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积水就无蚊虫,无蚊虫就无登革热 专家提醒:防控登革热,清理积水是关键
“无积水就无蚊虫,无蚊虫就无登革热,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积水。”7月9日,由江海区卫生健康局主办的“健康素养大讲堂”第二课开讲。广东省有害生物防制协会专家组成员区博文,作了主题为“登革热媒介的科学防控”的讲座。详细的内容、接地气的科普,让与会者受益匪浅。直播江门APP对此次宣讲会进行了直播,共吸引超3万人次在线观看。昨日,记者对区博文的观点进行了整理,以飨读者。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邓榕见习记者/刘倩
治疗登革热,暂无特效药
据悉,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我国蚊媒分布广泛,具备形成本地暴发的自然条件。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提高了蚊媒繁殖速度,增加了蚊媒叮咬频次,延长了蚊媒活动季节,扩大了蚊媒分布范围,使得登革热传播扩散的风险增加。”区博文说,目前,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印度、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孟加拉、菲律宾等较为严重。
他表示,随着暑假的到来,人口流动增大,江门市7月继续面临较大的登革热输入病例引发本地疫情的风险,其中,建筑工地、城中村、花卉市场和老旧密集居民区,是防控的重点场所。
当登革热病毒进入人体后,人并不一定会发病,不发病者称为隐性感染或无症状感染,也有人只有发热等轻微症状,还有些人则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症状,如出现突发高热(可高达39度以上)、头痛、皮疹、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等症状。少数人还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出血症状,如皮肤淤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甚至内脏出血,而危及生命,称为重症登革热。
区博文说,目前还没有有效疫苗可以预防登革热,也没有特效疗法,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包括卧床休息、退热、补充水分等。针对出血性登革热,在早期诊断的基础上应适当补充体液,合并全身性出血时,应及时输血,并密切监测病人的呼吸、心跳、体温、血压,防止休克。及早发现和适宜的医护,可将死亡率降到1%以下。
登革热可防可控,消除积水是关键
据悉,登革热流行于夏秋两季,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体色黑色,头部、胸部、腹部和足有银白色或白色花斑,俗称“花斑蚊”。
区博文说,上午9—11点,下午近黄昏4—6点,是“花斑蚊”活动最频繁的时候,由于“花斑蚊”的卵、幼虫和蛹,必须生活在有水的条件,小至空置房屋院中废弃的坛、缸、碗、盘、废旧轮胎,大到单位、建筑工地、菜地的卫生死角、竹林,都是“花斑蚊”的藏身之处,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积水,从源头上消灭传染源,特别是对于家庭水生植物,应每周换水1次,并彻底冲洗植物根部。可定期(两周1次或换水后),使用生物杀幼剂。登革热疫点居民,家中植物暂时不要用水种养,可改为用泥种养。
虽然登革热不会在人和人之间直接传播,但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在蚊体内大量复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从而导致登革热广泛传播,因此,对于大众来说,做好预防才是重中之重,而这就得人人动手,防蚊灭蚊。
区博文说,首例病例发病后5天内做好隔离,8天内做好灭成蚊、清理孳生地,非常重要。建议大家从以下三方面做好防护工作:一是管理好传染源。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处理病例,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二是切断传播途径。消除各种蚊虫孳生地,旧轮胎、废旧缸罐、盆景、饮料瓶等有积水的地方,都是蚊虫的乐园,要注意“翻盒倒罐”,消除积水;三是做好个人防护。夏季在室外活动时,应穿浅色长袖长裤,或在皮肤上涂防蚊油;白天、晚上睡觉应挂蚊帐、点蚊香,防止被蚊虫叮咬传染;避免在媒介伊蚊活动高峰期工作或外出。
医学指导
区博文:
广东省有害生物防制协会专家组成员、广东省爱国卫生专家库成员,擅长传染病的防控,病媒生物的预防控制。
新闻推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谨记自己角色的转变,做学生的引导者,引领学生经历发现、提出、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把课堂“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