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浓意满月光饼□苗理洁

惠州日报 2020-10-03 08:43

虽然社会在变迁,但走过百年光阴的公庄月光饼,依旧保留自己手工制作的朴素纯正、香味四溢。在人们陶醉它独特的香气和美味时,背后又蕴含着他们怎样的情怀和执着?

古郡博罗有古镇公庄,那是坐落在罗浮山下一块肥沃的土地。村庄至今还沿袭古老的习俗——农历八月十五设香案、祭拜月神娘娘。人们用最虔诚的心奉献祭品,有应季的柿子(事事如意)、花生(生生不息)、柚子(又叫禄柚)等。这些祭品中,月饼自然担当主角。公庄人称月饼为月光饼,每年这个时候,月光饼如同一块磁铁,吸引着人们从四面八方返回家乡。

家乡没有车水马龙、摩天大厦,却有着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景致:池塘静谧,秋水微澜;竹影摇曳,虫蟋歌唱。中秋明月似大银盆悬挂空中,将万般清辉洒向大地。月上中天,男女老少聚集屋前地堂(门口),迎接庄重时刻。宽敞的地堂,是拜月的好地方。由家中长辈领头燃烛点香,小辈尾随效仿。人们向着月亮双掌合十,心随愿想——感激月亮带给天地四季的清亮,感激日清月丽轮回交替,庇护世间万物繁衍、生长。祈望家如月圆满、人月两团圆。出门归家的游子,此时还会文绉绉念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祭拜之后,众人观赏月色,分食月光饼,其乐融融。

乡村的孩子还比城里的孩子多了携灯夜游的乐趣,这是千年老传统了。他们提着灯笼,嬉笑耍闹,围着房前屋后打圈圈,嘴里唱着老辈口口相传的童谣:“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有粒珠,打扮秀才去读书……”

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公庄,代代出人才。改革开放后,他们中许多人通过努力打拼,实现了事业有成的理想。而此时的他们,品尝着月光饼,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世上食品万万千,唯有月光饼叫人如此怀念,为什么?因为那是家的味道。

家的味道吸引多少人舟车劳顿归来,令多少人魂牵梦萦、泪洒衣襟?公庄梅洲围制作月光饼的陈小强师傅体会尤深。中秋前一两个月,他的微信已陆续收到月光饼的订单,有远在北京、上海的客户,有近到深圳和香港、澳门的客户;有公庄本地人,也有外地人。陈师傅心里明白,如今中国人不愁吃穿,中秋节因公无法休假的人,百里、千里之外订他的月光饼,为的是团团圆圆。家,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温馨宁静的港湾。

在2020这个不平凡的年份,不仅陈师傅,想必每个中国人对家的感知更多了一份感激和依恋。在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我们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才有了全国人民团圆的中秋。有国才有家,今年中秋恰与国庆共日,品月光饼为家国同庆。

朴实无华的月光饼,集家乡的山水浓情、蓄“大地餐厅”的原生之气。它携带着田野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那些炒熟的糯米、研碎的炒花生以及炒香的芝麻、杏仁、瓜子仁等,还有甘蔗熬制的糖浆,经做饼人的巧手,最终制成满月的形状,寓意合家团圆、幸福安康。人们适时泡上一壶茶,将月光饼切成薄如云片糕的模样。慢慢品,细细嚼,之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从陈小强家庭作坊这个中秋用去五、六千斤糯米的数据,可知人们对月光饼是多么情有独钟。哦,家乡的味道,来自大地的馈赠,来自上苍的爱抚,怎不叫人深深念想。

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陈小强,是土生土长的公庄人,耳闻祖父民国时期做饼的困苦和父亲抗战时期做饼的艰难,始终坚守诚信,才有了至今百年的传承。从小目睹长辈做饼,他早已熟记在心。陈小强比长辈幸运,他赶上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时机。政府支持和鼓励个体户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令他无比兴奋:可以理直气壮传承阿公和阿爸的手艺,让更多人品尝公庄传统的月光饼。所谓传统,就是不用添加剂、防腐剂,坚持老辈人的技艺,原汁原味制作。这是祖父和父亲生前谆谆叮嘱他制作月光饼的原则和底线。如今,陈小强已注册“公庄陈师傅”商标,公庄月光饼的信誉,随时代的风,飘得越高越远。

朴素纯正、香味四溢的公庄月光饼,就这样承载着做饼人和食饼人的情感和缘分,荡荡悠悠走过百年光阴。在人们陶醉它独特的香气和美味中,讲述着老百姓中秋节的故事,刻画着芸芸众生的烟火人生……

新闻推荐

零距离探警营博罗县公安局警营开放日活动人气旺

武器装备码上看惠州日报讯(记者朱丽婷李燕文贺小山通讯员张志新雷阿卉)帅气逼人的特巡铁骑展示、激情四射的擒拿格斗攻防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