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职业差评师”出没,监管部门和平台都要硬起来

南方都市报 2020-11-19 05:55

短评

据澎湃新闻报道,“职业差评师”现象存在于各大电商平台和餐饮外卖平台,有的利用平台的评分规则和店主对差评的恐惧心理,实施敲诈勒索;有的活跃在QQ等社交平台的群里招揽客户,提供“刷评”服务,如收费替人打压竞争店铺,不到1000元即可购买30个左右的“差评”。

报道显示,职业差评师均为有组织“作案”,给竞争对手买差评只需花费几元一条,但被盯上的外卖店想“破财挡灾”却会被索要上千元。一名于10月中旬在广东惠州开设外卖专送店的店主,10月下旬就集中收到差评,差评多与食品卫生问题有关,当晚即有人添加其微信,称需1200元才可删掉差评,店主拒绝后次日又收到7条差评,删评价码亦从1200元升至1800元。因评分下降将严重影响接单量,店主选择暂时关店。这位惠州的店主拒绝被勒索,但贷款12万元开的外卖店生意大受打击,而有位于广州的店主则选择费1300元删评“破财挡灾”。

职业差评师并非新生事物,有评价体系的平台就有可能滋生职业差评师,网店店主曾一度深受其害。但需要注意的是,职业差评师不仅切实损害商家利益,也会令评价失效,导致用户无法通过评价判断店铺真实情况,间接损害用户权益,并最终令评价体系公信力受损,影响平台的长远发展。

职业差评师这一灰黑产业,就像是寄生在外卖平台上的寄生虫,吸着商家、用户和平台的血,只肥了自己的钱包。无论是为了维护合法经营的商家、作为消费者的用户的权益,还是为了平台自身的发展,平台都必须有所作为。而针对职业差评师的敲诈勒索行为,监管方更是责无旁贷。

然而,现实却是,监管方存在缺位,平台对此束手无策。

前述两名不同地区却有着相似经历的店主都选择了报警,却都未能立案。惠州警方给的理由是未达到涉案金额2000元的立案标准,而广州警方给出的理由是因店主只有转账记录无电话录音证据不足。这并不代表监管方对此就束手无策,相反,对于新兴行业出现的新问题,监管方应与时俱进,改变监管方式,不让违法犯罪者逃离法网。例如,与外卖平台建立联系,以此为监管通道打击职业差评师团伙。

当然,要切实解决职业差评师问题,最需要作出反应、也最有可能建立有效机制的,是外卖平台本身。对于此事,有外卖平台回复,“目前设立了专门的运营团队对评价进行审核处理,但治理难度较大,建议店铺在向平台反映的同时,报警处理。”报警是必须的,但平台的责任也难以推卸。平台可能认为职业差评师对平台造成的影响不大,缺乏打击他们的动力,这完全是个误解。需要明白的是,一个评价体系要有效运行,必须有抵抗故意差评的能力,这也是风险控制的一部分,职业差评师令外卖平台的评价体系失效,最终影响的是外卖平台的公信力,从而导致店主和用户流失。外卖平台可参考电商平台的程序,建立申诉机制,通过举证凭证要求等培养用户在平台上沟通的习惯,在使用大数据识别“黑号”与职业差评师行为模式的同时,引入客服人工审核案例,甚至对职业差评师提告。同时,与监管方建立共同监管机制,力求最大程度地保障评价体系的有效运行。

打击专业差评师,建立防护机制,是为了商家,为了用户,也是为了平台本身的长远发展。这是有评价体系平台的必经一战,也是监管方在保障公民权益、维护法纪的道路上必须直面的一役。

新闻推荐

不变的承诺 惠州仲恺高新区第八小学落成暨移交仪式顺利举行

11月17日,隆生企业正式将仲恺八小整体移交给仲恺高新区管委会,图为仪式现场。图片由隆生企业提供11月17日上午,惠州仲恺高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