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餐厅”让陌生变贴心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严建广
“你好,欢迎来这里就餐!”前日上午,记者来到江门市江海区一家名为soul概念餐厅的餐厅里,刚坐下来,服务员阿良(化名)就端过来一杯水,热情地和记者打招呼。
今年20多岁的阿良是一位智力障碍人士,看到他能够主动和记者打招呼,餐厅的残疾人就业导师、社工李翠凤感到很开心。“这是几天来培训的成果。”她说,“我们希望阿良他们能够在这里通过培训,慢慢适应餐厅服务工作,以后能有机会真正到社会上的餐厅打工,自食其力。”
“不一样”的餐厅
记者了解到,这家由江门市高新区(江海区)残联资助成立的soul概念餐厅(又名“心灵餐厅”)几天前刚刚开业。
从餐厅外观设计上来看,这间餐厅和别的餐厅并没有什么两样,店内环境优雅,就餐舒适,菜品也比较丰富,记者品尝了叉烧饭,口感好且价格实惠。
“这里的菜品都是我们的师傅自己加工的,像叉烧,都是自己烧制的。”餐厅的负责人、天健社工中心总干事李梅燕告诉记者,“在环境等设置上,我们和别的餐厅并没有什么两样,也对外营业。”
不过,记者了解到,这间餐厅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这里的厨师、服务员,不仅有健全人,也有残疾人。特别是服务员,有两位就是智力障碍人士。餐厅里,有专门的就业辅导老师在教他们如何去摆筷子、勺子,如何给顾客送上开水,如何和顾客打招呼。“这就是我们的餐厅不同于别的餐厅的地方,也是我们叫"心灵餐厅"的原因所在。”李梅燕说。
在餐厅内的一块黑板上,记者看到这样的宣传字样,“让我们的顾客踏上一场说走就走的心灵旅行”“旅行途中,你会遇见共享、乐观、理解、爱……”“就是希望到这里就餐的市民,能够了解、理解、关心残疾人,为残疾人走上社会提供好的社会环境。”李梅燕说。
帮助残疾人从社区走向社会
李梅燕告诉记者,“心灵餐厅”是江门第一家真正意义上帮助残疾人实现从社区康园服务中心走向社会就业岗位的辅助就业中心。
对于餐厅的设置,李梅燕介绍说,这是餐厅有意为之。李梅燕告诉记者,他们之前曾帮助安排智力障碍人士到一些社会上的餐厅就业,做服务员。但是,因为他们不能适应,加上餐厅负责人对他们不了解,最后,送去两个人,只有一个人留了下来。“还有更多情况下,我们送智力障碍人士到餐厅去找工作,对方一听就不愿意。”她说,“这有社会上对残疾人的误解,也有残疾人自身适应能力的问题。”
怎样能让残疾人到社会上就业,真正融入社会?李梅燕说,必须给残疾人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才行。“如果不是真实的餐厅环境,他们就算在这里接受培训,一旦走出去,发现现实和这里有差别,他们适应不了,那就失去了辅助就业的意义。”她说,“虽然现在社区有康园服务中心,但是,康园服务中心的工作要简单些,环境也相对封闭,在这里工作的基本上都是残疾人,他们相互之间沟通容易。加上康园服务中心的工作比较轻松,一般就是一边干活,一边听音乐,不想干了,也无所谓。这与社会上的工作环境是不同的。所以要想让他们走上社会,就必须在真实的环境中锻炼才行。”
一个重要“渡口”
李梅燕告诉记者,根据他们了解的情况,现在社会上像餐厅服务员这样的岗位,用工需求还是比较大的,而程度相对比较轻的智力障碍人士通过培训是可以适应这方面工作的。“但是,我们不能把残疾人直接推向社会。”她说,“他们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心灵餐厅"就像一个渡口。”李梅燕说,“如果说康园服务中心是一个帮助残疾人从家庭走出来,走向社区的"渡口";"心灵餐厅"则是帮助他们从康园服务中心走向社会的另一个"渡口"。在这里,我们希望,经过"摆渡人"——导师的培训,残疾人学员可以学到在社会上与人打交道的技能,成功从康园服务中心摆渡到社会上的餐厅去。”
新闻推荐
江海区扫黑除恶“以案说法”进村(居)宣讲活动圆满落幕 营造人人参与社会氛围
江门日报讯(记者/李雨溪)近日,为期一个月的江海区扫黑除恶“以案说法”进村(居)宣讲系列活动圆满落幕,该区22名村(社区)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