了。研究出来的那天晚上,他激动得睡不着觉,自己一个人拿了瓶酒在作坊里慢慢喝,一直喝到早上6时。“为了造出不生锈的刀,我自己设计了青铜炉,这是我的独门技艺。”他说。
3
守护
最难舍的是铸剑精神
陈再荣成铸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后,不少人登门拜访,寻求与他合作,甚至有商业机构直接开出大合同,让他到景区建立生产作坊,将铸剑技艺展示给游客,并以此吸引人气,但都被陈再荣一一拒绝了。
“我是个手艺人,不在乎东西卖多少钱。我想发财,就不干这事了。一项传承了千年的老祖宗的技艺,我更应尽力守护、传承好,这也是责任!”陈再荣说,“还有就是不舍中国古代匠人的那种精神,认真、敬业、执著、创新。”
为了研究铸剑技艺,陈再荣的微信除了关注志同道合的人外,很少关注朋友圈,几乎不加入群聊,也很少出去和人应酬。经常是晚上啥都不做,手机关了,把炉烧开,就拿着一块材料发呆,一呆就是两三个小时。“有人说我是怪人,但是不能静下心来专注于一件事,就不可能把这件事做好做精。”他说。
虽然在铸剑技艺上已经小有名气,但是陈再荣仍每天在坚持学习,坚持提升技艺。他的师父已经80多岁了,每次见面,他都要向师父讨教。
和印象中的“打铁佬”不同,陈再荣烧炉打铁从来都是身着白色上衣。一套流程下来,衣服没有半点灰黑。“打铁人为什么一定要穿深色的衣服?打铁人为什么一定要给人脏兮兮的样子?”他说,“铸剑和打铁一样,是一种追求,淬火人生,并不是简单的谋生。”
新闻推荐
岭南罗氏妇科流派工作站落户市一医院 传承中医疗法 推动人才培养
佛山日报讯记者谈飞洋通讯员韩慧、李佩琼报道:前日,岭南罗氏妇科流派第10个工作站落户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在佛山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