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画笔 生活经历是创作富矿

西江日报 2019-02-27 01:26

山花烂漫,流水潺潺,在云雾缭绕的山间小路上,放牛郎吹着竹笛,领着牛群,往深山处走去……这是不久前在“文心化境——肇庆市美术作品展”中展出的国画作品《晨牧》所描绘的画面,画作右上角还题有“晨起牵牛半踏云,梯田庄稼绿如茵。迎风一曲悠扬笛,多少乡愁寄远人。”原来,这是画家冯伟骥为反映山区留守儿童生活而创作的。

如今已入古稀之年,但仍精神矍铄的冯伟骥是恩平人,曾在广州美术学院学习工艺美术设计,后来又转学舞台美术,毕业之后便来到肇庆,从此肇庆成了他的第二故乡。舞台美术设计、艺术工程、环境艺术设计……他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直到2012年,他才重拾画笔,再次投入到绘画创作中。阅历即魅力,多年来的种种经历,也为他笔下的水墨世界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文学创作,越是深入生活、人生经历多,就有越多的题材。我做过很多行业,经历过很艰苦的生活,也经历过很写意的生活,所以有很多题材可以创作。”冯伟骥说,正是因为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创作出接地气的作品,才能使作品更容易触动人心。

在端州棠岗路附近一个小区的绿地上,我们发现一组高大的雕塑《烂柯山传奇》,这也是冯伟骥的作品。原来,他在雕塑上也颇有造诣,将纸上人物事件立体显现在我们面前,雕塑的美感为绘画创作加了分。不仅如此,伫立于仙女湖畔的一座13米高的禾花仙女与七仙鹤的雕塑也是出自他手,这组取材于民间传说的作品亦是星湖景区的一道亮丽风景。这是一双怎样灵巧的手?这股强大的创作力量来源于哪里?

“我们在学校学到的只是一种技术,真正的题材还是要从生活中来。人生中涉及的行业多了,看到的东西多了,感受到的东西多了,就会有感而发,形成创作的素材,如果没有经历过这些,就没法创作。”冯伟骥对当下一些知名画家有时候“出不了画”的现象,分析原因是其还没能够好好深入生活。毕竟,文学艺术创作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但从传统中来,最终还要到生活中去。

在肇庆工作、生活了几十年,冯伟骥对这里的湖光山色、民俗风情有着强烈的亲切感,并时常就地取材进行创作。肇庆山明水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过可惜的是,很多本土画家反而倾向于到外地写生。他认为这一种浪费。

“肇庆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我们不去反映它呢?外面的风光不是不反映,而是我们没有那么熟悉。比如星湖,很多名家来肇庆,说星湖这么美,是神仙住的地方,然而即使他们笔墨技法高超,但画的看上去都不像星湖,因为他们对星湖的特征没有我们那么熟悉。”冯伟骥自豪地说。

社会生活、人情百态也是创作灵感之源。每年春运期间,“暖流行动”影响力大,经肇庆回广西、贵州等地的“摩托返乡大军”,虽然有不少新闻媒体报道,但却鲜有人将其付诸丹青。还有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关注的问题,这些在冯伟骥的画作中也时有呈现。

“眼光要长远,眼界要开阔,知识要丰富,才能创作出好作品。”冯伟骥告诉我们,今后在这艺术之路上他还将一如既往地创作反映生活、接地气的作品。

西江日报记者 徐玉君

新闻推荐

君堂镇琅哥村党总支书记唐永良 为民解难事办实事 当好村里“管家”

唐永良主动学党史。君堂镇琅哥村下辖18条自然村,有村民2180多人,其中党员49名。唐永良作为琅哥村党总支书记,积极抓党建,坚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