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惠州人文涵养之地集纳苏堤、孤山、泗洲塔、丰渚园、百花洲等著名景点
从平湖门出发,或漫步笔直苏堤,或放棹平湖水面,可深入西湖美景。
在历代文人骚客的诗文中,西湖时而变成了“丰湖”,譬如,宋代诗人杨万里到惠州游览西湖时留下一首流传颇广的“左瞰丰湖右瞰江,三山出没水中央”;西湖时而又变成了“平湖”,比如,清代丰湖书院的首任山长宋湘称西湖“千顷平湖游者众”。平湖可谓集西湖风景与人文之大成者,集纳了苏堤、孤山、泗洲塔、九曲桥、元妙观、丰渚园、百花洲、红棉水榭等著名景点,西湖至此呈现出精彩的画面,犹如国画中的泼墨,将西湖极致铺开。
穿越平湖门,游历湖平如镜的平湖,放眼湖光山色、亭台楼榭、洲渚鸥鹭,终觉千年西湖,守候着古老惠州,传承着生态与人文密码。
为惠州西湖最大湖区
在惠州人以及无数游客心目中,西湖的正门在平湖。很多人认为这是约定俗成的,因为历代游西湖者,大多是从平湖门出发,或漫步笔直苏堤,或放棹平湖水面,缓缓深入西湖美景。然而,这应该是地理位置决定了平湖门成为西湖千年不易的主出入口。清初惠州人庾熙在《西湖赋》中说:“城傍湖东兮,城之所以立也;湖在城西兮,湖之所以名欤。”这两句诗指出鹅城与西湖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
惠州古城的城池建设,宋代以前无考,入宋始有城,东北临江,西南止于今市区商业步行街国庆路与五四路,濒临西湖。明洪武三年(1370),惠州府城扩城,到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竣工,设置七门,其中,东曰惠阳门、西曰西湖门、南曰横冈门、北曰朝京门。到了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修后,西门西湖门改称平湖门。从西湖门到平湖门,是西湖位于城市之西所致,而平湖乃是惠州古城西出口,当之无愧地成为西湖的主出入口。据《惠州西湖新志》记载,平湖湖区周长约3.6公里,面积约1.06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0.57平方公里,为西湖最大湖区,全区群山环碧,林木青葱,水色山光,渚台亭榭,交相辉映,景色天然。
对平湖之大,清代诗人陈恭尹在《西湖歌》写道:“惠州城西数百峰,峰峰水上开芙蓉。西湖之水曲若环,扁舟一支何时还。”并非虚言。
“苏堤玩月”思坡公
任何人都不能抹去苏东坡在西湖留下的脚印,西湖五湖中,也没有任何一个湖像平湖那样,留下北宋大文豪的愁肠跫音与浅唱低吟。
今日游人,能在平湖发现众多的东坡印迹。从平湖门进入西湖,迎面是苏堤,苏堤浓荫馥郁,漫步其上,可领略全湖水光山色,尔后缓缓踏上西新桥,左顾丰湖,右盼平湖,风光绚丽,然后再前往,是孤山朝云墓和东坡纪念馆,一路东坡记忆,西湖千年前的低吟回响。
南宋诗人杨万里过惠游湖时,曾发出“峰头寺寺楼楼月,清煞东坡锦秀肠”的感慨,而真正清煞的,恐怕是湖平如镜的平湖夜色。920多年前,一颗文坛巨星骤然飞来,照亮西湖上空。
苏东坡被贬至惠州,“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苏东坡在惠寓居两年又七个月,写下了近300首诗,其中30多首写到月亮,最使人浮想联翩的是《江月五首》,从一更山吐月写到五更山吐月。
宦海沉浮,苏东坡从惠州再贬南海,但他从未离去,“从此西子美人,翩来越国;东坡居士,常住惠州。”当“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成为平湖绝唱,苏东坡过化存神,变身婵娟,夜夜守候西湖,至今让惠州人热爱与怀念。
平湖放棹游名胜
历经千年,西湖何止只有东坡,每个洲渚和每片水域,都写满诗意。
在烟波浩渺的西湖湖面上,洲渚星罗棋布,一列列堤桥,把湖面分割成五大部分,构成“五湖六桥”的形势。碧波荡漾的平湖上点缀着点翠洲、芳华洲、百花洲、荷花亭、红棉水榭等好几个洲岛。其中点翠洲和红棉水榭最引人入胜。
点翠洲在平湖西南,是平湖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宋时已有名,州守陈偁在这里筑孤屿亭。1913年为纪念辛亥革命惠州“马鞍之役”的死难烈士,在洲上建了留丹亭。留丹亭朱梁碧瓦,气势轩然,洲上浓荫楚楚,花木回环,“留丹点翠”被认为是西湖最胜景。点翠洲南有九曲长桥与湖岸相连,北径贴水而过的偃龙桥通芳华洲。红棉水榭则位于平湖东面,“花洲峙其北,点翠临其西”,与点翠洲遥遥相对,岛上几株苍劲木棉树,撑空挺立。春日,木棉花怒放,红艳逼空,人说“湖之胜以红棉水榭为最”。
古时人们游历西湖大多靠脚去丈量,到了近代较为潮流的游湖方式变成了船游,这在晚清文人高承瀛《粤游见闻》日记、民国《学生》杂志《惠州西湖游记》等文献中都有具体叙述。
如今,游客到西湖,大多在西湖漫步,也有体力充沛者喜欢到湖面泛舟。租赁画舫游历全湖者,毕竟是少数。
近些年,随着丰渚园的开放,一条新的画舫游线又形成,那就是从丰渚园出发,游历鸟岛、点翠洲、芳华洲、苏堤等地。这条新船游线的形成,得益于晚清惠州著名诗人江逢辰,因为丰渚园的原型,是纪念这位才子的“江孝子亭”。
五贤祠毁于战火
从某个层面上讲,西湖是惠州城的风景之最,也是惠州人文涵养之地。在古代,灿若星辰的文人,在湖边或诗情迸发,或埋首著书讲学,或隐居泼墨挥毫,传播人文与艺术的形式不一而足。从平湖曾经存在过的五贤祠、昭忠祠、节孝祠、韩侯祠、景贤祠、祝枝山故居、天泉书院、罗浮道院等场所,可以一窥平湖文教之盛。
到明代,惠州迎来办学高潮,历时百年。《惠州文化教育源流》一书记载,这一办学高潮,是以名儒自创书院宣讲湛、王心学为主要标志,书院数量之多,师儒水平之高,追随学子之众,科举功名之盛,前所未有。这是惠州古代文化教育最为繁荣、思想学术最为活跃、社会文明成果最为丰硕的黄金时段,其深刻之影响贯穿晚明直达清初。
这一轮文教高潮的弄潮儿,无疑是晚明“湖上五先生”。所谓“湖上五先生”,指的是朝惠州在官绩、文化等方面有突出业绩的叶萼、叶春及、叶梦熊、李学一、杨起元五人。
今日惠州宾馆,乃是五贤祠所在地。明代李学一在平湖披云岛开辟私家园林西新园。园内有留书楼、浩然亭、放生池等。清雍正二年(1724)知府吴骞集郡人议,披云岛西新园(即今惠州宾馆)建“五先生祠”,合祀叶萼、叶春及、叶梦熊、李学一、杨起元,更增添了西新园的历史人文气息。
然而,抗战时期,西新园被毁,五贤祠也最后坍塌。该祠是惠州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果能像东坡祠那样劫后重生,那将是这座城市和西湖的一件盛事。
本组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本组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新闻推荐
近日,惠州工行滨海支行营业部大堂人流涌动,现金柜前一位大爷神态有些异常——只见他面容焦虑、语气急促,特别着急地围在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