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呈现平稳增长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取得建区来最好成绩 仲恺在全国高新区排名升至36位
记者日前从仲恺高新区科技创新局获悉,该区在全国高新区的排名升至36位,取得建区以来最好成绩。据统计,2019年,仲恺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643.3亿元,同比增长2.2%,增幅高于上年0.1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15.4%,总体呈现平稳增长、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总体概况
工业投资比增28.9%
根据仲恺高新区管委会门户网站公告,2019年,仲恺高新区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7.4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72.8亿元,同比增长0.7%;第三产业增加值163.1亿元,同比增长6.7%。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同期的1.0:75.3:23.7调整为1.1:73.5:25.4,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去年,仲恺高新区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5%,增幅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规上电子行业增加值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61.6%。
总体而言,去年仲恺高新区的经济比较平稳。令人比较惊喜的是,去年该区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6%,继上年9月份以来,连续16个月保持增长超过20%:
一是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8.9%,为工业经济的稳步增长提供了有力的后备动力支持;
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完成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66.2%,增幅比上年提高30.3个百分点;
三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全区基础设施投资完成同比增长10.9%,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增长较快,既有利于当前补短板,更有利于惠民生,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发展。
创新发展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5.45%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仲恺高新区始终致力于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据统计,仲恺高新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达8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有126家,实现了营业收入3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去年,仲恺高新区财政投入7.7亿元用于科技创新,带动全社会R&D经费(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35亿元,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5.45%。
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带来了大量专利。2019年,仲恺的专利授权总量达到4579件、有效发明4304件、PCT申请282件,3项指标居惠州市各县(区)第一。
“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我们达成了"两个70%"的成绩,也就是71%的规上工业增加值来自于先进制造业的增加值、76.5%的规上工业增加值来自于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仲恺高新区经济发展局负责人在此前举行的2020全球在线招商推介会上透露。
据统计,目前,仲恺高新区有上市企业12家,占到全市的半壁江山;高新技术企业407家(全市1305家,占全市比重31.2%)。
在孵化体系建设方面,仲恺高新区有孵化器26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5家、省级孵化器2家;众创空间12家,其中国家级的众创空间有8家。而且这些已经认定过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绝大多数都是该区大企业、龙头企业打造的“双创”载体平台。目前,全区孵化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807家。
同时,该区还设有15只风投基金、9家新型研发机构、5家科技创新联盟、6家综合检测机构。
产业体系
构建起新兴产业现代经济体系
如今,仲恺高新区已构建起了新兴产业的现代经济体系,初步实现了“有芯有魂有面子”。通过引进信利、旭硝子、TCL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实现了平板显示产业“上、中、下游”全覆盖,成为全国配套最齐全的基板-面板-模组-整机的全产业链地区之一。
目前,仲恺高新区正在积极推进和发展以智能终端、新型显示两大产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北斗、激光、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等产业为方向的“2+1+X”现代产业体系。已经有华星光电、康冠、信利、TCL、创维、硕贝德科技、旭硝子、龙旗集团、LG、德赛智能等智能终端、新型显示行业龙头企业,也有德赛电池、思科、华阳通用、软通动力、博实结、杰普特、紫光展锐、佰维存储、赢合科技、亿纬锂能、联赢激光等北斗、激光、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优质企业。
未来,仲恺高新区将围绕“2+1+X”现代产业体系,有目的地推进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
同时,在5G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仲恺高新区也有一定的基础,有很多企业为5G做配套,比如中京的PCB、亿纬锂能和硕贝德的相关产品。接下来,仲恺高新区将在这些领域逐渐发力,形成一些高端产业的增长点。
惠州日报记者林丽娟 杨敬贺 魏怡兰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马发洲通讯员/黄子媛)4月14日,广东移动与惠州市惠东县政府签订数据中心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惠东县白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