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即将动工 博罗将农产品“链”向湾区
博罗县公庄镇维新村龙眼上市,图为村民采摘后等待集中收购。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刚刚进入8月,在台风天影响下,一改过去高温晴朗的天气,惠州迎来了绵延的下雨天。
这些天来,博罗县公庄镇维新村的村民们正忙着采收龙眼。在这座地处北回归线附近的村庄,龙眼成熟得比其他地方更晚一些。每家每户采摘的龙眼用竹筐装着,集中放在其中一户村民家中,等待收购商的卡车前来。
集中收购并批发,这样传统的销售方式,依然是博罗农产品的主流销路。
将于今年10月动工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有望改变这一切——不仅是销路,更是农业产业的新业态。
南方日报记者廖钰娴
农业合作社的省钱“算术题”
8月2日下午,刚下过一阵雨,博罗县广大甜玉米专业合作社社长黄振明踩着泥泞的田埂,来到杨侨镇朝田办事处的甜玉米种植基地,继续采摘玉米。眼前的玉米基地有120亩,采摘下来的玉米,一筐筐地被搬上了货车,直接发往广州的江南批发市场。
除了杨侨镇,该专业合作社在博罗县麻陂镇、杨村镇也有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一共种有500亩甜玉米、500亩苦瓜和豆角、200亩茄子及叶菜。
“一部分通过我们自己的货车运输,一部分客户来拉,都是销往广州农批市场和深圳海吉星,少量供应给学校或企业。”黄振明告诉记者。
早在5年前,他还联合周围的其他合作社,一起成立了惠州市广博大种植专业合作联社。整个联社种植的各种蔬菜瓜果达到了4000亩,年均产量达到1.8万吨以上,也都销往了珠三角地区。此外,周边的种植散户,也有不少通过联社将产品销往各地。“如果加上这一部分,生产和销量将达到2倍以上。”他说。
黄振明知道,不久的将来,从这里采摘的瓜果蔬菜将不必再专门安排货车运往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杨村生产基地往南10多公里的泰美镇,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建成之后,包括他所在的联社在内,博罗东部地区生产的绿色农产品,都可以经由整个基地庞大的物流供应系统,快捷地运往其他城市。
“平均下来,每天从联社输往各地的蔬菜瓜果有30吨左右,物流运输成本大概1角/斤。”他做了一道算术题,相较于直接输往广州、深圳等城市,如果将蔬菜瓜果拉到泰美,也将省去不少成本。
基地的交通区位优势是显著的。从目前的选址看,基地距离最近的高速路口车程仅5分钟,离惠城区25公里,距东莞70公里,距深圳80多公里,距广州130公里。这就意味着,农产品从基地出发,2小时内即可直达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重要城市。
不仅如此,基地的农业产业服务还可以辐射覆盖到河源市、梅州市乃至江西省,成为服务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基础支撑。
农业现代化的短板“填空题”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的落地建设,是博罗县谋划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重要契机。
总投资50亿元的这一项目,将整合农产品流通、冷链物流、粮油储备加工等优势业务,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集农产品仓储冷链配送、生鲜加工、展示展销、线上营销、信息发布、检验检测、跨境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后,服务农产品年物流总额可达300亿元,将显著提高农业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记者了解到,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的项目,已被列入惠州市16个重大项目之一。今年6月,项目建设推进会在博罗县泰美镇政府召开,成立省市县镇四级联合的项目工作专班,将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时间节点、责任到人,实施“挂图作战”。
据博罗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项目的征地拆迁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预计今年10月可动工建设。
冷链物流是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首期建设的主要项目内容。在农业生产战线上耕耘了近20年,黄振明很清楚,这正是眼前存在的短板。
“冷库仓储还很少,只有小部分生产基地才有。很多蔬菜基地也缺乏农产品检测基地。”黄振明说。此外,博罗县乃至惠州市农产品信息发布、线上展销的方式也比较低端,往往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方式来实现,缺乏系统性。
绿色农业的升级发展,关键靠人才。当前,广博大种植专业合作联社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培训基地,但从博罗整体来说,农业产业人才仍是紧缺的。“包括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培训、电商运营团队的培训等,都还要尽快弥补不足。”他说。
在黄振明看来,一方面可以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来解决这些“填空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跟现有的合作社或者生产基地合作,将相关的功能进行拓展,让更多的农户可以享受到相关的服务。
据博罗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该基地将利用以5G为代表的先进物联网技术,建设新型农产品供应链服务平台以及农产品物流大数据服务平台和线上新媒体营销平台,通过建设全链条数字化服务体系,推动周边绿色农产品的加工增值与品牌建设,深化农业一二三产的有机融合,促进农产品流通向高质量与价值链高端转移。
农业产业化的升级“附加题”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第八章第五节明确提出,“高水平打造惠州粤港澳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在绿色农产品领域,粤港澳大湾区有着3500亿元的产地服务市场、7000亿元的销地服务市场。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申报认定工作启动。截至目前,惠州共有12个生产基地入选。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的落地建设,为博罗搭建重大供应平台提供了先机。
近年来,博罗县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为抓手,不断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目前博罗县共有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3家,包括南药产业园、龟产业园和茶叶产业园。其中,后两者均分布在东部地区。
博罗东部地区包括石坝、麻陂、泰美、柏塘、杨村、杨侨、观音阁和公庄8个乡镇,面积近1200平方公里。这一区域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合水稻、水果、蔬菜以及茶叶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和种植。
尽管近年来博东地区不断探索“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以期提升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程度,然而,受制于冷链仓储等产业化设施的配套不足,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发展。
博罗县正在着力的,是用工业化思维来谋划农业,用工业化手段来发展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基地的建设,是农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通过基地生产加工供给的强大吸附能力,带动商户产品加速向基地批发市场汇集,为入驻加工园区的企业带来协同效应,加速加工技术、加工人才汇聚,将极大提升园区的竞争力。在基地的集聚效应下,也将吸引规模小型贮藏库和果蔬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综合体的建设。同时,通过对创新创业者的扶持,孵化形成小微企业群,依托基地线下基础服务的支撑,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贸易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逐步到“买全国,卖全国”的服务形态,进一步打响博罗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和“中央厨房”配送中心的品牌。
在现有农业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基地的建设要做的是一道农业产业提档升级的“附加题”。立足资源禀赋,博东地区各镇可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培育壮大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旅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名特优新特色产业,提升农业竞争力。而基地的建设,将有望带动博罗东部农业从产业到产业体系的孵化。
新闻推荐
“除非干不动,否则不会离开‘母亲’”唱出人们对东江割舍不断的情怀一段古老渔歌唱出东江渔民集体记忆
五城共饮东江水黄辉延摄博罗文脉东江文化溯源统筹策划/羊城晚报记者陈骁鹏马勇文/图羊城晚报记者林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