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决战决胜气势打好三大攻坚战 不断满足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期盼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是体现浓浓人民情怀的民心工程。市委书记林应武在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江门市要以决战决胜的气势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期盼。
围绕建设“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示范城市的总目标,江门市切实增强政治安全底线思维,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域推进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确保扶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同时,以抓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落实为契机,通过推进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综合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举措,多管齐下,强力推动环境治理,成效明显。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江门市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市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协调联络组、市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充分发挥“头雁”作用,挂帅担任双总河长、环境保护委员会双主任,示范带动形成共抓生态环境大保护的“头雁效应”。
对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涉及江门市的12个整改问题,目前已完成其中6个问题的整改,其余6个问题计划在2018—2020年期间完成或长期持续整改,均达到目标进度要求。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交办案件261件全部办完。全市共立案处罚企业98家,罚款1132.73万元,行政和刑事拘留12人,约谈76人,问责20人。
江门市推动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问题边督边改、立行立改。省级环境保护督察交办案件433件,截至去年底,已办结373件,办结率为86.1%。迅速解决了一批废气、噪声扰民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身边环境问题,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切实增强。
江门市主动借势督察整改,敢于啃硬骨头、攻最难的碉堡,去年扎实开展“铁腕治污百日行动”“清废除患2018”专项行动、“尖兵1号——潭江流域沿岸工业企业环境执法专项行动”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18年,全市空气质量6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同比均有所下降,全省排名第16位,比去年同期上升2位。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中,纳入生态环境部考核范围的17个地级市以上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提前实现任务销号“清零”。根据历年监测数据显示,江门市篁边、新沙水源水质一直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
有效构建绿色发展动力机制
与此同时,江门市在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上率先行动。坚决破除无效供给和低效产能,以壮士断腕勇气,果断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全力推进主城区化工及危化企业整体搬迁改造和玻璃、制革、陶瓷等高污染高排放企业淘汰退出,为发展新兴产业腾出空间和环境容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卡脖子”的梗阻得到加快破除,有效构建绿色发展动力机制。截至去年底,已关停企业117家,已搬迁和正在搬迁企业12家。
深入推进重点行业环境综合整治。截至去年11月底,94家印染企业已完成提升整治66家、停产或关闭企业16家;41家皮革加工企业已完成提升整治25家、停产或关闭企业14家;34家陶瓷企业已完成提升整治25家、停产或关闭企业6家。全市新扩禁燃区内32台65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用高污染燃料锅(窑)炉已按要求停止使用高污染燃料或改燃清洁能源。全市960家“散乱污”企业完成整治。通过持续强化铁腕治污,倒逼传统产业的“短板”转变成为绿色发展的“跳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江门市还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为抓手,深化与深圳、广州、佛山等地产业对接,与港澳多领域积极推进绿色经济深度合作,布局打造台山工业新城、大广海湾经济区粤港澳产业合作示范区、深圳—江门工业园、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拓展区等五个万亩工业园区,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着力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空间。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消费需求,因地制宜发展全域旅游、现代农业、生态林业、健康医养、绿色食品等生态产业,强化对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的战略支撑。
江门日报记者/韩玲群唐达
新闻推荐
开篇语多年来,“执行难”已成为社会焦点问题。2016年3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出“用两到三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