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江海法院去年底成立诉前调解团队 今年以来成功调解401件案件
近年来,大量矛盾纠纷以诉讼形式进入司法领域,为更好地满足新时期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江海法院于去年底建立健全诉前调解团队和诉调对接机制。今年以来,该院诉前调解成功的案件有401件,占同期一审民事案件结案量的35%,其中调解成功案件平均办理周期为16天。而且,经过诉前调解打下良好基础,快审程序审理案件的平均审理时间缩短到37天。
民事案件全面导入诉前调解
据介绍,目前江海法院推行民事案件全面导入诉前调解,一是探索建立诉讼红绿灯案例指引机制,向当事人提供典型相关案例,促进争议双方理性评估诉求,提高纠纷解决质效。二是建立无争议事实记载机制,调解人员在诉前调查笔录和《诉前调查登记表》中列明双方均认可的事实,对无争议的事实在后面诉讼庭审中可无需质证。三是建立调解后案件受理费杠杆机制,当事人经诉前调解达成协议,申请司法确认的,免收案件受理费。四是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组织以及基层调解组织对接。目前,江海法院与妇联、工会、交警等单位建立起诉调对接机制,确保专业纠纷由专业人员化解。此外,鉴于江门的涉侨纠纷较多,今年4月,江海法院还联合区侨联成立了涉侨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朱仑付智勇黄妙姿)
案例一
18名工人工资纠纷7天内快速解决
今年3月,黄先生把饭店的经营权发包给李先生,李先生将饭店更名为“顺某餐馆”,双方约定“顺某餐馆”承担原饭店所聘用人员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等。餐馆因管理人员的更换,经营不善,最终停业整顿,并一直拖欠徐某等18名员工的工资。劳动仲裁认为员工没有提供证据证明存在劳动关系,决定不予受理。由于李先生一直没有到工商登记部门变更餐馆的商业登记。因此,18名员工只好把黄先生和李先生一起诉至江海法院,请求两人共同支付拖欠的工资。江海法院收到18名员工的起诉材料后,考虑到案件的具体情况,先把案件交由诉前调解团队进行调解。
调解员接到立案材料当天,立即电话联系李先生。遗憾的是,电话号码显示是空号。调解员随即查询到与李先生的身份证号码绑定的电话号码,并向李先生送达诉讼材料。
为深入了解该案的案情,诉前调解团队与劳动仲裁委和工会联系,了解该案劳动仲裁的经过。立案后的第三天,餐馆老板李先生、黄先生、两名工人代表以及工会代表围坐在调解室内。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李先生提出给他一周时间筹集资金,并保证结清拖欠工人的工资及补偿款,工人代表也表示同意。最终李先生与工人代表商定,餐馆老板李先生除一次性结清工资外再支付工人50%的补偿款,在工会代表的见证下,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调解结束后第四天,18名工人如约拿到了工资和补偿款。
案例二
家事调解员巧解心结修复婚姻关系
今年初,90后的陆女士认为丈夫冼先生对家庭疏于照顾而双方又缺乏沟通,遂前来江海法院起诉离婚。家事调解员经调查发现,双方当事人均是90后,并育有一名3个月大的小孩。家事调解员为了修复年轻人的婚姻关系,先后与陆女士、冼先生进行调解,了解他们的心声。听了男女双方的心声后,发现这对年轻的夫妇婚后虽有争吵,但没有根本性矛盾,主要是年轻气盛,没有处理好与长辈的关系而影响夫妻感情。考虑到陆女士起诉离婚可能是出于一时冲动,如果离婚势必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而且冼先生又主动认错,不同意离婚。
家事调解员认为双方需要一段时间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他们的人生和婚姻。随后,江海法院向双方当事人发出《离婚冷静期告知书》,给予双方离婚冷静期20天。期间,江海法院联系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连同调解员一起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并给双方当事人拟定家庭关系修复建议书,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不足。在冷静期结束后第二天,陆女士主动到法院撤回了起诉。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王鼎强通讯员/李钊郑晓阳)记者近日从江门海关获悉,2019年前5个月,据海关统计,江门市外贸进出口值为584.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