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支农支小 回归本源振兴县域
2020年7月,清远英德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走进田间地头,调查农户需求。受访者供图
县域经济如何走出一条与乡村振兴共振发展的新路子?这是改制后,广东农合机构面临的考题。
改制后的农商行加大支农支小和服务县域经济力度,结合优良传统和现代金融科技,深耕“三农”、细作小微,因地施策巩固农村金融、县域金融主力军的地位。
数据显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和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广东农合机构“改名不改姓,改制不改向”。截至2020年11月末,全省农合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597亿元,较年初增长22.29%,涉农贷款余额5117亿元,较年初增长10.71%,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规模继续保持全省银行业首位、全国农信系统排头兵地位。
●南方日报记者黎华联
从坐等客户到主动出击
保持定力躬身服务基层
“黄老板,年底的物流高峰马上来了。我们今年推出的"肇兴贷"可以帮助你们缓解资金压力。”临近年末,肇庆农商银行信贷经理程博开始逐家走访抓紧营销“肇兴贷”系列。
与他一起穿街过巷的还有全体肇庆农商银行的员工。改制后,由3家农合机构合并组建的肇庆农商银行资本实力不断增强,转变经营思路,以更强的县域经济服务能力应对疫情大考。
如何在改制中保持定力,实现改名不改姓、改制不改向,确保更好地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和地方县域?这是改制后各地农合机构都必须努力寻找的答案。
肇庆农商银行董事长黄东奇有着自己的理解:“农合机构应该通过做精做细、提升服务能力,不断贴近、巩固基层客户。”
躬身服务基层也是新竞争环境下的发展需要。在潮州农商银行董事长杜文看来,在县域以下市场,农合机构具有分支机构多、员工多、产品设计灵活、角色转换快等优势,可以深入做线下业务,更好地弥补金融短板。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农合机构高层已经意识到,坚守农村和县域主战场,回归本源和扎根“三农”,是对主阵地和命脉的守卫。“农合机构必须扎根农村和县域,因为这里有非常稳定的"三农"储蓄和企业客户群。”杜文说。
为此,广东各地农合机构纷纷把“支农支小”“县域金融”提到了战略高度。从2019年开始,博罗农商银行开启了一场历时3年的战略转型。“80个营业网点覆盖了全县所有乡镇,而且通过信用村、金融服务站、自助银行等扩大了基层金融服务辐射面。”博罗农商银行副行长李慧说。
针对性产品逐一被开发,烙上当地产业特色。梅州农商银行在改制后围绕柚子产业链提供多样化的信贷服务,支撑起实现快速发展。“贷款产品围绕柚子产业开展,每年投放量比较大。”梅州农商银行行长黄日海说。
从跑大企业到田间地头
疫情大考下的崭新转身
湛江徐闻县,一排排的养殖场在施工改造。已完成改造的新式养殖场,告别了传统养猪场的熏人味道。养殖场运营方熊氏农业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新斌告诉记者,疫情导致养殖户普遍承受资金压力,徐闻农商银行先后提供的2000万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资金到位可以升级养殖场。预计明年存栏量可恢复到2万头,后年销售额将达到3亿元。”
类似案例在疫情后的广东经济复苏中俯拾皆是。在梅州,主营蔬菜批发的汉光超顺复工复产过程中出现资金困难,当地农合机构发放500万元贷款授信;在东莞,4月初创新推出的“稳业贷”中长期信贷产品,授信额度可达1500万元,推出不足两个月,累计放款已达4亿元,惠及小微企业超百家。
背后是各地农合机构打通“最后一公里”不断下沉金融服务。以肇庆农商银行为例,为了确保无缝对接业务,其结合行政区域及经济布局特点,按照网格化管理原则深耕实体“责任田”。
从大企业到车间、养猪场、种植园,广东各地农合机构改制前后工作场景的变化,折射了农合机构运营模式的变化,也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普惠金融服务不存在“一试百灵”的通用模式,因地施策也就极为关键。
在清远佛冈,砂糖桔是当地农业支柱产业。佛冈农商银行开发“宝桔贷”,配合政府予以贴息的优惠政策,合力推动农户实现规模化种植。
江门台山是珠三角著名的“鱼米之乡”。台山农商银行开发“渔家贷”,每户渔民最高授信50万元信用贷,利率优惠。
梅州五华,五华农商银行总体授信1.2亿元用于支持横陂足球小镇发展,这些信贷资金主要用于商铺、酒店、办公楼建设。
在潮州,针对集体土地抵押担保难题,潮州农商银行基于本地特色,创新“集体土地+三品+三表”模式,推出种养贷、客栈贷等10款新产品,打造特色鲜明的“潮·精品”品牌。
“网点扎根村里,员工来自当地,产品结合地方特色。”台山农商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陈军营认为,各地农合机构对当地信用状况比较了解,扎根地方、因地制宜就是农合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从依赖抵押到创造场景
破解长尾瓶颈有新方法
传统信贷服务面临成本高、难度大、触达不足、服务效率低等桎梏,如何突破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下的普惠金融发展瓶颈?
在惠州博罗,田间地头活跃着这么一支金融服务队伍——他们背着橘黄色的小挎包,挎包上印着“博罗人民自己的银行”,日复一日走乡串户,用脚步勾画出遍布博罗县2858平方公里的金融服务区域图。
各地农合机构以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
开展与农业生产经营周期相匹配的流动资金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业务,是探索的方向之一。梅州农商银行的“柚农贷”在春天发放年度贷款,购置用于生产的材料,9月后农民完成柚子销售回款,就开始收回贷款;徐闻农商银行在向养猪场提供贷款额度之后,一方面及时跟进客户的生产运营情况予以贷款支持,一方面根据生猪养殖的周期确定偿还时间。
农户和小微企业在贷款时普遍存在抵质押物少、财务不规范、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德庆农商银行正在与当地政府沟通,通过引入风险补偿机制解决种植农户的贷款缺乏抵押物的问题。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创新渠道之一,肇庆农商银行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模式增加授信额度,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金额就达1500万元,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利用数字化手段解决传统经营模式下的普惠金融发展约束,南海农商银行先后自建了中间业务、电子渠道、内部决策、数据仓库及大数据等50多个特色系统。
但如何构建属本土的、独有的场景,成为改制后农商行深度思考的课题。清新农商银行战略定位为区域领先的数字化“新银行”,通过单个农商行科技能力与省农信联社科技能力的融合,全面提升数字化能力。如今,清新农商银行正在开发推进建设的数字农贷平台,将借助IFC国际农贷经验和阿里蚂蚁金服的数据库、模型,以清远鸡作为切入点开发小微贷的批量发放技术。
“未来3年,我们要发展成为整个区域领先的数字化新银行。”清新农商银行董事长林力如是表示。
数据
截至2020年9月末,全省农合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496亿元,较年初增长20.85%,涉农贷款余额5110亿元,较年初增长10.65%,服务实体能力显著提升,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规模继续保持全省银行业首位、全国农信系统排头兵地位。
记者手记
巧借外力练内功
县域金融显身手
普惠金融之路任重道远,线上面临互联网金融的压力,线下对抗大银行的竞争,农合机构该如何结合盈利性和普惠性,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和商业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肩负起服务城乡的历史重任?
在广东,我们看到两个解决思路:一方面,农合机构可以借助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服务和创新信贷产品能力,以更接地气、更场景化、更个性化的产品弯道超车;另一方面,在运维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弥补短板,快速提升自身的经营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对于完成改制的农合机构来说,要充分发挥自身与“三农”、县域、基层联系密切的优势,成为整个金融体系对接基层的神经末梢。记者调研了解到,农合机构可以打造面向基层和中小微企业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平台,通过与国有大行产品补充、渠道共享等合作,丰富金融产品,打开获客和留客渠道。同时进一步丰富普惠金融服务内涵,提升综合化经营水平,增强把金融活水引流到农村、县域的能力。
新闻推荐
受委托,我中心对博罗县罗阳镇环城路46号综合大楼东至西第三间门店(第二次降价)及第四间门店(第二次降价)进行挂牌出租。本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