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勇进“党”在前 蓬江区党员干部抗击台风“艾云尼”侧记
右脚、左腿缠着纱布,浑身晒得黝黑,70岁的老党员甘锡荣,已经在岗位上连续蹲守了7个昼夜。这是6月11日记者采访时碰到的感人一幕;三天前的午夜时分,阅尽沧桑的老汉,竟然难受地哭了一场。
“工作都做到位了,但还是无力回天,幸好最终大家齐心协力将河堤保住了,不然我真的对不起村民啊!”甘锡荣是一名老党员,从棠下镇大林村委会退休后,他担负起大仁电排站站长的职责,今年已经是第9个年头。
尽职尽责,没能抗得过6月8日晚超50年一遇的洪水倒灌,洪水沿着空气井向堤外村庄、鱼塘、农田等四周肆虐,差点酿成大祸。
6月7日—8日,高考牵动人心;相伴而行的台风“艾云尼”,更是把蓬江区全体干群拖入另一场大考。受强降雨影响,蓬江区出现多处内涝、河水倒灌、树木倒伏等情况,抗洪救灾形势严峻。两日内,该区平均降雨量达231.7毫米,部分河段出现超50年一遇的洪水,全区104个村(居)受浸,10万人受影响。
老天出了道大难题!但包括甘锡荣在内的蓬江区广大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迎难而上,没有向老天退让半步,以实际行动阐释了勇于担当的党员本色。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曹乃付通讯员李正华曾卓
暴雨中的坚强担当
随着水位的快速上升,东倚西江的棠下镇大林村,面临整村被淹的危险,而筑堤防洪是唯一的希望。由于主要道路被淹,外来援助及物资无法输送,村“两委”干部当机立断,组织党员群众迅速展开自救。
“咣、咣、咣、咣……暴雨发水,老少撤离,青壮支援!”断电后广播用不了,村干部利用上百年来一代接一代流传下来的敲锣示警土办法,敲响了手中的铜锣。在噼里啪啦的雨水中,村民们连夜动员了起来。村“两委”干部迅速行动起来,分头前往各灾点指导,并安排两名班子成员,负责组织全体党员和数百名村民抢险。
而在另一个重点受灾村——中心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廖向荣同样面临着严峻形势。6月8日凌晨,廖向荣冒着大雨来回奔波于22个村小组之间。次日早上,巡查到丰盛电排站围堰决堤险情后,他和镇里的驻村干部钟海园,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20分钟内即组织了上百号人赶到险情堤段。四个多小时后,堤坝缺口终于堵上了!
同一时间,在桐井村松朗小组,棠下派出所党员民警薛建文迅速指挥4名治安队员疏散和帮助群众撤离;他自己则腰一弯,背起一位年逾八旬的阿婆,在齐胸深的水流中艰难地往安全地带挪动。
棠下镇人武部工作人员刘光华,是一名从部队退伍的年轻党员,他连续两日两夜不停歇地奋战在良溪村救灾现场第一线,开着冲锋舟转移被洪水围困的村民,不停为受灾村民运送物资。忙到第二天快天黑,他的电话响起,怀胎十月的妻子羊水已破、临盆在即,医院正在等丈夫过去签名。该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长张俊东动情地说:“光华他本人持有驾驶证A照,能开大车,去哪里做大车司机都比在镇里收入高很多,但他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怀,就是爱围着老百姓转。”据说,之前区里整治黑臭水体时,刘光华还带头拆掉了家里帮补生计的猪圈,第一时间响应、配合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决策部署,为广大村民做出了积极榜样。
当晚,入党已26载的甘锡荣值守在大仁电排站,70岁的他已经四天四夜没有回家睡过一个好觉。天沙河水位急剧抬升后,水流通过电排站的空气口向内倒灌,并沿着站房墙壁急速向两旁奔涌而去,一路冲刷着站房地基,向四周鱼塘、农田漫袭。为了减轻洪水对村民家园的侵袭,甘锡荣冒着房倒屋塌的危险,沉着操作水泵,作着最后的努力。这时,在倒灌口查看水情的另一名老党员黄仕党,不慎跌入水中,并被漂浮带状物缠住手脚,冲出约10米远。
黄仕党也是70岁的年纪!听到外面喊叫声,甘锡荣赶紧冲出来,毫不犹豫地跳进水中,试图拉出老伙计。谁知,一脚不慎的他,也踩进了暗坑,一双小腿随即扭伤,并在拔出时剐蹭到水泥块,造成外伤。甘锡荣强忍剧痛,终于把黄仕党拉上了岸。事后,记者前往了解情况,他只是对老伙计黄仕党赞不绝口:“他快50年的党龄了,对党可谓忠心耿耿,没得讲!”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棠下全镇、蓬江全区。
至6月8日晚,棠下镇各村出现不同程度内涝,其中良溪村尤为严重。次日凌晨零—5时,棠下录得雨量110毫米,已达到大暴雨级别,4时已陆续收到水浸警情,多处水位上涨较快,救援工作刻不容缓。棠下镇委班子高度重视,迅速布置分工,制定抢险方案。全镇各驻村工作组联动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迅速行动,冲锋在前,带领党员群众奋力守卫百姓家园。
6月9日,蓬江区委立即启动防风应急响应,迅速进行全区大动员,组织全体在职干部紧急投入抗灾复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天,1100多名区直机关、镇(街)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和武警战士,分成83个工作组赴各村(居)开展救援抢险工作,迅速奔向大林村,奔向良溪古村,奔向全区所有灾情严重的地方。汗、雨、泥,以及湿漉漉的衣服,勾勒出一个紧张而忙碌的群像,他们共同的名称,叫“共产党员”。
面对突发灾情,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市委书记林应武到良溪村现场指挥救灾复产工作,并就受灾群众的保障和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作出部署。市长刘毅,市领导张元醒、许晓雄、梁许赞、高诚苗等,和蓬江区四套班子成员一起深入受灾一线,现场指挥,迅速把各方力量拧成了一股绳。
党员干部,是暴雨中名副其实的坚强担当。
换届换出了一批好班子
此次天灾,蓬江区104个村(居)受浸,其中棠下镇26个,杜阮镇23个,环市街19个,白沙街36个;4000多亩农田、12000多亩鱼塘受影响,山体滑坡达到170处。
6月11日,雨后放晴,记者来到受灾最严重的良溪,这是全体江门人倍感珍惜的文化地标,但暴雨丝毫没有给予怜惜。
洪水过后,沿途所经之处虽然已进行过防疫消杀,但仍能闻到一阵阵腐臭,大批党员干部依然在顶着烈日,带领村民抓紧清理犄角旮旯里的垃圾。遭遇没顶的水浸作物,已在6月的骄阳下枯萎泛黄,仅剩即将抽穗的水稻,勉强挂着一片绿意。青砖黛瓦的古村,巷中随处可见村民晾晒的家中杂物。不远的村道上,一辆“汉兰达”正斜“躺”在拯救车的支架上,底盘下正在哗啦啦地往外流水。棠下镇党委副书记曾卓惋惜道:“已经拉走好几辆了!”
“我们昨天晚上,就是在这里帮村民把东西往外清,全被水泡透了。”同行的一位区委组织部干部,周末两天都在棠下救灾,想起前两天的大水,直叹“村民这回遭的罪不小”。事实上,全区武装、公安、城管、供电、供水、民政、卫生、环卫等部门的广大党员干部,历经多日奋战,也已疲劳至极。
青砖黛瓦的古村,被洪水齐腰画上一道暗黑的“腰线”。住在城里的人很难想象,大家熟悉的良溪古村,竟然在两天的洪水侵袭中被淹掉了半截。但从古村的“腰线”,记者能想象得到,那几天,蓬江区的干部群众经历了怎样的考验?一顶大草帽、一双沾满泥巴的水鞋、一副口罩、一把铁锹,成为标志性装备。“阿婆,有什么我们可以帮手的?”“需要我们做什么?”每每遇到村民在清理房子,参与救灾的党员干部们就会自觉上前去问,主动帮助村民清积水、搬家具、挖淤泥……此时此刻,党员和群众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
碰到棠下镇一位相熟的干部,记者招呼道:“哇,几天不见变这么黑!”他笑称:“我原本就黑,看着还不明显。要是见了何镇长,你就知道变化多大了。”从发布橙色暴雨预警开始,棠下镇镇长何锡基的心就一直悬着,多年的乡镇工作经验让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危险。8日凌晨1时许,他带领北达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敲门叫醒村民转移,直至凌晨5点;还没来得及合眼,又立刻赶赴大林村,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以最快的速度、用最短的时间,运沙子、装沙包,将河堤漫顶缺口及时堵住,避免了大水决堤的危险;中午1点,他又赶往良溪村,指挥转移和安置1500多名受困群众,连续三天两晚通宵达旦坐阵救灾第一线……这样几天下来,怎能不瘦、不黑?
采访结束,离开大林村时,一位老大爷拉住记者说:“你是记者吧?写写我们村委会的干部吧。这回抗台风,他们救了大家!”
对此,蓬江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深有感触:“近年来,蓬江区委高度重视抓基层党建,注重以党建引领各项工作开展,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特别是镇(街)、村级组织换届后,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干事创业、敢于担当的浓厚氛围。去年以来,区里连续开展"两违"整治、黑臭水体整治和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并遭遇几次大的台风侵袭;从他们上任后的履职情况看,可以肯定地说,换届换出了好班子,党员干部是我区发展名副其实的中坚力量。”
新闻推荐
港口二路(迎宾路-江侨路)道路沥青化改造及品质提升工程监理招标公告
1、港口二路(迎宾路-江侨路)道路沥青化改造及品质提升工程,已由江门市蓬江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批准建设,批准文号为:(蓬江发改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