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借力红茶文化节重振产业雄风 打响茶叶品牌 助力乡村振兴提质

江门日报 2019-12-06 08:32

(左图)目前,鹤山茶的种植面积已恢复至400余公顷,产值达1.2亿元。图为共和镇来苏茶厂。 谭嘉超 摄 (右图)双合镇独辟蹊径,打造十里茶乡,大力发展茶园观光、茶叶采摘、炒茶、品茶等乡村游活动。

“未有鹤山县,先有鹤山茶。”提起鹤山茶,这句民间广为流传的俗语,是反映鹤山种茶悠久历史的最好写照。

据史料记载,鹤山种茶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明清时期发展最盛:“茶园5000公顷,年产毛茶4000吨,年出口3000吨,鹤山茶几占全省输出量之八九成,其输向地近如南洋,远至欧美……”

鹤山茶的发展也曾经历低谷。清咸丰、同治年间,社会动乱,茶农流离失所,大量茶园遭毁坏,至清末民初,“全县茶园面积已少去其半”,年产茶叶不足1000吨。过去百年间,鹤山茶的发展不温不火,直到近年,这一鹤山传统产业才开始踏上振兴之路。

2017年以来,鹤山市投入专项资金,重点打造“鹤字号”红茶品牌,助力鹤山茶走向全产业链的振兴发展之路,涌现了金马、侨益康、好彩、根缘等一批本土知名茶企,以鹤山红茶、鹤山柑普茶、合成红茶等为代表的鹤山品牌茶叶为消费者所喜爱,并作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广东优质红茶代表崭露头角。鹤山红茶也成功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据统计,目前,鹤山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超过400公顷,产值达1.2亿元。

“发展茶产业、打响鹤山茶叶品牌,不仅能够彰显鹤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对于鹤山的城市营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鹤山红茶名片将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鹤山市委书记林贤进表示,鹤山市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以举办红茶文化节为契机,重振鹤山茶雄风,将鹤山红茶品牌更好地推向全国。

A

鹤山茶史

鼎盛时年产毛茶超4000吨

在鹤山,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宋代,一男一女从福建来到古劳都的丽水石岩头山洞居住,他们带来茶种,种制青茶。青茶能清热解暑,医治百病。他们去世后,丽水人在山头塑造一对石像,以作纪念,日久不记其名,称其石公、石婆。现在所存的古劳茶均由石公、石婆所种植的数十株老茶树得来。

这是有关鹤山茶最早的传说。至于鹤山茶发源的历史,至今仍为各界所争议,未有确切的史料佐证。近年来,通过本地学者和专家梳理现有的史料和民间传说及故事,大致判定,“鹤山茶最早始于宋代”。

如今,鹤山仍有许多与茶有关的地名,诸如来苏茶厂、十里茶乡、鹤城茶行街……它们充分说明了这座城市与茶的深刻联系。而诸多与茶相关的地名中,最为人熟知的还要数古劳茶山。

古劳茶山是研究鹤山种茶历史的一个重要“活化石”。据《鹤山春秋》记载,古劳茶山在明代以前叫葵根山,明中后期丽水人上山开垦茶园,先后建立村庄,茶叶种植发展起来了,人们才开始称此地为茶山。古劳茶山人种茶的习惯,也一直延续至今。

古劳茶山只是鹤山茶发展的产地之一。在明清时期,鹤山茶发展日盛,地位在全省居于首位。尤其在清康雍乾期间,大批客家人从粤东、粤北迁入鹤山中部山区,鹤山茶区迅速扩大,出现了“无山不产茶,茶市达60余处”的鼎盛时期。“年产毛茶4000吨,年出口3000吨,鹤山茶几占全省输出量之八九成,其输向地近如南洋,远至欧美。”茶叶成为鹤山主要特产,“邑中物产唯此可以甲诸郡”。1827年的《鹤山县志》载:“近则自海口(古劳北)至附城(鹤城),毋论土著、客家,多以茶为业……”在古劳附近的葵根山、大雁山,“一望皆茶树”,“来往采茶者不绝”。

1904年的《广东实业调查概略》也记载:“茶诸处皆有,然非上品,以鹤山古劳为著名,同治年间畅销外洋,今日则减。”鹤山茶主要销往国外市场,以“古劳银针”为品牌,作为广东绿茶的代表。清咸丰、同治年间,社会动乱,茶农流离失所,茶园被焚烧或丢荒,面积降至1800公顷。到清末民初,“全县茶园面积已少去其半”,年产茶叶不足1000吨,其中古劳茶产量仅有100吨。

20世纪以来,为振兴茶产业,提高出口茶叶的竞争力,鹤山多次改良植茶制茶技术。此后数十年,鹤山茶发展有回暖趋势,但茶叶产量仅为鼎盛时期的四分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恢复茶叶生产。上世纪70-80年代,双合合成农场建立大型的茶叶生产基地,桃源马山成立茶叶科学研究所。1998年,鹤山全市茶叶收获面积约153.9公顷。

进入21世纪,经过近20年发展,目前,鹤山茶的种植面积已恢复至400余公顷,产值达1.2亿元。产自古劳茶山的“古劳银针”,以及双合红茶、宅梧白水带茶、鹤城马耳山茶,均是鹤山人以长期实践经验积累创出的绝佳茶叶名牌。其中,最著名的“古劳银针”,其形似寿眉,状若银针,汤色清澈而略带浅绿,“茶味匹武夷而带芳”。

数百年来,鹤山茶发展经历过辉煌,也走过了漫长的低谷,唯独鹤山人对茶的热爱未有改变。如今,走进鹤山市各镇,仍能感受到当地浓厚的茶文化。比如,古劳人最嗜茶,凡大小圩场都开有茶楼。男性每天清早赶往茶楼饮茶吃早点,与朋友叙谈一两个小时。妇女闲时也喜欢泡上一壶清茶,互邀邻里品尝,借以联络感情,叫做“饮细茶”,此风延续至今不衰。

B

重振雄风

鹤山红茶获“国字号”招牌

近年来,鹤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大力发展茶产业,重振鹤山茶雄风。鹤山市投入专项资金,重点打造“鹤字号”红茶品牌,助力鹤山茶走向全产业链的振兴发展之路。如今,鹤山市已涌现出金马、侨益康、好彩、根缘等一批本土知名茶企,以鹤山红茶、鹤山柑普茶、合成红茶等为代表的鹤山品牌茶叶为消费者所喜爱,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广东优质红茶代表崭露头角。

促进鹤山茶产业发展,首先要保障茶叶质量。为此,鹤山市制定出台了《鹤山红茶生茶技术规程》《鹤山桔普茶加工技术规程》,重点运用密植栽培技术、茶园种植荫蔽树技术、茶园特有标准化管理技术和加工工艺技术等,提高鹤山红茶的产量和质量;建立了茶叶生产标准化示范区,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快速有效转化,提高鹤山红茶种植的标准化程度,推动鹤山红茶提质增效。此后,鹤山市还承办了鹤山红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通过加大投入、积极引导、强化管理等有效措施,鹤山红茶标准化生产得到了普及。

2015年,鹤山红茶参加农业部组织的第三次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会,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成为鹤山市第一个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审核的农产品。成功获得“国字号”招牌,鹤山茶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鹤山茶产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鹤山虽是名茶产区,但还不是产茶强市,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尤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鹤山茶产业的发展令人期待。”鹤山市茶叶协会会长黄国辉认为,发展茶产业,首先要打响鹤山茶品牌,让鹤山红茶名片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这与鹤山市委、市政府的策略不谋而合。

一方面,近两年来,鹤山市坚持规划引导,明确实施范围和地区,大力推广生态栽培技术,推进鹤山红茶标准化化生产,改善茶园生产条件,优化种植模式,建立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其次,坚持升级改造,统筹利用各级项目资金,加强茶园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动老茶园现代化升级改造。同时,坚持企业为主体,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开展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品牌创建活动,示范带动茶叶生产水平的提升、质量管理的加强。此外,坚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服务功能,为鹤山茶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另一方面,鹤山市以举办鹤山红茶文化节为牵引,成功擦亮了鹤山茶品牌,提高鹤山茶的国内外知名度,振兴鹤山茶产业。2018年6月23日,鹤山市成功举办主题为“情是侨乡浓,茶是鹤山红”的首届鹤山红茶文化节,借力知名专家学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高端媒体,宣传鹤山市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恢复打造茶产业的决心和实际行动,提升了鹤山红茶的品牌影响力。

今天开幕的2019年第二届鹤山红茶文化节,则围绕鹤山茶产业安全优质的发展目标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机遇,以品种兴茶、品质兴茶,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鹤山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举办鹤山红茶文化节,以茶为媒,以茶事活动为载体,以宣传推介为抓手,以侨乡侨胞为重要纽带,以文化展示为窗口,重点打造“鹤字号”红茶品牌,为鹤山茶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讲好鹤山茶故事,将鹤山茶的品牌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达到品牌与效益的双赢,让鹤山茶走全产业链的振兴发展之路。

C

茶旅结合

为乡村振兴注入“茶能量”

近年来,鹤山茶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广大茶农成为最大受益者。尤其是鹤山茶的主要产区双合、古劳、鹤城、共和等镇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通过政府支持,引进优质龙头企业带动,推动茶旅深度融合,走出了红茶振兴的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茶能量”。

双合镇:以茶为媒带旺乡村游

提起双合镇,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双合红茶。双合镇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鹤山红茶的主产区之一,双合红茶历史悠久,其茶叶外形条索紧结、汤色红亮、香气浓醇,当地是上世纪80年代广东省出口红碎茶的主要产区之一。由于种种原因,双合红茶发展也曾进入低谷,直到近几年,才再次迎来发展的春天。

近年来,双合镇搭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加快推动茶旅融合发展,成功吸引一批优质项目落户,为茶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也激活了当地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为建设优质茶园,双合镇采取多项措施,重点推进“清桉还茶”,以侨光村为试点,清理茶园桉树,建设优质茶园,进行集约化经营。为解决茶厂建设、用地等问题,双合镇先后研究制定了《茶地种植桉树采伐审批及后续发包办法》《双合镇镇属资产租赁管理规定》《茶地租赁/承包合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文件,加强与鹤山市财政局、资产办的沟通协作,先后攻克了茶地经营权流转、镇属资产租赁等难点问题,确保首次茶地、首次物业公开竞投工作顺利完成。

另一方面,双合镇独辟蹊径,打造十里茶乡,大力发展茶园观光、茶叶采摘、炒茶、品茶等乡村游活动,成功吸引珠三角大批游客来到十里茶乡观光、采摘、炒茶、品茶,深入体验茶文化,在打响双合红茶知名度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了茶农的致富路。据统计,今年以来,双合镇已接待游客逾3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00多万元。

“今年,我镇加强开展研学游工作,吸引了佛山、江门众多学校前来开展农耕研学,数以千计的学生到我镇采茶、炒茶,体验茶文化,到田地插秧、种菜等,体验农耕文化。十里茶乡创下单批次接待游客1700人的最高纪录。”双合镇旅游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此外,今年5月,江门市老干部大学在十里茶乡举行“茶文化研学基地”挂牌仪式,这是江门地区首个为游客提供集观光、采茶、炒茶、品茶等茶文化体验的“茶文化研学基地”。

古劳镇:重现昔日茶山辉煌

古劳镇是鹤山市最重要的茶产区,尤其是茶山,见证了鹤山茶发展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近年来,古劳镇大力支持打造生态茶园,重振古劳茶发展。

“茶山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西江水从北向南直冲茶山,被石岩头顶着,使西江水转向东流,使得茶山露水丰富,适宜种茶。”古劳镇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镇通过公司化运作,改造和接管历史遗留下来的茶园,并不断地扩大种植面积,发挥企业龙头作用。村民安心种茶,茶青由企业收购,并负责加工和销售,共同做大做强茶产业,重现昔日茶山辉煌。

近年来,古劳镇通过引入古劳生态园有限公司,加大开发建设力度,目前,茶山已恢复旧茶园改造约26.7公顷。同时,为了生产出高品质的古劳茶,该公司增设了茶园加工厂面积800平方米,实现现代化、标准化加工和生产,并设立茶叶研究基地,与省级茶叶科研机构共建茶科创新中心。

茶山重现昔日辉煌,也进一步拓宽了村民的致富路。古劳镇在茶山打造了一条集革命传统教育和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红色旅游路线,全长6公里,由古劳茶山游击队驻扎点、茶山革命历史展览室、扶贫茶园和茶山生态园四大主要部分组成,每年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览。伴随而来的是各类生态农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让广大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任龙(署名除外)

新闻推荐

咏春拳操火遍校园、鹤山狮艺舞进课堂…… 优秀传统文化走出传承发展新路子

刚刚结束的2019中国侨都(江门)华侨华人嘉年华鹤山分会场——第三届梁赞咏春文化节暨乡村生态旅游嘉年华,让鹤山咏春再次火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