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江海区)礼乐街道向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邓耀壮: 身先士卒 甘当“试验田”

江门日报 2018-07-12 11:50

邓耀壮在葡萄园里劳作。

□文/图李雨溪罗凤鸣

进入高新区(江海区)礼乐街道向民村,水泥乡道两旁是一片片连绵起伏的塑料大棚,大棚里的葡萄长势喜人,几位农民正忙碌地采摘葡萄,装车送往各地。大棚的主人邓耀壮不仅是远近闻名的种葡萄能手,还有多重身份——向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市葡萄协会秘书长,礼乐葡萄协会会长。

今年53岁的邓耀壮,是该村最早引进和试种巨峰葡萄的农户之一。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辛勤耕耘葡萄事业,收获生活的甜蜜,并抢抓乡村旅游业机遇,一起发展“农家乐”,推动礼乐葡萄特色农业快速发展。

带头种植葡萄

邓耀壮认为,自己只是个天天跟田地打交道的葡萄农,得知记者采访,他从农田匆匆赶回办公室,鞋上还沾着泥土。而谈起不断尝试带头种葡萄的初衷,他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就是希望能摸出一条发展的好路子,大家一起致富”。

向民村是一个种植葡萄比较早和有一定规模的村,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种植葡萄。邓耀壮还记得,1985年,村里有位初中语文老师,首先把来自日本的一个叫做“巨峰”的葡萄品种引进村中种植。当时有专家断言,广东这种气候,不适合种植这种葡萄。然而,就是这种被认为不可能生长在南方的葡萄品种,在这位老师的精心呵护和料理下,获得了丰收。

看到别人的成功,村民纷纷效仿。然而由于葡萄种植比一般农作物要求严格,随着天气、水、土等外部因素的改变,每年在施肥、施药上都会有新的变化,村民们又大多缺乏技术和经验,长期以来,向民村村民葡萄种植水平一般,种植技术、产量和质量一直都跟不上市场要求。1989年,邓耀壮加入葡萄种植行业,刚开始,他也遭遇到同样的困难和窘境,据介绍,1985—1995年这10年间,整个向民村的葡萄种植业都因缺乏经验和技术,病虫害多,存活率低。

邓耀壮逐渐认识到,要改变向民村葡萄种植业产量、质量低下的现状,必须从技术革新入手。从2000年开始,邓耀壮针对很多群众在种植技术上的管理水平一般、产量较低、质量上不去的特点,想方设法和农业、科技等部门及有关专业公司取得联系,邀请专家到向民村讲课,向广大种植户传授葡萄种植的知识。随后,邓耀壮又从广西引进了新的“双十字V形”整枝技术,进行四季葡萄和两次挂果试验。“双十字V形”整枝技术和四季种植技术还获得市、区的科技立项,新技术的推行取得良好的效果,已经逐步取代现行的大棚整形技术。

在邓耀壮带动下,村内三成村民投身葡萄种植,葡萄种植规模约2000亩,并成立了向民村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基地年产值近1200万元。向民村葡萄种植逐渐辐射到礼乐其他村,目前礼乐葡萄种植户约220户,葡萄种植规模达3000亩。

甘当“试验田”

直到现在,邓耀壮还保留有几十亩葡萄地,凡有新品种、新技术或新型农药、肥料,他总是积极引进,抢先在自己的葡萄园中试验,如试用新的保菜、助果叶面肥,采取破眠技术,进行早熟试验等。每次试验,他都注意做好数据收集整理,直至应用后觉得没有问题,他才将新技术与新品种进行推广,并毫无保留地指导农户使用,帮助农户规避了不少技术应用上的风险。

近年来,邓耀壮不断思考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法子。“葡萄种植单靠对外销售受市场影响,价格波动大。发展"农家乐",吸引市民入园采摘,农民才有定价权,收入才能提高,”邓耀壮分析道。

由此,邓耀壮抢抓乡村旅游业兴起的机遇,与葡萄协会会员商量后,向政府提出举办葡萄旅游节的申请,得到农业、旅游等部门的支持。葡萄协会联合大型生态园、旅游公司合作开发与葡萄相关的旅游项目,策划举办了葡萄生态旅游节,以葡萄采摘品尝为主题,融合田园风光欣赏、生态美食品尝、农家乐体验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了礼乐葡萄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

一直以来,邓耀壮不仅从事农村工作,引进葡萄新品种、新技术,认真学习种植技术,还坚持在发展“一村一品”上多想办法,学以致用。现在,邓耀壮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除了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外,还担任市葡萄协会秘书长、礼乐葡萄协会会长,面对这一切,邓耀壮对记者说:“我想当好一名村干部,抢抓机遇,继续埋头苦干,更好的日子还在未来。”

新闻推荐

高新区5、6号地(七东村)填土工程施工招标公告

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高新区5、6号地(七东村)填土工程(项目名称)已由高新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机关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