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创新型经济主导的 高水平高新区 高新区(江海区): 坚定改革再出发

江门日报 2018-12-28 07:47

高新区(江海区)紧紧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力建设创新型经济主导的高水平高新区。区宣供图 高新创智城(效果图)。区宣供图 高新区(江海区)致力打造“半城都市半城绿”的城市格局,不断完善宜业宜居环境。付师华 摄

高新区(江海区)完成“三二一”工程,提供高端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图为新启用的景贤小学。陈敬武摄

A锐意创新

经济社会

实现大跨越

江门高新区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强。1992年,沐“南巡讲话”浩荡春风,江门高新区应运而生,凭借着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一步步崛起。

一直以来锐意改革,从改革中获取强大动能,2013年,高新区与江海区合署办公并进行大部制改革,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敢为人先是这些改革背后最坚定的担当。

先后搭建起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核心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集聚区、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园区六大“国字号”平台——锐意创新是这些平台背后最强大的动力。

产城融合快速发展,城乡面貌翻天覆地。今天的高新区(江海区),在产业越发强大的同时,大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持续开展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推进城央绿廊、中央商务区和高新产业新城建设,半城都市半城绿的生态宜居格局、“产城人文”融合格局正加快成型。如今的高新区(江海区),已是江门市的枢纽门户、重要经济核心区、科技创新引领区、绿色发展的核心城区和高质量发展践行者——勇挑重担是这些变化背后最坚韧的品质。

“回首过去,高新区最鲜明的特点是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最可贵的品质是实事求是、实干苦干,推动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实现大跨越。”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认为,经过20多年的砥砺前行,高新区(江海区)的发展形态和发展内涵已实现质的变化,实现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城市面貌、社会各项事业的4个“大跨越”。

C展望未来

用“新担当

新作为”

迈入新时代

迈入新时代,高新区(江海区)将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方面重要要求,结合落实“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发展思路举措,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干出新作为,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地落实。

用好“关键一招”,在加快形成改革开放新格局上有新担当新作为。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力推动重点领域改革,稳妥推进党政机构改革,在更高水平上深化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对外开放、民生福祉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新担当新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先培育和集群发展高端机电制造、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及通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上有新担当新作为,全力推进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打造标杆性、示范性学校,积极引入优质民办学校,全面提升优质教育。深化“医联体”建设,加快提升区级分院的医疗水平。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还将加快推进市级儿童公园、公共图书馆、科学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落实“两个坚决维护”,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上有新担当新作为,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B行稳致远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的重中之重,高新区(江海区)拥抱新时代,勇当弄潮儿,抓牢党建、产业、创新、民生等多方面中心工作,盯紧开放、创新、协调发展,凝聚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强大动能,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行稳致远。

奋勇争先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实体经济是高新区(江海区)强区之本、富民之基,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机”。今年以来,高新区(江海区)以工业立区,发展实体经济,逐步夯实产业基础。1—9月,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下同)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7.2%,增幅排名全市第一;成功签约重大工业项目逾50个,投资额达300亿元,率先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年内引进超10亿元项目任务,加速集聚高端机电制造、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及通讯三大重点产业。

创新引领发展有新动能。今年,高新区(江海区)国家级高企累计达到273家,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实现总量一年翻一番;建成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实训基地”沈阳机床智能云科iSESOL工业互联网平台;1—9月,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42.75%,紧紧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力建设创新型经济主导的高水平高新区。

生态文明建设有新成效。“三清三拆三整治”、厕所革命、河道“五清”等有效推进,新建和升级公厕109个,疏浚河道39.40公里,水生态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工作,依法查处长优公司非法转移处置危废违法行为,查处“小散乱污”企业217家。

社会治理有新经验。全国农村社区社会治理实验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示范区等国家改革试点初步形成“江海经验”,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

改革如风,开放似浪。西江之畔,南海之滨,110平方公里的一片沃土——高新区(江海区)迎来了突飞猛进的40年,成长为粤港澳大湾区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书写着时代篇章。

改革开放的大潮中,1992年,江门市高新区成立;1994年,市区行政区域调整,江门市城区更名为江门市江海区;2010年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2013年,高新区与江海区合署办公。从改革开放初期,零星的外资、民营企业兴建投产,到初步形成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及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产业为支柱的工业重镇;再到以工业立区,创新为魂,云集4000多家工业企业,世界500强纷纷落户国家级高新区,改革与开放一直是这片土地蓬勃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20多年过去了,高新区(江海区)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经济总量实现量级跃升:2017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174亿元,约为1994年的30倍;今年高新区(江海区)继续争先进位,在全国157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升至62位……40年磨一剑,不等不靠的高新(江海)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终是砺得梅花香。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新区(江海区)将继续以奋斗者的姿态前行,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创新型经济主导的高水平高新区。

文/李雨溪张茂盛叶嘉

党建引领为改革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高新区(江海区)全面发展、百业兴旺。巨变中,始终不变的是红色的基因和坚定的信仰。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高新区(江海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加强党建放在首位,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新时代全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今年以来,高新区(江海区)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抓;研究制定了推进基层党建、振兴实体经济、实施创新驱动等十二项三年行动计划。认真落实市委“亿元保障”的工作要求,新增基层党建投入2000万元。遴选配强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实现全覆盖。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新建“两新”组织30个,社区大党委2个,组建党建共同体3个,升级改造了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区党员服务中心,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高新区(江海区)认真完成中央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强力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工作,完成三轮常规政治巡察和扫黑除恶、“三清三拆三整治”专项巡察,重拳查处礼乐乌纱村委会典型违纪违法案件。

经营城市城市品质得到整体提升

城市品质与百生活息息相关,是全面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改革开放40年之际,高新区(江海区)提出,围绕市委“实现都市核心区深度一体化”的部署,打造高品质的生态发展区,打造“半城都市半城绿”的城市格局,不断完善宜业宜居环境。

其中,今年高新区(江海区)把城央绿廊的打造作为重中之重来推进。该工程长约20公里、纵深约1公里,从江门船厂沿着江门河一直延伸到外海港澳码头,该区计划用3年时间沿江门河与西江高标准打造一条集工业遗存、休闲运动、观光旅游、商贸商住以及总部经济于一体的城市中央绿廊。

如今,从胜利桥到东华桥沿江约5公里长的项目启动段正在施工,其中江海一路和桥南大道道路升级改造、江南路沿江建筑外立面提升改造等工程基本完工,白水带大道升级改造、体育公园大型篮球场与儿童公园建设正全力推进,其中篮球场和儿童公园都按照全市最大、最高标准打造,市民在春节前就能感受到城央绿廊工程的魅力。

此外,高新区(江海区)不遗余力推进中央商务区、产业新城方面的建设。目前,中央商务区已具雏形,明泰城、又一居等多个商住项目正加快推进;优质学校、城市交通、公寓酒店、商业购物等配套逐步完善。接下来,该区将利用空中走廊形式,把商务区内稍显分散的商业体串联,打造成为功能、景观、形态三者完美融合的城市新地标。

深化改革凝聚力量释放发展活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从高新区(江海区)诞生之日起,改革创新的标签就一直如影随形。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高新区(江海区)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改革工作部署,扎实推动各项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广东新时代改革开放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高新区(江海区)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更高水平上深化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对外开放、民生福祉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11月,高新区(江海区)招商队伍两赴深圳,迎来一批大项目的集中收获。

高新区(江海区)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广泛动员、凝聚广大侨胞智慧和力量,参与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走出去”。今年以来高新区(江海区)外资外贸工作成绩喜人,前三季度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均排名全市第一。

今年,高新区(江海区)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有新突破。复制推广自贸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经验做法,率先在全市启动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建设工作;深入推进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二十八证合一”,累计发出“多证合一”营业执照7350张。全国首开先河,开展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行动,深入推进“数字政府”综合改革等。

以人为本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高

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一直以来是区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并重点推进的事业。

拿今年来说,高新区(江海区)投入资金5000多万推动景贤小学、朗晴小学和外海实验小学建设,三所学校均于今年9月交付使用,新增学位6000多个,新增教师编制140个,未来还将积极引入优质民校,提供高端教育资源,提升全区整体义务教育水平,补齐教育短板。

持续加大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力度,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高新区(江海区)医院与市中心医院、五邑中医院共同组建紧密型医联体,率先在全市建立市、区、街、村(社区)“1+1+N+N”四级医疗联合体,完成32个村级卫生站规范化建设任务,落实分级诊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18年高新区(江海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8%以上,参保人住院医疗费用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由30万元提高至44万元,基金支付比例提高至80%。

深化结对协作扶贫工作,多个合作扶贫项目建成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成功帮扶48户贫困户实现预脱贫。扎实开展“全民治安工程”、“雪亮工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信访工作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市、区)殊荣。

新闻推荐

从青砖瓦房到商品洋房 谭文龙:40年来家里多次换房

谭文龙在滘北的自建房前,这是他们家第三次换房。我叫谭文龙,老家在新会双水,今年将近40岁,毕业至今,一直从事房地产行业的销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