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加大寓惠官员相关史迹保护力度
羊城晚报记者吴大海
提到寓惠官员,惠州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苏轼,可除了苏轼呢?近日,羊城晚报记者采访多位惠州学者,他们表示,其实寓惠官员名宦为惠州做了很多实事,东坡祠、丰湖书院等众多名胜都是为纪念他们而建的,建议政府加大遗迹保护力度,对以苏轼为代表的寓惠官员多作宣传。
顾炎武在《肇域志》中说:“龙川以东,赵佗作令,故多倔强而焰淫;归善以西,苏轼谪惠,故渐好文而尚礼。”自秦汉以来,惠州便是中原文化的重要接受地之一。东汉僧文简设伏虎台开堂说法,隋代柳旦开设学校推行儒学,这些唐宋大量官员谪惠,明清理学南兴,均对惠州重教兴文带来了直接影响。
崇文好礼,向来是惠州的传统。宋淳祐四年(1244年),州守赵汝驭在惠州银岗岭建祭祀式书院聚贤堂,堂中供奉了与惠州关系密切的十二位儒家先贤,多位谪官亦位列其中。聚贤堂就是后来的丰湖书院。何志成介绍:“谪惠官员们的懿德范行已被转化成儒学教育的思想资源,他们对惠州文化教育的贡献被永远铭记。”
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惠州民俗学者林慧文对谪官文化也十分上心。他曾在各种场合介绍,现在惠城区桥西街道五四路的花都电影院后面一条小巷内曾有个百官祠,唐代宰相牛僧孺就曾在此居住,然而当年的文豪、高官们居住的地方现在居然成了停车场。
“文化遗迹如果不被保护,很快就会完全消失。”在惠州出生长大的林慧文对此感触颇多,“现在的人从小巷经过,根本就不知道这里曾有如此多的达官名宦落脚。”
“我建议,最起码在原址立个牌子,让人知道这回事。惠州有600年谪官文化,在全国数一数二。保护惠州传统文化刻不容缓,莫要让类似事情再重演!”林慧文说。
新闻推荐
近一个月来多个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建设项目相继发布招标公告大湾区轨道网建设加速推进
广佛环线施工现场蔡如锦摄文/羊城晚报记者陈强6月1日,广东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发布了广州至清远城际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