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断碑上的地摊管理智慧
断碑里遗存的碑文,简明扼要地讲述了龙华圩地摊管理办法。黄克锋 摄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品类繁多的地摊经济与城市管理之间,似乎总是存在着矛盾。一方面大家爱地摊上的烟火气,强调对待地摊经济的态度,体现着一个地方的气度与温度。另一方面面对地摊,放则容易失控,占道扰民;禁则影响生计,缺乏人气。放也不是,禁也不是,让人爱恨纠结,欲罢不能。
这样的纠结,同样也困扰着古人。为了解决这个困扰,自先秦时起,集市上便有了专门管理地摊的机构和规章,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古人对地摊经济的管理,摸索出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但是在“重农抑商”为主流思想的封建社会,这些经验大部分只在历史典籍中留下只言片语。随着商圩变迁,国朝交替,真正体现古代地摊经济管理智慧的文物文献保留的并不多。
但是行走在乡野古老的商圩中,也会有一些收获。在龙门县的龙华圩上,古老的洪圣宫门外,有一截立于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的细砂岩残碑,便是体现古代地摊管理智慧的珍贵文物。历经风雨的剥蚀,碑上面残留着82个依稀可辨的文字,虽然很短,却内涵丰富。“乃庙前孔道,任往来客商在两旁售卖,先到先得,并不收租。但不允许挂棚霸占道中,以至障塞,倘有在此张挂棚笪,立即撤之驱逐。在庙前屠牛豕活物,尤属不敬,违者议罚香油归庙。”落款是“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初十日李泽荫堂立”。
百年残碑所立的龙华圩,地处粤中山区,增江的上游。这一段增江被当地人称为龙门河,是古代粤中地区与广州及珠三角商贸往来的重要航道。在明代洪武初年,龙门河南岸便形成了繁华的集市,因此这个商圩被称为龙华圩。当时在这个龙华圩上,商贾往来,十分频繁。这里是掘金热土,自然也有人成功致富,这其中传承数百年的泽荫堂李氏最具代表性,他们以龙华圩为根基,构筑起颇为壮观的商业版图。随后由农入商,完成财富积累之后,又由商入儒,最后经历数代,成为诗酒簪缨、乡评望重的高门大族,并在龙华圩修建了固若金汤的城堡绳武围,这个家族的祠堂堂号为“泽荫堂”,也是这块石碑落款上那个“李泽荫堂”的立碑机构。
石碑立在洪圣宫对面,前面就是沿着江水排列的码头,大大小小有七八个,往来的商贾和货物都要从这里集散流转,因此兜售货品、出卖劳力的贩夫走卒云集在此。洪圣宫里供奉着洪圣公,在古时南方人的眼中,洪圣公威灵广大,能洞察人心,是南海之神,也是江河水神,掌管商贸与武运。将集市设置在这里,一方面方便商贾贸易,提振商圩经济;另一方面利用洪圣公的信仰,让人肃然起敬,从而达到震慑宵小,预防欺诈不诚的目的,促使摊贩遵章有序经营。这种设置,可见当时规划者的科学思量和良苦用心。
断碑里遗存的碑文,简明扼要地讲述了龙华圩地摊管理办法,虽然仅82字,但是却别具一格,饱含智慧,既透着管理者对地摊主的关怀扶持之德,又体现着寒芒正色的管理之道。对我们今天发展地摊经济,依然有着众多启发。首先对于“庙前孔道”这样的黄金地段,“泽荫堂”李家作为当时的城市管理者并未将其视为摇钱树,划成摊位,租售给摊贩,乐享其成,而是免费提供。“任往来客商在两旁售卖”,规则也很简单“先到先得”。但同时并未一放了之,面对“孔道”繁忙的交通,碑文规定“不允许挂棚霸占道中,以至障塞”,如果违反这一原则,惩罚既不是没收货物也不是打人,而是“立即撤之驱逐”。面对这样免费摆摊的黄金福地,相信地摊商贩都是格外珍视的,当然不敢随便干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乃至丢了饭碗被“驱逐”。
当然,也不是什么生意都能在这里做的,因为洪圣宫庙就在旁边,因此碑文规定。“在庙前屠牛豕活物”的生意不能在这里做,因为冲撞了神灵“尤属不敬”。将市场设在洪圣宫外的目的,就是让商贾知敬畏,保平安。如果庙前血污横流,惨吟不断,那庙宇存在的意义也就没有了。因此对这类违规地摊贩的惩罚是“违者议罚香油归庙”。让他们心存敬畏,同时保证庙宇庄严和香火鼎盛,也有效地预防了市场管理者伺机腐败的可能,可谓一举多得。
虽然现在龙华圩的村民已经不知道这块碑的用途和意义,但是他们在门口摆地摊时,仍然会摆在石碑以内的地方,从不越界。
岁月变迁,时光流转,现在断碑所在的地方,早已繁华不在,古码头上舟楫往来的景象也一去不返,只留下空荡荡的望江亭对着澄碧苍翠的江水和竹林。但是庄严的洪圣宫庙仍然与断碑隔路相望,香火不绝。高大雄伟的绳武围,依旧还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他们和百年断碑一起,讲述着古老商圩的梦想与故事,守望着古老商圩的智慧与未来。
新闻推荐
关于平陵街道金龙大道旁11131.1平方米二类 工业用地规划设计条件调整的公示
龙门县城乡规划委员会于2020年6月16日召开本年度第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平陵街道金龙大道旁11131.1平方米二类工业用地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