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粤港大营救中转站 今成红色旅游打卡点 惠州东湖旅店有望入围“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位于惠城区桥东街道的东湖旅店。
廖安祥后人向东湖旅店捐赠廖安祥遗物及珍贵的书籍资料。
通讯员供图
东湖旅店内港九疏散委员会核心成员雕塑。
被营救的部分文化名人和爱国民主人士展示墙。
党员在东湖旅店开展体验活动。通讯员供图
“被东湖旅店的小洋楼外观所吸引,我们走进去参观,才知道惠州竟发生过如此惊心动魄的营救故事,令人震撼。”10月21日,市民刘女士和丈夫闲来无事,沿着桥东水东街朝上塘街散步,发现了隐藏在闹市之中的东湖旅店。
这里曾是粤港秘密大营救的惠州接送站。1941年12月,香港被日军攻陷,因避难而困在香港的800多名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深陷虎穴、命悬一线。次年1月,粤港秘密大营救上演,惠州东湖旅店成为重要的中转站之一,包括茅盾、廖沫沙、韩幽桐、胡绳、张友渔、邹韬奋在内的100多人,在它的庇护下沿江北上,陆续抵达河源老隆、韶关等地。
作为粤港秘密大营救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东湖旅店建筑是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经过修缮的东湖旅店被打造为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于2019年1月底开门迎客,全面展陈秘密大营救历史。至今,东湖旅店接待国内外游客7万多人次,成为惠州10个重点红色教育基地中最热门的“打卡地”。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2020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宣传推介活动”初评会上,由惠城区委宣传部推送的“东湖旅店——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从来自全国各地的95项案例中脱颖而出,并将参加终评会,有望入围全国“十佳”案例。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糜朝霞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除署名外)
历史钩沉
曾是粤港秘密大营救惠州接送站
位于惠城区桥东街道的东湖旅店最开始并不是一家旅店,而是民国时期惠州商会会长翟雨亭的私人别墅。它建成于1935年,建成之初占地近千余平方米,前庭后院,构造别致,是惠州最早的欧式建筑。
1940年,日军侵占惠州时烧毁了大量房屋,致使城内大多数酒店旅馆无法正常营业,翟雨亭便把自己的别墅改为东湖酒家,后称“东湖旅店”,并一直沿用至今。
即便放在今天,与周边的高楼大厦和旧房子相比,东湖旅店依然别具一格,别致而典雅,古朴的青砖墙和绿色的琉璃瓦错落有致,虽然已走过85年的历史,依然无法掩盖其当年的风光和气派。单从外观上看,很难把它与中国抗战以来一次最伟大的抢救行动联系起来。
1941年12月8日,日军侵占香港,封锁了港九交通要道,并在香港进行地毯式搜查。抗日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及家属800余人受到搜捕。为了保存抗战的有生力量,次年1月,一场争分夺秒、惊心动魄、斗智斗勇的粤港秘密大营救上演。
“作为香港秘密大营救惠州站,地下党党员卢伟如以香港昌业公司老板的身份住进了东湖旅店,柳亚子、张澜、何香凝、邹韬奋、茅盾等著名人士都曾入住。”参与撰写东湖旅店布展大纲的惠州市作协主席陈雪介绍,当年,廖安祥带着廖承志的密令来惠州开办“源吉行”,秘密协助卢伟如开展工作;茅盾夫妇烹饪的“风味鸡”年饭开张了;陈永与邹韬奋常常演绎“早出晚归”的故事。
在这场大营救中,100多位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从宝安白石龙转移到惠州,其中大部分人入住东湖旅店,再沿江北上抵达老隆、韶关等地。这场悄无声息又震惊中外的秘密大营救行动,历时200余天,行程2万余里,遍及十几个省市,没有一人走失和被捕,被茅盾评价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保护利用
开馆以来接待国内外游客7万多人次
作为粤港秘密大营救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东湖旅店建筑是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由于翟氏后人外出,该建筑周边不断被其他建筑占用,仅存西院南、北房各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
现在的东湖旅店楼高3层,占地面积31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较好地保存了当年的风貌,为后来的“活化”利用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近年来,东湖旅店的保护开发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2017年3月,惠州市惠城区政府完成对东湖旅店的收购。2018年,惠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东湖旅店”保护利用工作,由惠城区具体负责实施。2019年1月30日,被打造为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的东湖旅店开门迎客,全面展陈秘密大营救历史,成为惠州又一处革命史迹和红色教育基地。
东湖旅店馆长袁美霞向记者介绍,陈列馆以秘密大营救为历史背景,分为营救之路(一楼)、转移惠州(二楼)和党旗高扬(三楼)三大展区,采用文字讲述、图片佐证、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绎等方式,其中实物达156件(含书籍、书信),真实再现了当时秘密大营救的惊险场景、英勇事迹和动人故事。
“陈列馆的展览面积虽然不大,但内容很翔实,尤其是实物非常多,民国时期的电话、手枪、鱼雷、手雷都有展出。”市民刘女士表示,比起图片和文字,这些实物更能让我们真实地感知当时的战争境况和营救历史。
记者在现场看到,廖承志的“惠州诗草”,邹韬奋的“早出晚归”,廖安祥的“源吉行”,茅盾夫妇亲自烹饪的“年夜饭”,港九疏散委员会的“周密部署”等故事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
值得一提的是,陈列馆二楼大厅“年夜饭”场景外设有一块电子阅览屏,从故事、人物、小吃三个角度讲述了大营救行动惠州中转站的一些趣事,如廖安祥的新店“源吉行”开张、古城商家迎“贵客”、东江历险长留念、茅盾夫妇的“风味鸡”,让观众在感受大营救惊心动魄的同时,重温他们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革命友谊。
在2019年“七一”建党节期间举办的“红色记忆穿越惠州”徒步体验活动中,1417个党组织、9543名党员来到东湖旅店打卡。东湖旅店的知名度由此迅速提升,成为惠州市发展较快的红色文化旅游新高地,并吸引了众多汕尾、深圳、河源和肇庆等地的单位和游客,前来追寻红色记忆,汲取精神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开馆以来,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万多人次,其中不乏当年被营救的文化名人之后以及参与营救行动的东江纵队老战士后人。
袁美霞介绍,去年,连贯、杨康华、胡绳、乔冠华、刘少文等人的后代,来到东湖旅店缅怀父辈、重温历史。其中,“梅州大侠”廖安祥的后人以及惠州负责营救任务的卢伟如的后人,还向东湖旅店捐赠了父辈的遗物及珍贵的书籍资料,丰富了实物资料,提升整个陈列馆的展陈品质。
活化升级
将以杨启明故居为载体打造二期项目
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东湖旅店闭馆近4个月。袁美霞说,东湖旅店抓住这一空档期进行服务升级,新增了语音讲解的功能,观众扫描导览牌上的二维码即可听取讲解。该功能在“东湖旅店”官方微信公众号同步上线,游客在家打开公众号就能倾听语音讲解。
此外,东湖旅店还适时推出了“闭馆不打烊在线听故事”活动,一共14期,由讲解员在东湖旅店现场录制视频,在线讲述东湖旅店的故事,让游客不用亲临东湖旅店就可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记者注意到,在东湖旅店的招牌下方,悬挂着多块牌匾,其中两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东湖旅店已与惠州市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华侨中学达成共建协议,成为两所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与东湖旅店相距不足百米的华侨中学,去年4月成为首家共建学校,学校课外实践、美术写生、新团员入团仪式等活动纷纷来到东湖旅店开展,希望在师生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东湖旅店还从华侨中学选拔出8名优秀学生,经过培训,他们成为首批学生志愿讲解员,并于去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正式上岗,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
除了吸引学生和游客走进来,东湖旅店还通过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等宣讲活动走出去,向更多人推介粤港秘密大营救这一革命历史故事,将红色基因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袁美霞表示,东湖旅店接下来将常态化开展进校园宣讲活动,计划每月开展三至四期。
东湖旅店坚持修缮保护与活化升级并举,在革命文物维修保护、展示传播、社会教育、文创旅游等方面积极探索,荣誉也接踵而至。日前,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2020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宣传推介活动”初评会在北京召开。由惠城区委宣传部推送的“东湖旅店——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从来自全国各地的95项案例中脱颖而出,并将和其他入选的19个案例一起参加终评会,有望入围全国“十佳”案例。
东湖旅店还将参加专家评审、媒体采风和网络投票等终评会环节,并以东湖旅店的秘密大营救历史为背景拍摄一则专题宣传片,不断拓展东湖旅店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参与度。
记者了解到,东湖旅店在提升完善一期项目的基础上,将开发打造二期项目,初步选址仅一街之隔的杨启明故居。记者在实地走访中看到,杨启明故居为三层高的筒子楼,青砖灰瓦,建筑面积比东湖旅店还大一些,目前仍在闲置之中,亟待活化利用。
陈雪向记者透露,为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省委宣传部组织撰写的《红色广东丛书》(共八部)将于明年集结出版,其中《穿越封锁线——粤港大营救始末》一书由他编著,约20万字,将重现粤港秘密大营救这一历史传奇,其中就包括东湖旅店作为惠州中转站的光辉故事。
陈雪表示,届时,观众走进东湖旅店,观看专题宣传片后,再一一浏览陈列馆的展陈资料,还可以坐下来细读《穿越封锁线——粤港大营救始末》,全方位、多维度地了解这段光辉历史。一个陈列馆,一则宣传片,一本书,形成强有力的宣传矩阵,将向更多人推介惠州的红色文化,打响惠州红色旅游品牌,极大地提升惠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故事
当年被营救文化名人在惠州过年
茅盾夫妇为大家烹饪风味鸡
1942年2月14日,大年三十的深夜,第一批文化名人装扮成从香港逃难来的有钱人,在交通员的带领下悄悄从淡水茶园来到了惠州,其中包括茅盾、张友渔、胡风、廖沫沙等20多人。大家走了90多里路,到惠州时已是深夜,卢伟如和陈永在东湖旅店为他们接风洗尘。由于他们赶路太过疲乏,吃完饭后不一会儿,就传来阵阵酣睡声。
第二天,卢伟如提出安排一部分文化名人住到不远处的“东和行”,以免人员太集中、嘈杂引人怀疑。“东和行”是农工党人开设的,与我党有统战关系,廖承志在路过惠州时曾作出安排,请他们协助营救工作。
卢伟如安排陈永负责每天到“东和行”照顾文化名人,并特别交代他们都在店里食宿,等待雇船前往河源老隆。由于战争的影响,“东和行”已不营业,住宿条件很差,大家住进去以后,只能睡楼板,但毫不介意。
由于战乱年代,物资匮乏,天气又特别冷,卢伟如好不容易买了两只鸡和两条鱼,来给大家过年。大家见到这些食物高兴得欢呼起来。茅盾先生说他的家乡有道名菜叫“风味鸡”,夫人孔德沚会做。于是,茅盾夫妇亲自下厨为大家烹饪“风味鸡”,做的时候配以姜、醋、萝卜、茴香等调料,以炸、烧和收汁为烹调特色,和广东名菜白切鸡是完全不一样的做法。
大年初一,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20多名文化名人围坐在一起,开心地吃了一顿团圆饭,加上陈永之前设法弄到的一些酒,于是大家边吃边喝边聊,气氛热烈,寒意尽消。
在如今的东湖旅店,观众就可以看到文化名人在“东和行”吃大年饭的场景。两个铜人雕像便是茅盾夫妇,手上捧着的菜肴是他们亲手做的“风味鸡”。
在惠州过的这个春节,给文化名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们在回忆文章中说“这是继白石龙那顿狗肉之后又一次吃到鱼肉,更是一顿令人终身难忘的大年饭”。
■观察眼
以大营救为背景
打造红色文化游径
受制于展陈面积不大,老城区交通不便,在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之外,如何讲好粤港秘密大营救的故事,成为东湖旅店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的突破点。
笔者认为,为更好地活化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惠州文旅部门可以粤港秘密大营救为背景,从惠城区、惠州市和粤港两地三个层面分别打造3条规模不一的红色文化游径,以“重走长征路”为标杆,打造一个红色旅游新品牌。
在惠城区,以东湖旅店为龙头,串联周边的中山公园、东江革命纪念公园、廖承志故乡园、邓演达纪念园等红色资源,打造一条极具惠州特色的红色文化游径。在惠州市,沿惠阳淡水、茶园到惠城东湖旅店,打造一条惠州境内的“秘密大营救之路”,助推当地红色经济的发展,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放眼粤港两地,惠州可联合香港、深圳、河源、韶关等城市,策划推出“粤港大营救红色文化游径”和“重走粤港大营救之路”大型主题活动,共同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与此同时,红色资源不仅是一种文化旅游资源,更是一种教育资源,其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与力量,对后人可起到心灵上的震撼和思想上的升华作用。东湖旅店应挖掘出更多鲜活有趣的革命故事,吸引更多学生群体走进来,开展主题教育、校外实践或者研学旅行,在他们心中根植中华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新闻推荐
惠州市通过省级节水型城市验收评审力争2022年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扫码看更多内容惠州日报讯(记者邱若蓉特约通讯员赵丽霞)惠州市又添一张城市新名片,惠州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通过验收评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