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座谈会在惠州博罗举办,“博罗模式”备受关注文明实践守护传承兼顾 千年博罗古韵今风交融

羊城地方 2020-09-27 11:27

在田间开展的文明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农耕文化

博罗县石坝镇三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经常开展各类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统筹策划/陈骁鹏马勇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李海婵陈骁鹏

通讯员刘智慧

今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座谈会在惠州博罗举行,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明办负责人齐聚一堂,加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交流和经验总结。

作为这场全国性会议的举办地,博罗县为何备受瞩目?时间回到2018年8月,博罗被列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今年5月被定为全国10个重点联系县(市、区)之一,成为了全市乃至全省的文明实践“领头羊”。追根溯源,这离不开当地对优秀文化基因的坚守。作为广东四大古县之一,博罗在2000多年的岁月更迭中,始终传承着岭东雄郡优秀文化的“根”与“魂”。试点工作以来,博罗更是活化、活用千年文化宝藏,呈现出古韵今风交融的风格特色,这在全国范围来看,具备借鉴价值。

博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只是一个开始。惠州正以点带面深入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全域创建全覆盖,惠东县列入第二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龙门县惠城区列入广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示范县(区)……惠州文明建设久久为功,必定可期。

陈孝女祠开讲

文明实践活化活用千年文化宝藏

“我们为什么称陈孝女‘姑婆妈’”、“龙华姓陈的都是陈孝女的后人吗”……在龙华镇千年的陈孝女祠,经常组织开展“传承孝道文化弘扬孝道传统”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宣传员边带领群众参观陈孝女祠,边述说陈孝女的历史故事,互相讨论互动,向老百姓们讲述了孝道文化对一个家庭乃至对社会的重要性。

龙华镇拥有悠久的历史,“陈孝女”传说流传至今。南朝大同二年(536年),陈孝女因其“感藕生莲”孝事闻于梁武帝,被赐以“孝诚第一”,表为孝女,广州刺史萧誉立祠于龙华寺侧,距今有1500多年历史。据《博罗县志》记载,在整个清代,每每乡人遭遇水旱疾疫,都会到陈孝女祠进行祷告。诸路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孝女之名垂芳千古。以“孝”立专祠,在整个广东来说也是极少见的。

“百善孝为先,陈孝女的故事影响了一代代龙华人,是龙华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据当地负责人介绍,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越来越重视挖掘本地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龙华镇本土“陈孝女”传说被活化活用,使“孝道”提升到“移风易俗”的基层治理层面,为千年孝道美德传播注入新时代活力。

在发挥千年古县、红色热土、中医宝地等独特文化优势的同时,博罗还创新形式,让微言大义传播于乡音,如以乡村振兴为题、本土方言为调,全域编写传唱“一村一歌”。博罗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已创作完成村歌100余首,脍炙人口的村歌已成为博罗不少村庄的“名片”,代表了这些村子的文化符号,深受群众欢迎,接下来将力争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完成全部创作任务,实现村村有村歌、人人唱村歌。

由此可见,在博罗,理论宣讲“沾着文化味、泥土味,透着芬芳香”。试点以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各类宣讲5162场次,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点赞。在宣讲载体上,博罗县在全县378个村(社区)全面开通接地气的乡村大喇叭,用乡音即时、精准地传递党音,让党的创新理论天天见、天天深、全覆盖。

村民捐献文物

老百姓成为文明实践活动的主角

博罗拥有3000年前的缚娄古国文明,2000多年的文明古县历史。新时代文明实践唤醒了根植于群众内心深处的岭东雄郡文化基因,文化底蕴转变成群众文化自信的底气。值得注意的是,老百姓自发探索文明实践方式方法,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角。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在博罗园洲梅花墩窑遗址调研时,见证了这一幕:土生土长的田头村村民冯有兴匆匆赶回家,将珍藏多年的六件文物现场捐献给园洲镇文化馆,站长莫树华兴奋地双手接过,欣喜之情难以言表。

六件珍贵的文物出土于梅花墩窑址,这是一处以夔纹为主的文化遗存,也是经正式考古发现的、广东为数不多的春秋时期遗址,根据对出土陶片和瓷的年代测量,其平均值在距今2800年(春秋早期)左右,也是博罗千年文脉的有力佐证,意义重大。

莫树华介绍,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来,一直发动群众力量,收集遗留在民间的文物。目前,文物已妥善保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并计划对外展出,让当地丰厚的历史底蕴传播到基层社区,传播到百姓身边,切实让文物“活起来”。“能够摆出来,让更多人看到,真是一件好事!”冯有兴朴实地说道。

像冯有兴这样以实际行动支持文明实践活动的群众不在少数。在长宁镇新江村,姚苑开吃过晚饭后照例走出家门,散散步、跳跳广场舞。自从新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以来,这里就成了她和众多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大家纷纷走出家门,跳广场舞、打篮球、散步,或到屋内看看书、下下棋……休闲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作为新江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的一员,热心的姚苑开不仅积极参与村里组织的各项文明实践活动,还不时充当“和事佬”的角色,帮助姐妹们化解家庭矛盾。“生活充实了,心态平和了,集体感更强了,村风民风好多了。”说起村里的变化,姚苑开满脸笑容。

“村里搞建设都是为了大家好,我也是受益者之一,让点地又何妨?”在湖镇镇横光村,村民邱启贞把家门前的空地无偿提供给村里作为公共绿地,并将自家的一间小瓦房拆除了,修建成一个休闲小亭。而在泰美镇,村民张燕青加入了村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小分队,自愿参与村里环境整治工作:“把村子扮靓,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我们当然要参加了!”

在博罗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少村民自觉拆掉围墙给村道让路,有的自觉让出门前空地作为公用,还有的自愿出钱出力参与集体劳动……每一个人的生动蜕变,激活一个个社会细胞的活力,激荡一个个村庄的变革,牵动一座城市的发展。截至今年9月,博罗县有志愿者20万多人,占常住人口的18.9%,经常性开展活动的镇、村比例达100%。

建设实践基金

助力志愿服务精准对接民众需求

每天下午,博罗多所学校在放学后的教室里,依然坐满学生,他们或是奋笔疾书赶着作业,或是默默读书……众多博罗学生家长终于告别了16:30向单位请假、急匆匆地赶来校门口接孩子的困境。

过去,“留守儿童课后无父母照看”“农村儿童暑期无去处”“困难儿童素质教育缺失”等问题难以解决。为此,博罗县利用文明实践站、所等场所免费开展“四点半”课堂、“乡村学校少年宫”、“第二课堂”、“暑期夏令营”等活动,赢得了广大家长们的点赞。

诸多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得益于博罗大胆探索建设的基金“活源泉”。据介绍,在2017年成立公益创投资金的基础上,博罗于2019年创新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并于2020年7月进一步升级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与以往不同的是,基金会抛开了“政府搭台、政府唱戏”的工作模式,其来源主要包括各级财政支持的“种子资金”和企业支持的“公益资金”。目前,基金会已到账3500万元,已使用1100万元。

每一笔基金都用在“刀刃上”。通过“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等调研活动,博罗摸清群众需求“十心愿”,让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比如,在长宁镇客家婆工业旅游景区打造“客家乡情”文明实践基地,让游客在互动体验中感受具有博罗特色的非遗文化、客家文化。坚持把基金用出“影响力”,建成由县委书记任总队长的“1+1+37+N”志愿服务矩阵,分门别类重点打造博艾、博法、博青等一系列“博”字号志愿服务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为了让基金运行在“阳光下”,他们还成立基金理事会、监事会负责基金会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章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项目管理办法》《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财务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在制度层面、执行环节、信息公开等方面全方位加强监管,推动基金持续健康运行。

充满活力的基金使用机制,有力推动了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成功打造了一批文明实践活动项目品牌。目前已扶持精品项目105个,如:博艾志愿者协会——“抗疫关爱行”、“健康乡村行”,博仁文化志愿者协会——“暖家-家庭教育辅导”、“文明风尚乡风公益巡讲”,手有余香志愿者协会——“中医文化故事汇”等,深受老百姓喜爱。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于2年后开放社会募捐,”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正考虑在有条件的镇(街)村探索设立基金分支,甚至推动基金走出惠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基金互助联盟。

新闻推荐

追忆秦牧对我的教诲□龚国民

关于文学创作,秦牧提倡“煮水论”:“写作犹如烧开水,烧到五六十度冒泡了,有的人以为烧开了,其实还没有烧开,一定要不断加温,让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