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陌生人电话被骗万元民警提醒,接到“猜猜我是谁”电话要甄别确认,打真实电话核实身份
[摘要]民警提醒,接到“猜猜我是谁”电话要甄别确认,打真实电话核实身份
南都讯记者罗忠明通讯员吕炎强陌生来电让事主猜测身份,待事主深信不疑后编造理由骗人转钱。近日,江门事主小李就接到这样的一个陌生来电,将一万元转到了对方账户。本期,南都记者邀请江门市反电诈中心民警介绍该类“猜猜我是谁”诈骗如何防范。
案情回顾
接到了“主任”打来的电话
有一天,小李接到陌生来电,对方一开口就喊了小李的名字,随后问:“还记不记得我啊?”小李仔细分辨了一下对方的声音,觉得有些像街道办事处的某位领导,便问对方是否是“何主任”。对方回道:“终于想起我了,明天早上八点半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有事找你。”
由于小李家里开了一间店,正巧近期因一笔业务需要到街道办事处找这位“何主任”协调,于是满口答应。
第二天早上七时左右,小李还没出发,再次接到了“何主任”的电话。电话里“何主任”表示有紧急事务,今天不方便接待小李了,让小李等电话。
过了几个小时,“何主任”又打来了电话,告诉小李:“你这笔业务需要马上汇款,你先汇五万到这个银行账户上吧,具体的我约对方跟你见面,你们自己再结算。”小李表示五万太多了,通过手机银行汇了一万元到“何主任”提供的账户上。
然而,当小李把钱汇好后,打电话给“何主任”问有无收到钱,“何主任”表示没有收到。这时,小李已经开车赶到了办事处,找到了真的何主任,一问才知道电话那头根本不是何主任,而是骗子。于是马上拨打110报警。
诈骗手法
让事主猜测身份,获得事主信任
江门市反电诈中心民警介绍,该类骗案中诈骗分子事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得事主的个人资料,然后在通话中让事主猜测身份,在得到事主的信任后提出见面,使事主深信不疑。第二天,诈骗分子找个借口推脱不能见面,还编造一个理由让事主汇钱到指定银行中,以此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
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民警提醒,广大市民应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尽量不要在公共场所的电脑及网络上通过QQ、微博、微信等留下自己以及亲友的真实信息;小心使用手机名片标注功能,以防手机丢失时重要联系人信息被骗子盗用。
民警还表示,遇到自称变更手机号码的情况,应设法进行甄别确认,要问清楚借钱目的以及为何换号,再闲聊一些话,比如多问几个关于公司或单位的人和事情,以辨别对方究竟是不是自己的熟人,挂完电话后要拨打熟人的真实电话核实;尤其是对通过电话、短信要求进行涉及资金的操作,再忙再急也要打电话核实下。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黎禹君)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近日,市平安家庭领导小组、市妇联联合市禁毒办等单位在白沙街道甘化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