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源氏文化,家训传播正能量 源荣枝:二十年寻根路
《北魏风云:源贺传》是一部由祖籍鹤山市龙口镇霄南村的珠海香洲居民源荣枝和作家曹谁共同创作的长篇小说,历时三年完成。
文/本报记者刘雅玲
图/本报记者程霖
寻根二十载,创作《源贺传》
《源贺传》的作者之一,今年77岁的源贺后人源荣枝,是广东省鹤山市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龙口镇霄南村源氏始祖源潜夫第19代传人,也是珠海香洲居民。他说,《源贺传》的问世,圆了源氏人1500多年的心愿,书中倡导的“勤勉职守、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源氏家训,更是对良好家风建设、打造廉政文化产生积极影响。
据了解,源荣枝从珠海退休后,回乡组织成立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带领乡亲们一道自费寻根20年,走遍祖国大江南北,搜集到大量源氏家族的历史资料,写下40余万字寻根笔记。“目前,全国有4000多名源氏后人,其中鹤山霄南村就有2000多名。”源荣枝告诉记者,1998年,族居香港的源国振在老家一只古旧的木箱底下找到了一套尘封百余年已布满虫蛀小洞的《源氏大宗族谱》,字里行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家族历史。据《族谱》记载,源氏的始祖是中国古老民族鲜卑人——北魏太尉源贺,源贺后人由南雄南迁至鹤山市龙口镇霄南村,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为什么从内蒙古的大兴安岭鲜卑山跑到鹤山来了,我们到底是鲜卑人还是汉人?”勇于探索的源氏乡亲成立了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自1997年起,源荣枝和部分族人就带着乡亲的期盼,开始寻找国内失散的源氏后人。20年来,先后有100多名乡亲参与寻根,年纪最大的寻根者81岁高龄。
在源荣枝等人的努力下,今年6月,霄南村史民俗文化馆正式开馆。以后,不仅源氏后人可以在这里找到氏族的起源和历史,广大学者也可以在此更好地了解古鲜卑文化。
在研讨会上,广东省文学院院长熊育群感慨道,一位70多岁的老人,为了解自己的祖先,坚持20年去寻根,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这本身就是一件特别感人的事情,“源叔的寻根故事,将中华民族寻根问祖、血脉传承的家族观念、传统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用自己的经历勾勒出了历史的弧线,也让《源贺传》的诞生具备了生命、文化、民族、历史的多层意义。”
挖掘源氏文化,家训传播正能量
“在寻根的20年中,我们族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携手共进。”源荣枝骄傲地介绍,“源氏祖训”已经被中纪委国家监察部收入《廉史镜监》,视频《源氏家训》在网上广为传播,“源氏人寻根为社会输入了正能量,我们感到太幸运了,太幸福了。”
2007年,源荣枝患了一场大病,病中他就想着回家乡种几棵树作为留念。征得村里同意后,源荣枝购买了13棵红棉树、2棵榕树亲自种在藕塘边。“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种两棵挨在一起的榕树?”源荣枝解释,这两棵树记录着源家一段历史:南凉国失败后,源贺和他的哥哥保周投奔北魏,保周当了张掖公,源贺得了个西平侯。保周有了兵权后举兵谋反,后被太武帝派兵剿灭。相反,源贺知恩图报为国家效力,后被赐太尉、陇西王。
“源家的历史就证明了"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感恩走向成功,恩将仇报走向灭亡。”为了传承祖训,源荣枝正在征求乡亲意见,把这两棵榕树命名为“兄弟树”,立碑把这段故事刻在上面,让后人永远铭记。
源荣枝认为,身教重于言传。他说:“源贺遇乱不惊、严谨不疏、居功不傲、见利不贪,就已经给子女们作出了好榜样。他去世前叮嘱儿女们务必要将"诚勤以事君,清约以行己"的家风家训传承下去。”
“汝其毋傲吝,毋荒怠,毋奢越,毋嫉妒;疑思问,言思审,行思恭,服思度……”这段充满礼义忠孝、诚信仁爱的源氏古训,年过七旬的源荣枝诵读起来仍然掷地有声。他介绍,“这是我们源氏祖先源贺留下来的家训,他警戒后人不要骄傲狂妄,不要荒疏怠慢。”
如今,在寻根的同时,源荣枝还在不断搜集与源氏相关的文献和历史书籍,深入挖掘源氏文化。寻根期间,他曾参与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南凉虎台揭秘》《大迁徙》等纪录片的拍摄,向政府呈报《关于霄南村建立源贺纪念公园及鲜卑文化展览馆》的建议书等,不遗余力地传承家国文化。
新闻推荐
日前,江门市城乡建设局官网发布《2018年11月江门市房地产市场主要数据》,根据数据显示,11月江门全市住宅成交3862套,环比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