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山飘色: 活动的雕塑 凝固的戏剧

江门日报 2019-12-18 07:54

浮石飘色第五代传承人赵汝潜希望尽自己所能,为这个独特的民间艺术多做点贡献。 色梗是支撑飘色人物的主心骨,经过捆扎、伪装、化妆,让人以为人物凌飘于空。 台山浮石飘色是一种极具乡土特色的民间传统艺术表演,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飘色表演者一般为小孩子,在表演内容上,则多以神话、历史故事为题材。郭永乐摄

飘色是一种融戏剧、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的古老民间艺术。通常是为庆祝节日,以装扮艳丽的彩旗队、唢呐、歌舞、舞狮队、舞龙队等不同民间艺术形式组成游街活动队伍,进行综合巡演。

飘色表演者一般为小孩子,在表演内容上,则多以神话、历史故事为题材。“飘”是指脱离地面,尽展凌空之美,童男童女站在色台的支架“色梗”上,凌空而立,戏服的遮挡使观众看不见色梗的支撑,营造出“飘”于空中的效果;“色”则是精心巧妙的装扮,俊俏活泼的小孩,化身为莲花童子、哪吒、观音等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人物。

台山浮石飘色是台山市斗山镇浮石村的一种极具乡土特色又甚为壮观的民间传统艺术表演,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浮石飘色出色地运用传统历史文化和技艺,发挥着传承传递乡情、提升文化修养,增强文化认同感等特殊作用,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策划/叶桃统筹/王平强崔怡娟图/文江门日报记者林立竣朱磊磊(除署名外)

1已传承300多年

浮石飘色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浮石族谱已有正式记载。据介绍,当时浮石村举人赵家璧到京城会考,恰巧当时北京和各地陕西会馆为闹元宵而演高跷于大街,赵举人无意中受到启发,在掌握其中秘密后,带回家乡台山浮石推广,并且结合当地的民风民情加以改造,成为台山赵氏庙会庆典上特有的一项民俗节目。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浮石村民对飘色加以不断改进,才形成今天的浮石飘色。

浮石自产生飘色以来,每年都举行飘色游行。抗日战争期间,飘色游行停办了几年。在20世纪50年代,曾因保管不周,造成部分服装、色架等散失和损坏,也曾停办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飘色被列为封建迷信活动而遭禁止。

改革开放后,旅港澳乡亲鼎力支持,先后捐资购置10套色袍和一批道具,浮石飘色活动又重新恢复。1982年,浮石飘色队举行了第一次公开巡演,后多次应邀到鹤山、开平等县市,以及江门五邑世界华人嘉年华和台山市历届艺术节表演,深受各界人士好评。1990年和1991年曾两度应邀前往澳门参加水灯节文艺巡游表演。1999年12月,新华社澳门分社特邀浮石飘色参加澳门回归祖国大型巡游庆祝活动,并因此名扬海内外。

浮石飘色历久不衰,不断发展,1996年,浮石村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飘色之乡”,1999年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飘色之乡”。传承300多年历史

浮石飘色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浮石族谱已有正式记载。据介绍,当时浮石村举人赵家璧到京城会考,恰巧当时北京和各地陕西会馆为闹元宵而演高跷于大街,赵举人无意中受到启发,在掌握其中秘密后,带回家乡台山浮石推广,并且结合了当地的民风民情加以改造,成为了台山赵氏庙会庆典上特有的一项民俗节目。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浮石村民对飘色加以不断改进,才形成今天的浮石飘色。

浮石自产生飘色以来,每年都举行飘色游行。抗日战争期间,飘色游行停办了几年。在20世纪50年代,曾因保管不周,造成部分服装、色架等散失和损坏,也曾停办过。“文化大革命”期间,飘色被列为封建迷信活动而遭禁止。

改革开放后,旅港澳乡亲鼎力支持,先后捐资购置10套色袍和一批道具,浮石飘色活动又重新恢复。1982年,浮石飘色队举行了第一次公开巡演,后多次应邀到鹤山、开平等县市,以及江门五邑世界华人嘉年华和台山市历届艺术节表演,深受各界人士好评。1990年和1991年曾两度应邀前往澳门参加水灯节文艺巡游表演。1999年12月,新华社澳门分社特邀浮石飘色参加澳门回归祖国大型巡游庆祝活动,并因此名扬海内外。

浮石飘色历久不衰,不断发展,1996年,浮石村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飘色之乡”,1999年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飘色之乡”。

2家长喜欢孩子做色仔色女

在浮石村琳琅剧社,记者一走进门就看见两旁摆放着大量的飘色道具。浮石飘色第五代传承人赵汝潜告诉记者:“现在飘色全归浮石琳琅剧社统一管理。”

据介绍,浮石飘色以八九岁的儿童装扮成戏剧故事、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由人们用“色柜”抬着出游,属于人物综合造型艺术,是“凝固的戏剧”“活动的雕塑”,它集力学、美学、艺术于一体,以其造型多样、构造巧妙、设计奇特、欣赏性强而闻名。

色仔、色女,以长相俊美、意志坚定、精灵乖巧,且有一定的表演天份为选贤条件,以自愿为原则,挑选身高不超过1.3米、年龄8—10岁的男童女童。赵汝潜介绍说,每次选出二十个色仔、色女,都要经过剧社人员的精心培训,依据需要和各自的特点,学习几套造型动作。“家长都喜欢送小孩来做色仔色女,孩子年纪差不多了,家长就会前来让我多留意他们家的孩子。”

色袍是飘色人物穿的戏服,仿照古代的戏服制作而成。浮石飘色的色袍制作精美,鲜艳夺目,刺绣精巧,是很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色柜,长0.9米、宽0.6米、高0.7米,四面绘有历史人物故事的彩色图画,前后各开两个孔洞,用于穿杠,4人抬起。早几年,色柜下面也装上轮子,这样,可以让抬柜者累的时候推着前行。有社员告诉记者,曾经在村与村之间抬着150公斤的色柜走好几公里,觉得有点吃力,现在加装轮子后更便捷了。

色梗,这是飘色最核心的地方。它是一条精心锻造的纤细钢枝,长约2米,安装在色柜上,用以支撑飘色人物,即色仔色女。沿着色梗这条主心骨,经过捆扎、伪装、化妆,就能使人看不出破绽,让人信以为真,感觉人物真的是凌飘于空。这一点正是飘色的精妙所在。“这些梗是当年我找人做的,用了30多年。那时还是拿钢铁到斗山农械厂加工。”赵汝潜介绍说,做色梗的钢枝很讲究,太硬了没有弹力,飘色就不能“飘”起来,太软了,起不到支撑作用就不安全。

3今年共出外巡游十次

“今年我们共出外巡游十次吧。”赵汝潜和琅琳剧社的人员给记者数了数今年去过的地方:佛山,东莞,汕尾,河源,新会,台山北陡、浮石二坊村庆……

飘色艺术在巡演中才能充分展示她的惊艳与魅力。目前共有“赵子龙救阿斗”“嫦娥奔月”“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昭君出塞”“仙女散花”“慈航普庆”“劈山救母”“吕布与貂禅”“仙姬送子”等10台飘色。

每架浮石飘色都是人物合一,浑然天成的艺术整体。据介绍,飘色人物要化妆新颖、符合历史环境。人物要按照历史、传说、戏剧里的生活环境进行演示、化妆,服饰要与其背景配置得当,通常还要勾画出大致的环境韵味,使得每架飘色的主题鲜明,“整幅的画面”犹如历史名将再现色架台上;此外,要巧妙地运用力学原理,在色柜的内部交错枝干,在色板和支架上做好受力平衡,衬上色柜外围绘着的彩画,整个色柜就显得既稳妥又美观。

巡游开始时,飘色中的人物,站在色柜面上凌空而起的称为“上色”,也叫做“飘”,坐在色柜面上的称为“下色”,也叫做“屏”。“飘”与“屏”互相辉映,构成完美的飘色整体。飘色的迷人魅力在于“飘”,通过隐藏的色梗,“色仔”身体凌空无凭,似无依托,令人惊奇。每台色柜配上一个专人,举着一条长木棍陪同行进,途中协调“飘”挡隔障碍物,起着保护作用。

浮石村有农历三月三的“北帝诞”风俗,浮石村民列队抬着北帝塑像,以头牌、色标、罗伞、飘色、舞龙、舞狮、高跷、八仙、八音锣鼓组成队伍,游遍全村十坊,形成一个阵容鼎盛多彩多姿的民间习俗节日。其中,活灵活现的飘色因为技艺的精奇、人物造型独特、服饰绚丽多彩等原因,每次巡游总是引人注目,特别是对摄影爱好者,尤为吸引,影响深远。

4“北帝诞”巡演越发稀疏了

浮石飘色作为侨乡的一种独特的民间传统艺术,向人们展示了这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凡魅力。与许多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名气、荣誉并没有为这古老的民间艺术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赵汝潜回忆道,改革开放后筹建飘色队真的是从零开始,相关的物品都在文革期间被破坏殆尽,而且没有相关资料参考,只能依靠飘色老前辈的记忆,慢慢地探索。到了今天,许多东西也齐备了,新一代也掌握了化妆、色梗安装等技艺,表演更趋成熟,但是演出的次数却没以往那么多了。连原本一年一度农历三月三“北帝诞”巡演也间隔得越来越稀疏,两年或者三年举办一次。

当记者问最近哪年三月三表演过飘色时,年老的琳琅剧社人员告诉记者记不清是三年前还是四年前了。

“巡游队伍一般从村里的北帝庙出发,经过浮石村一坊、二坊、三坊、四坊,穿过稻田,来到十坊;接着沿公路行至五、六、七、八、九坊,最后回到北帝庙。整个行程近10公里,需3个小时!”这些都成为飘色人好些年前的回忆了。

因为飘色的巡游队伍庞大,再加上巡游时其他的配套队伍动辄几百人出场,相关的排演经费、服饰费支出庞大,此外还有巡演时的保安费、接待费、村貌布景费等都给当地的活动组织者带来了颇大的经济压力。过去浮石飘色巡游每年会举办1—3次,每次经费好几万元,仅靠浮石村乡亲集资,实在难以维持,面临着活动资金缺乏的困境。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长期封闭的农耕文化习俗逐步改变,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增多,新生代的娱乐消费品种日益增多及需求发生了明显变化,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加剧,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以往的民族民间文化形式的需求。台山浮石飘色活动也逐渐被淡化了。

赵汝潜并没有焦虑缺乏年青人对飘色技艺的传承,他觉得飘色在村子内还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村民们都愿意让小孩来当色仔色女并为此自豪,他只是觉得飘色无论从规模还是内容上,都没有了以往那种热闹和荣光,而巡游时辅以的八音等更少人会唱了。

年逾七旬的赵汝潜还是喜欢每天抽空到戏剧社走一走,坐一坐,“现在有巡游活动,我都是过来分工安排,许多事情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亲力亲力了,多交由年轻人操办了。”赵汝潜说,希望还能尽自己所能,为这个独特的民间艺术多做点贡献。

新闻推荐

11月楼市数据出炉:全市一手住宅成交均价为8162元/平方米,环比增长1.3%,同比下跌4% 一手住宅成交均价保持“8字头”

11月供应增长但成交有限,与市民观望等多项因素有关。日前,市住建局公布的11月楼市主要数据显示:全市一手住宅成交4387套,环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