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以争创一流的担当建设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近年来,围绕建设“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示范城市的总目标,江门市在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塑造社会文明新风尚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市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近年来,江门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健康江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持续提升,幸福指数不断上升。
去年9月,翠山湖实验学校、紫茶中学等一批“三二一”工程学校投入使用,让一大批学生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三二一”工程在江门市掀起了一股“办学热潮”,截至去年底,列入全市义务教育“三二一”工程的17所学校全部建成,总投入约18亿元,提供优质学位约2.7万个。
在促进就业方面,江门市大力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素养。去年1—11月,全市完成技能晋升培训补贴12486人次,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834人。此外,江门市还于去年底出台了“促进就业九条”,5个部分共计60多项措施惠企惠民,为缓解就业难问题注入新动力。
近年来,江门市大力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医保城乡一体化改革。去年以来,江门市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去年10月,江门市各市(区)按省有关文件要求,全面落实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48元,并且补发1—9月待遇提高差额部分。同时,通过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促进医养结合,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此外,江门市在提高困难群众救助补助标准、推进医联体建设、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通过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推进“城市双修”,让整个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扎实推进扫黑除恶
为做好底线民生保障工作,创新社会治理,市委、市政府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民生保障制度改革的部署和要求,提出了“大民政”工作理念,通过整合政府各部门、各层级资源,引导社会力量、社会资本进入社会服务领域,把民间力量“撬动”起来,增加政府资源效益,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江门市以创新重点人群社会化管理为出发点,以提供社会服务为切入点,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落脚点,通过推动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移到基层社区,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初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创新平台。
在共建方面,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打破部门、层级、条块等界限,统筹全市各级各部门资源,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公益创投,通过整合市、区(县)、镇、村四级社会服务相关资产物业,以及民政、残联、妇联、团委、工会等部门的(社区)公共服务站和各类公益服务载体,发展义工5709人,组织义工队118支,充分整合了政府和社会资源;在共治方面,通过项目化运作,以镇(街)为区域整体打包,采取“1+5+N”(即:1个中心、5个服务站点、若干服务项目)服务模式,在服务底线民生、帮扶特殊群体、化解社会矛盾、参与扶贫攻坚、介入灾害应急、传承侨乡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在共享方面,通过社会治理公益创投平台,以居民需求和解决问题为导向,根据各项目所在镇(街)实际,开发服务项目,丰富活动类型,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形成社会治理共享氛围。
社会治理公益创投项目有效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调动了各地创新社会治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了社会组织活力。截至7月底,全市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已达3417家,专业社工3200多人,服务领域涉及养老、助残、青少年、妇女、婚姻家庭、组织孵化、低保、社区矫正、禁毒、优抚安置、企业员工服务、外来工服务、科学调研、社区综合性等近20个领域。
同时,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和要求,江门市加大对涉黑犯罪团伙的打击和涉黑涉恶腐败、“保护伞”的查处力度,继续擦亮“平安江门”的金字招牌。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强化司法公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江门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多项指标排在全省前列,带动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刑事立案分别同比下降10.9%、7.3%,刑事破案同比上升15.8%,逮捕同比上升15.7%。截至目前,全市受理群众举报线索约2000条,100多人投案自首。全市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好转,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塑造社会文明新风尚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近年来,江门市在深化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中,一直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弘扬“进取、勤劳、开放、包容”侨乡精神,不断赋予侨乡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江门城市之魂、力量之源。
江门日报记者董国庆傅雅蓉
新闻推荐
▲南村依然在,学校变成艺术空间▲民国风的本厚学校,化身古井艺术部落文/图羊城晚报记者陈卓栋通讯员谭耀广一座“84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