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老学校“变身”艺术空间 江门乡村振兴又添“艺术分”
▲南村依然在,学校变成艺术空间
▲民国风的本厚学校,化身古井艺术部落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谭耀广
一座“84岁”的江门乡村老学校,摇身一变成了艺术创作中心,还承接了四个国家级、省级艺术机构的江门基地。这个“老树发新枝”的故事,就发生在前不久,故事的主角,就是从前的江门新会区古井镇慈溪村本厚学校、如今的古井艺术部落。
日前举行的首届江门侨乡文博会上,古井艺术部落一举接下了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基地、广州美院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写生中国广东分部基地、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广东研修分院摄影教育培训基地四块“大牌匾”,俨然成为江门艺术创作中心。在江门,像古井艺术部落一样由老式乡村学校改造的艺术空间等,正如雨后春笋般在侨乡大地“冒尖”。一个个老校新生的故事,不仅感动了当年捐资建校的华侨,也为江门乡村振兴战略增添了艺术“印象分”。
“老学校”办起了艺术双年展
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慈溪村,是远近驰名的南宋赵氏皇族后裔“皇族村”之一。古井艺术部落,就位于这座皇族村内。慈溪村干部介绍,古井艺术部落的前身,是1935年落成的慈溪村本厚学校。本厚学校旧址位于慈溪村后山,占地面积近百亩。学校于1934年动工,1935年落成。新中国成立后,新会县教育局把本厚学校改为新会第八区中心小学;1982年,本厚学校增建慈溪初中部;2006年,慈溪初中部被并入新会四中。2011年,因村中学童日少,慈溪小学部也被并到古井小学,本厚学校也完成了作为乡村学校的使命,并逐渐荒废。
记者看到,本厚学校教学楼外观形似西洋教堂,内为两层西式楼房,具有鲜明的西方建筑风格。2017年,江门市文联、江门市美术家协会把本厚学校闲置的校舍利用起来,打造古井艺术部落。如今,本厚学校老树开新枝,成为广东艺术界新的创作中心。2017年,自然艺术·古井国际双年展成功举行,随后欧友进、陈渐、丁松坚等省内艺术名家纷纷前来,在古井艺术部落周边采风并在部落内潜心创作。一时间,古井艺术部落声名鹊起。
“积极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加快推动文旅融合,积极打造文化旅游项目,为乡村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日,广东省委宣传部交流刊物《广东宣传》刊登文章,肯定古井艺术部落用艺术改变乡村、探索文旅融合的文化展示方式。
“好看”艺术空间让老华侨点赞
江门拥有400多万海外华侨,他们一向热心于捐资助学回馈家乡。记者了解到,上世纪初以来,一座座融合中西方建筑特色的学校在江门的田间地头矗立起来,并走出了不少学业有成的莘莘学子。但随着农村生源减少,这些学校在使用数十年后,纷纷走向沉寂。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深入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这些沉睡的校舍正逐渐被唤醒。除了古井艺术部落外,台山的南村艺术部落同样为文化界津津乐道。
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江门美协主席吴锐鸿走进了台山四九镇闲置的上南村华侨中学。混杂着德国、俄罗斯的建筑风格,并隐隐透出一种现代感,眼前的学校让他充满了艺术创作灵感。他用了一年的时间精心改造,将其变为一个艺术人的驿站,并命名为“南村艺术部落”。
走进南村艺术部落大院,大门顶上和围墙爬满了藤蔓植物,数幢水泥灰色建筑错落有致,园庭中间用建筑废料制作而成的艺术构成雕塑,纯朴简约中透着现代感。南村艺术部落建成后,先后迎来了“与大师同行”美术作品邀请展、见面·广东青年画院作品展、学院的品格—中国“学院水彩”学术邀请展等展览,而且随着国内外一批知名艺术家的进驻,让南村艺术部落名气渐开。原本闲置的“上南村华侨中学”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艺术创作与交流的圣地。
吴锐鸿表示,在南村艺术部落修建完成以后,有几位老华侨亲身前来参观,一边看一边不住地说着“好看!”他们就是当年捐资兴建上南村华侨中学的人,早几年回来的时候看到这里荒废了,他们感觉很心痛。但是现在通过一种艺术的方式去活化学校,华侨们都感到很开心,“起码能够发挥作用了!”
多个艺术部落正在积极建设中
记者了解到,吴锐鸿等江门艺术家目前正积极建设多个艺术部落。除了上述的古井与南村外,还有位于台山市四九镇的大塘艺术驿站、鹤山市古劳镇的古劳艺术部落等。二者都是利用当地闲置校舍进行改建。这些艺术部落除了吸引大批艺术家外,还引来了周边学校学生以及游客前来参观、游览。2018年8月,江门少年国学“公益夏令营”就走进了古井艺术部落,百余名少年在此间沉醉于艺术创作,久久不愿离去。“古井艺术部落已投资约800万元,计划今明两年再投入1000万元,加建各类生活、外景、功能场地及增加各种设备物资,并加强宣传工作,让全国更多游客知道这样一个文化内涵深厚的特色部落。”古井艺术部落总经理谈越芳表示。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娄丹通讯员/谭祝寿)什么样的行为算是校园欺凌?什么情况下可以被法律认为是正当防卫?……近日,江门市人民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