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温度

江门日报 2019-03-17 06:14

初遇江门是在2009年,彼时金融危机余波还在,大学刚毕业的我幸运地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来到江门面试。这次面试机会,对身在内地、长在内地的我来说是十分期待的。我跟所有同龄人一样,从小就有离家远走,飞身投入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冲动和梦想。

面试的时间是在春运末端,人流量很大,我跟父亲早上十点从老家出发,转了三趟车,到达江门时已是凌晨五点,又困又饿。天刚蒙蒙亮,路灯沉睡未醒。我和父亲搭乘的小三轮慢悠悠驶在海傍街,凉风在耳旁呼啸而过,散落的树叶不时砸在头顶,透过树影隐约看到街道两旁矮小的平房,在建的楼盘横卧其间,工地开掘出来的泥土无序地堆在一旁,露出狰狞模样。

“爸,我们回去吧!这座城市就像是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我不要留在这里。”对江门的第一印象,让我想到的是“逃离”。

老李对我说,“你先别急,等我们到了酒店,先好好休息。距离面试还有几天,我和你四处走走,好好看看这座城市,如果到时你还决定要走,我们马上回去,就当是来江门旅行一趟。”

之后两天,我跟老李在江门大街小巷里走着,仔仔细细端详这座城市。渐渐开始明白,我最初看到的场景并不是江门的全貌。跟所有的城市一样,新城、旧城共存于同一时间和空间,他们见证和记录着这座城市发展的历程,是这座城市不可缺少的。通过与本地人的交谈,我才知道最初所见的矮小平房有个“奇怪”的名字——骑楼,每座骑楼的背后都藏着“闯金山”的故事,承载着这座“华侨之城”的记忆。念及于此,我对江门的好感不由增加了几分。

一座城市的温度,取决于在这座城市生活的人。一件意外事情的发生让我对这座城市好感倍增。那是在面试的前一天,我跟老李去银行取钱,填写取款单时,将装着身份证、面试资料的袋子随手放在了银行柜台上,取完钱后,浑然忘了这一切,径直离开银行。半小时后,我才发现袋子遗失了,强烈的惊慌过后,我想起袋子可能落在银行。正准备返回寻找时,手机突然响起,一个陌生人在电话里跟我说,你好,你的资料袋被我捡到了,资料上有你的电话。你现在在哪里?别走开,我马上给你送过来。几分钟过后,一辆轿车停在我面前,将袋子递到我的手中,转身匆匆离开。

面试结束后,我给他打了电话,表示感谢。他笑呵呵地跟我说,“江门是个好地方,希望你能留下来。”我跟他说,“这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我很愿意留下来。”

一个人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是需要勇气的。虽然我从不缺乏勇气,但我到高沙码头报到的那一刻,心里还是充满着担忧。幸好,我遇上了一群可爱的人。他们会手把手教我海关业务,他们会带着我去做义工,他们每天都带在家里做好的点心给我,他们会在周末带着我到江门的大街小巷转转,他们会讲江门的故事给我听……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为了迁就我,每次交流只要有我在场,都会自动从粤语切换成普通话,为的是让我能听懂和参与。渐渐的,这座城市的温度如丝丝春雨般浸入我的皮肤,融入我的血液,让我觉得这座城市不再冰冷,让我情不自禁地去体会、去融入、去成为这座城市的小小细胞。

一座城市最纯粹的味道、最真实的面貌,藏在小街巷的平淡生活里。只有读懂了这座城市的“小”,才能明白他的“大”。穿过被大楼、大厦、大桥、大酒店、大卖场等等包裹的大道,在偶然的遇见中,我见过很多江门的小地方、小村落、小特产、小美食……他们真的“小”,“小”到常常被人所忽略,可我正是在这些“小”中看到了这座城市最本来的状态,品出了最本真的味道,读懂了最平淡的生活。曾经,我和妻子行走在赤坎镇上,想要找到当地最地道的美食,是两位热心的赤坎姑娘引我们到了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在交谈中得知,她们是在广州工作的本地人,每次回家,都会到镇上的小店,吃上一份黄鳝煲仔饭,那是她们从小就迷恋的味道,是家的味道。

2013年,是我来到江门的第四个年头,我已去过这座城市不少的地方,见识过不少这座城市的“大”与“小”,以为自己读懂了这座城市。激情难以抑制时,我开始为江门“歌唱”,写下了《如果在江门遇见你》,得益于微信巨大的传播力,这篇微信稿的浏览量很快突破了10W+。这本是自歌自唱的兴起之作,能带来这样大的影响,是我从未想到过的。激动过后,经过很多热心人善意的提醒,我意识到自己对江门的认识远远不够。

厚重的历史和文明的传承是城市的灵魂。我虽然走过江门很多地方,但对这座城市的历史却只是一知半解。未触及灵魂,怎能到达远方?这几年,我时常会去五邑华人华侨博物馆了解江门人远赴重洋,用血泪和汗水成就“中国第一侨乡”的历史,会去读读陈白沙、梁启超、冯如、陈垣、梁赞、胡蝶等等江门名人的事迹,会到滨江新区、江门大道、江湛铁路、珠西智谷、台山核电、江海新区等地方去看看江门日新月异的变化;会在目睹公交车上市民主动为老人让座、司机礼让行人、邻里互帮互助的瞬间感受到“全国文明城市”的内涵。当然,我对侨乡的了解和认识还是远远不够的,但在追寻和探索中,这座城市历史的厚重、文脉的延续和基因的传承,让我更加热爱这座城市,情不自禁地想要去探究和思索。

如今,我已在在江门结婚生子,将江门视为我的“第二故乡”。时常在想,是什么让我从最初的想要“逃离”到爱上江门、歌唱江门、探寻江门呢?我想是因为这座城市的温度,温度不是来源于城市里的霓虹闪烁、车水马龙,而是这座城市的历史、现在、未来,以及生活在这座城市包容、善良、勤劳的人们。

李钊

新闻推荐

亚洲家具工匠大师及专家学者齐聚伍炳亮黄花梨艺博馆“巅峰对话” 共襄跨国合作盛举 齐绘百年发展宏图

伍炳亮黄花梨艺博馆活动现场。南国三月,春暖花开。由亚洲家具联合会、中国家具协会共同主办,伍氏兴隆明式家具艺术有限公司...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