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节后用工呈现新趋势,制造业整体用工需求改变 技术和研发人才需求增加
节后133名云南籍务工人员搭乘专列、专车抵达惠州。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3月13日,2021年惠州市“南粤春暖”暨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会在滨江公园举行。受疫情常态化防控影响,今年首场大型公益现场招聘会“姗姗来迟”。
春节后惠州用工市场呈现出什么新趋势?随着企业技改稳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当下惠州用工结构又有什么新特点?南方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南方日报记者于蕾
多重因素影响?普工招工难趋势显现
“这是我第一次坐飞机。”2月15日(正月初四),来自河南驻马店的李富强搭乘惠州首趟返岗包机抵达平潭机场。这是他在外打工十几年第一次遇上这样的好事,也是他春节后第一次这么早离家务工。
此次返岗包机由惠州市人社部门和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共同组织,6趟包机从河南、山西载回800余名新老职工,自此,惠州全力保障节后用工的序幕正式拉开。
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企业用工呈现出什么新特点?政府和企业为何纷纷未雨绸缪?
“企业在春节后出现短暂用工紧张,目前已经进入用工平稳阶段。”惠州市人社局职业介绍中心主任李毅介绍,与疫情发生前一样,由于春节返乡,节后会出现一定的用工缺口,一般在正月十五后缺工情况会得到缓解。
不同的是,今年在“留惠过年”“留粤过年”的大力倡导下,疫情得到有效防控,惠州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订单充足、用工需求旺盛,节后开工时间普遍较往年提前。
据惠州市人社局估算,全市节前约有120万外省籍务工人员在惠工作,春节期间有30%返乡过年。但是,受到疫情常态化防控影响,相较往年,劳动力省际流动仍不够顺畅。为保障节后用工,惠州市人社部门及早统筹协调,联合省内外各地人社部门,发动重点企业,通过企业包机、返岗直通车、省际劳务协作专列等形式,到外地接员工返岗。
正如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3月初公布调研结果显示,惠州企业员工节后返岗率已经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是传统制造业招工难问题仍不容忽视。
近年来,随着中西部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中部崛起,不仅部分产业由东部沿海转移至中部或西部,劳动力也向中西部转移。部分劳务输出大省的劳动力选择在广东省工作,客观上减少了外出务工者数量,劳动力流入珠三角地区增速放缓。
在疫情影响下,劳动力省际流动意愿降低的趋势也愈发明显。“后疫情时代对劳动者务工心理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更想就近留在广东省打工。”李毅常年跟进省际劳务对接工作,他发现今年外省劳务输出热情不及以往。
而且,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调研发现,在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的仲恺区,由于仲恺大道沿线城市更新工作的推进,城中村自建房拆除,夫妻类的员工只能租住小区用房,住房成本增加,这也导致部分异地务工人员在节后不再返惠工作。
可以说,尤其在惠州传统制造业领域,在疫情防控、城市更新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一线工人“招工难”趋势愈发凸显,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企业产能迫在眉睫。
产业转型升级?技术、研发人才需求增加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并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主动顺应改革趋势,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已是必然选择。
当前,在“一核一带一区”和“双区”建设背景下,惠州正在培育壮大电子信息、石化等支柱产业,做大经济规模,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积极主动作为,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能上下功夫,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增长。
近年来,惠州企业技改工作稳步推进,制造业不断升级,整体用工需求以及用工结构也随之改变。
以TCL彩电产品最大的生产组装制造基地——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从2016年开始正式启动数字化转型之路,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随着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线逐渐应用,企业用工结构也随之升级。
“原来一条生产线需要80名普工,自动化生产线只需要30—40人。”王牌电器人员招聘负责人管勤介绍,智能化生产车间不仅减少了用工总量,也改变了用工结构。“早些年,企业用工规模上万人,现在减少到7000多人;而且研发、技术类等中端人才需求比例增加,目前增长到了35%左右。”
同样,作为惠州智能制造的典型代表,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显现出对中高端人才更迫切的渴望。
在近日举行的2021年惠州市“南粤春暖”暨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会上,利元亨释放出100—200个就业岗位,全部是研发设计类、制造技术类以及管理类中高端岗位,用工全部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
据利元亨招聘主管刘先生介绍,该企业位于惠州市惠城区马安镇,主要为新能源、汽车、ICT三大行业提供数智工厂(设备产线+管理软件)整体解决方案,是一家耕耘高端智能成套装备行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有全球工程师近5000人,研发技术团队超2100人。“我们没有普工需求,最低级别也要求是技术工人。”他说。
随着产业不断升级转型,惠州用工市场对研发、技术人才需求日渐显现。不过,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惠州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对这类专业人才的供应能力有限,人才数量以及人才能力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有待加强。
保障用工?建立异地用工储备基地
企业包机、返岗直通车、省际劳务协作专列……从2月15日至今,惠州通过“点对点”服务,共从河南、云南、贵州、山西等地接返劳动力上千人,保障企业节后顺利恢复生产经营。
3月13日,2021年惠州市“南粤春暖”暨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会举行,来自金融、电子、机械、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的130家企业,带来销售经理、电气工程师、人事助理、技术员、会计文员、操作技工等500多个职位,3000多个就业岗位。
为应对节后企业用工需求高峰,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惠州市人社部门利用多种手段,开展多种方式用工和就业服务。
针对企业“招工难”趋势凸显,惠州市不断拓宽省际劳务、校企对接渠道。日前,惠州市人社局工作人员远赴贵州省黔西南州,以东西部对口协作为契机,加大与黔西南州的就业协作,建立异地用工储备基地。接下来,相关部门还将加强重点用工企业的用工情况监测,开展重点用工企业用工状况分析,研判未来用工需要变化,及时制定解决办法。
此外,高校毕业生也是惠州市关注的重点就业人群。“今年惠州本地高校应届毕业生约1.5万人。”惠州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魏敏介绍,2021年惠州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据悉,全市5所高校(含高职院校)2021届毕业生,加上在外地求学的惠州生源高校毕业生、往年申请暂缓就业的毕业生等,今年预计有3.5万名高校毕业生在惠州就业,比去年增加5000人。
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今年4月,惠州市人社局将开展“人社服务进校园”活动。在惠州市5所高校积极开展政策服务、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就业岗位推荐、创业扶持、社会实践等进校园活动,尤其是支持院校组织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学生在企业完成实习后直接在合作企业就业,实现学生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标准“零”距离对接。
新闻推荐
惠州历史“活化石”难逃岁月侵蚀 千年古城墙沧桑斑驳 昔日英姿如何重振?
惠州府城城墙仅存400米长,保存较好以前,城内居民出城到东江挑水(老照片翻拍)惠阳淡水城墙遗址位于东坡祠下的一段归善县城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