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放榜 警惕五种心理状态家长注意与孩子沟通交流,平稳渡过特殊时期

东江时报 2020-07-30 10:13

高考放榜后,总有考生不如意。本版图片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楠 摄

高考后,几家欢乐几家愁。

高考放榜后,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不少考生心里五味杂陈,有的考到了理想成绩,有的考生成绩与自己预期相差甚远,还有少数人面对成绩无所谓……每个人对结果的接纳度和承受能力不同,所引起的心理反应也会不同。那么,高考放榜后,考生普遍会面临哪些心理问题?家长和考生该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平稳渡过这个特殊时期?

部分考生或出现焦虑 抑郁、强迫等症状

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健康体检与调适科主任、中级心理治疗师杨惠青认为,高考放榜会给家长和考生带来各种不同的心理压力,考得太差或太好都可能出现心理波动。放榜后考生的心理状态很复杂,常见有以下几种:

1.焦虑状态。

高考放榜随之而来的是填报志愿,填报志愿之时必须面对关于学校、专业、就读地域等选择,很多考生和家长在面临众多相似的选择时,因无法决定而产生的焦虑感。

2.抑郁状态。

有的考生或家长觉得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或者考试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可能会产生沮丧、悲观、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等消极情绪;或者出现不愿意与家人、同学沟通来往、回避别人询问结果等现象。

3.强迫状态。

在面对放榜成绩时过分纠结自己在学习和考试中的某个环节,因此可能出现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4.应激反应状态。

个别考生因成绩不理想或与预期值差很远,突如其来的刺激可能会使考生出现应激性心理反应,或对周围事物不能清晰感知、难以进行言语交流;或出现表情紧张、恐惧或出现兴奋激烈等;或表现为缄默不语或呆若木鸡。

5.躯体化状态。

个别考生在得知成绩后,可能会尽情放纵、不规律生活,如上网、泡吧、聚会等;也可能受情绪等方面影响出现各种躯体不适,如胃肠道不适、呼吸循环系统症状等。

考生需接纳结果,尽快调整状态

“针对上述情况,家长和考生要学会正确应对。”杨惠青建议,对于学生来说,需要这样做。

1.接纳结果,理性面对。

不管成绩如何,考生都应该坦然面对、理性接受,公正地剖析自己,吸取经验和教训。高考只是人生另一个开端,并不是人生唯一的道路,所以要积极面对未来的人生,适时重新规划未来、设立新的奋斗目标、开启新的生活。

2.合理宣泄,调整心态。

宣泄情绪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需要,成绩出来难免会让考生产生情绪波动,需要及时、合理宣泄情绪,如找家人朋友倾诉心中的烦恼、写日记、进行喜爱的运动等,避免出现应激性心理状态。

3.表达意愿,面向未来。

考生认真选择好学校、专业是当务之急,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考生要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充分表达自己对相对理想的几个学校及专业的选择意愿,争取得到父母的支持,尽量避免因填报志愿所引发的家庭矛盾发生,同时避免在志愿填报中与自己未来职业意愿相违背的现象。

4.建立自信,重拾信心。

放榜后不要再不停追忆高考过程,也不必太过紧张和自责,此时应该重新审视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以自身的特长设计未来。

5.适当放松,坚持运动。

每天坚持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为大脑提供充足的供氧量,释放多巴胺等“快乐因子”,进而减轻焦虑、释放压力。

6.规律作息,培养爱好。

熬夜通宵、暴饮暴食都会影响身心健康,考生在放榜后应该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劳逸结合,可以制定一个假期计划,合理安排娱乐时间,利用假期好好学习技能和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家长应尊重孩子意愿,引导其规划未来

而对于家长,应该如何调整自己?杨惠青建议:

1.调整自我情绪,理性看待。

放榜后除了考生心理会受影响,家长同样也会感到焦虑、抑郁等情绪。家长也应理性看待高考成绩,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将负面情绪和行为影响孩子,叠加压力使孩子压力重重、毫无宣泄途径,最终可能导致走向极端。既然成绩已成定局,考好考坏都不要再埋怨孩子,要正确引导孩子规划未来的人生。

2.尊重孩子的意愿,理智引领。

高考放榜后,家长和考生最关心的是学校和专业的选择。面对选择焦虑,可以采用对比优劣的方式来帮助考生进行选择,例如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当感到比较困难而不知如何抉择时,可以指导考生列一个对比表,列出选择此项的几个优点和不选择此项的几个缺点,分别对照,可以帮助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正确选择,避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考生。

3.重视考生心理状态,及时疏导。

知道成绩后,家长应尊重、理解、倾听考生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关注考生的心理状态,及时与考生沟通交流,全面掌握考生的心理状态。

杨惠青表示,对于部分考前已出现焦虑、抑郁等状态的考生,随着高考成绩公布,有可能会加重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假如孩子焦虑、抑郁等情绪得不到缓解,持续时间长或症状加重,或出现应激心理反应时,建议及早寻求心理援助,如拨打惠州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0752-2661120,或通过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订阅号、惠州睡眠心理健康订阅号进行心理咨询或就诊预约,及时开展心理干预。

文/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黄婷

通讯员郑愿佩

新闻推荐

惠州银行机构积极迎考 打出稳企业保就业金融组合拳

2020年上半年,面对疫情对经济冲击的“大考”,惠州各银行机构积极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