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秋季黄蜂伤人高发专家提醒:野外作业应警惕,被蜇伤尽快去医院诊治

东江时报 2020-10-29 08:48

秋季是黄蜂活跃季节,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筑巢速度加快,在觅食过程中,黄蜂对人的惊扰异常敏感。近日,有多位农民老伯就因不慎接触到蜂巢而被蜂群攻击蜇伤,险些丢了性命。

病例回顾

老伯不慎接触蜂巢遭蜂群攻击

林伯是博罗某村的农民,日前,他上山干农活的时候,不小心在杂草堆中踩到了一个黄蜂窝,顿时密密麻麻的蜂群涌出,林伯见状边逃跑边驱赶黄蜂群,然而仍然抵不住蜂群攻击。跑出几十米后,林伯全身上下几十处已被黄蜂蛰伤,伤口红肿疼痛。下山后,林伯到当地卫生院就医,医生给林伯进行输液等治疗,然而林伯逐渐又出现酱油色尿、皮肤瘀斑等病情加重的症状,于是转院到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进行急救。

林伯被送入急诊抢救室时,身体已经非常虚弱。护士给林伯进行吸氧、心电监护及输液等抢救治疗。急诊外科医生朱俊逸给林伯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发现他全身几十余处蜂蜇伤口,创面见脓点,伴皮肤红肿发硬,多处皮下出血,四肢浮肿。随即,护士给林伯进行了抽血化验,各项检验报告数据均不容乐观:

1、谷丙转氨酶ALT:3209 U/L(正常为9-50 U/L,提示肝功能异常)

2、谷草转氨酶AST:9149 U/L(正常为15-40 U/L,提示肝功能异常)

3、肌酐Creat:239 umol/L(正常为62-106 U/L,提示肾功能异常)

4、肌酸激酶CK:28920 U/L(正常为40-200 U/L,提示肌肉细胞损伤)

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80秒(正常为28-41秒,提示凝血功能异常)

这些危急指标提示,蜂毒已经导致林伯出现肝、肾、肌肉系统、血液系统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严重。最有效的救治方法就是进行血浆置换术和床边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确定方案后,医生立刻将林伯送进了急诊重症监护室,进行了两次全身2000毫升的血浆置换及多次的床边血液透析,将体内的毒素排出,目前,林伯仍在重症室监护治疗中。

无独有偶,周伯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他在自家楼房打扫杂物间时,不慎打翻一个黄蜂窝,也是遭遇蜂群蛰咬,蜂毒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现也同在重症室监护治疗中。

专家分析

为何蜂毒能导致病情如此严重

为何小小黄蜂竟然如此剧毒?能导致人体多器官功能障碍,还要将全身的血浆置换?我们来听听该院急诊医学科主任王国标的解析。

王国标指出,蜂蛰伤是一种生物性损伤,是被蜂尾蛰伤后,毒液注入人体,或伴刺留皮内所致。蜂毒因蜂种的不同而成分各异,主要成分包括生物胺类、多肽类、激肽类和酶类。毒素注入人体,致毒机制复杂,可引起局部反应和全身症状。在局部可发生剧烈疼痛、麻木、水肿、局部神经麻痹等症状;而蜂毒进入患者体内后可引发急性过敏反应、血管内溶血、横纹肌溶解、凝血功能异常、急性肾功能衰竭、肝脏损害、心脏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多脏器功能损害,危及患者的生命。

其实,蜂蛰伤病情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蜂毒的种类以及进入人体的剂量。少处蜂蛰伤可引起局部反应,多处蜂蛰伤可迅速出现全身中毒反应,同时相继出现肾、肝、心、脑及肺功能衰竭。林伯全身上下几十处伤口,中毒量大,所以导致多系统受累和多器官功能损害。

王国标表示,蜂毒中毒的治疗包括局部治疗、全身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及血液净化治疗。治疗性血浆置换能快速高效地清除蜂毒素,所以毒蜂蛰伤患者应及早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清除血液中的蜂毒以及与之相关的病理成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

专家建议

野外作业应警惕蜂蛰伤

“近一个月来,该院急诊科接诊了近10例蜂蛰伤患者,轻重程度不一,大家应该引起重视,做好防范。”王国标说。

我国蜂类约有200种,蜇人的蜂主要为蜜蜂、黄蜂(俗称胡峰、马蜂)、大黄蜂(牛角蜂、三眼针)等。黄蜂体型、毒性均远远大于蜜蜂,更易引起重度蜂蛰伤。每年8~10月是为繁殖期.攻击性最强。蜜蜂刺有倒钩,仅蛰1次,蛰后毒囊残留并持续释放毒素;黄蜂刺不带倒钩.可反复蛰刺人畜,毒性强于蜜蜂,攻击性、护巢欲望强于蜜蜂。

另外,王国标提醒,秋季是黄蜂伤人的高发季节,主要是因为黄蜂在秋季进行交配繁殖、筑巢产卵,需要大量摄取食物。而秋季黄蜂觅食相对困难,常常出现在人类的生活区域寻找食物。此时黄蜂的性情也变得暴躁,对惊扰异常敏感,如果有人干扰到它们的正常活动,它们就会聚集起来对人进行攻击。

“因此,市民朋友们户外活动或野外作业时,应注意个人防护,穿长袖衣裤,尽量避免在有蜂巢的树下休息。”王国标提醒,如遇蜂群,应尽快避开,保护好暴露的身体部位,尤其是头面部,可蹲伏不动,不要迅速奔跑,更不要反复扑打。一旦被蜂蜇伤,应先简单地处理伤口:蜜蜂毒液呈酸性,伤口可以用肥皂水涂抹,而黄蜂的毒液呈碱性,伤口可以用食醋局部涂抹;有毒刺遗留时先小心拔除,可用针挑拨拔除或胶布粘贴拔除,不能挤压,局部用拨罐方式吸出毒液,切忌用手抓挠蛰伤部位,以免毒液扩散和皮肤感染。患者应尽快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正规诊治。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智聪

通讯员谢梓歆

新闻推荐

博罗积极对接“丰”字交通主框架,谋求交通串组团拓空间带产业建新城 构建大交通跑出发展新速度

双龙大道。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通讯员李小乐摄博罗再添两条交通“主动脉”!9月21日,博罗县江南大道、双龙大道相继通车。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