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才育才 打造人才发展高地

江门日报 2018-12-28 07:49

吸引人才、善用人才、留住人才。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高新分中心揭牌,给人才一个温暖的“家”。李雨溪 摄 高新区江海区大手笔投入6000万元购置134套人才公寓,图为公寓内部效果。叶嘉 摄

2016年以来,2人获评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人获评广东省“特支计划”,1人获评江门市创业领军人才,5人获得江门市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项目资助……近年来,高新区(江海区)凭借六大国家级创新驱动平台的品牌优势,紧紧抓住“创新”这个高新区之魂,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着力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才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引才育才环境不断蓬勃向好,优秀人才不断显现。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新节点上,高新区(江海区)如何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在中共江门高新区工委工作会议暨中共江门市江海区委九届六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围绕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鼓励支持区内有条件的企业,柔性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团队,全力推动创新人才向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流动与集聚。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积极承接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高层次人才交流活动,推动高层次人才与企业、专业服务机构深入对接;积极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文/胡涛

A人才强区

打造人才发展高地

要振兴,人才是核心要素,如何吸引人才、善用人才、留住人才、破除人才发展的各种障碍,高新区(江海区)一直在探索。近年来,该区以“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维,围绕“人才强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区长为常务副组长的高新区(江海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新区(江海区)人才工作责任制及考核评价办法》,科学分配考核任务,明确职责和考核目标。

同时,高新区(江海区)将人才工作目标考核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提高考核权重,并将年度需要推动的市级创新驱动任务指标数细化分解到各职能部门,有效提升了各部门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统筹力度。

有了组织保障,人才政策是另一个重点。为此,高新区(江海区)制定了《高新区(江海区)领导联系专家制度》《高新区(江海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高新区(江海区)推动科技创新办法》等系列扶持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规定,还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印发出台全市首份县级博士后扶持政策——《高新区(江海区)加快集聚博士后创新创业暂行办法》,从成果转化、出站留区补贴、特约研究员制度、合作导师名师资助等六大方面全方位扶持博士后成长,对优秀博士后创业项目最高给予200万元资助,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政策比较优势。希望通过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为推动举措落地扎实有力,高新区(江海区)还强化资金保障,按照不低于本地区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1%的标准设立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2018年配套近3000万元专项用于人才工作,其中用于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项目扶持资助、技能人才补贴发放等超过2000万元。建立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成功引导设立了5000万元的江门“启迪之星”天使投资基金和9000万元的江门粤科二期天使基金。

B平台支撑

形成人才创新“生态圈”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抓发展就必须抓人才,而人才的吸引、发挥、发展则需要平台的支撑。2018年6月,以区内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江门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为主体,设立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高新分中心,并向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申报成功创建江门高新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园区工作站”)。

据了解,园区工作站是区域性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平台,首期下设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市阪桥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广东奇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威铝铝业股份有限公司4个分站,今后园区工作站将加强站点布局,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导向和企业需求增设分站,形成“区域工作站+企业分站”人才创新网络,打造高新“博士后人才城”。

与此同时,彭章瑞指出,要加快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鼓励支持区内有条件的企业,柔性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团队。为此,高新区(江海区)大力发展“人才+产业”“人才+项目”模式,通过合作共建方式,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

通过合作共建,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得以成立。目前,研究院已柔性或全职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共25名,包括2名院士,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博士后10名以上,申请或引进大健康发明相关专利48件。同时,高新区还引进江门市泛亚生物工程与健康研究院,该研究院引入华南理工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博士2名,计划逐步组建研究团队5个,聘请技术骨干20余名,未来5年实现总运行经费1亿元,打造生物工程与健康产业链,以产业项目带动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3—5名,培养技术专才50人。

目前,高新区(江海区)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其中园区工作站1家),园区工作站分站4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2家,广东省博士工作站4家,在站博士后人数达20人,创历史最高水平。通过推进“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博士后国际孵化基地”“博士后双创园”“研究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已建成集“培养、苗圃、育成、加速器”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和形成人才创新“生态圈”。

C服务人才

形成人才“蓄水池”

为满足博士后人才创业创新需求,高新区(江海区)在“硬件”和“软件”上多管齐下,服务人才、留住人才,形成人才“蓄水池”。

近年来,高新区(江海区)不断营造尊才爱才良好环境。通过积极走访企业,宣传人才政策,挖掘企业需求,促进企业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精心打造“经纶江海”系列人才交流活动品牌,邀请专家教授与企业对接,向企业推介人才和技术项目信息。落实兑现人才项目资助、租房补贴、生活补贴等资金,优化办理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投入6000万元购置134套人才公寓,高标准装修配置家具电器,让人才“拎包入住”。积极为高层次人才解决居住、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打动人才、留住人才。

在政策、平台、宣传和服务等多方面的支持下,区内优秀人才不断涌现。来自优巨新材料的王贤文(江门市创业领军人才)、来自阪桥电子的周中涛(公司为园区博士后工作站分站之一)入选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来自万木新材料的袁有学、来自锐深智能科技的陈清亮获得2018年江门市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项目资助(2018年全市共6人),普加福(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2018年“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广东赛区新材料行业三等奖(全省仅6家获三等奖以上名次)。

新闻推荐

刊首语 坚定改革再出发

郭永乐摄改革开放40年,风起云涌,蔚为大观。西江之畔,南海之滨,110平方公里的高新(江海)沃土,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解放思想、改革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