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周转”模式或难以为继,房企调整作战计划 稳字当头 更注重高质量发展
“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要求开发商更加注重提升产品品质。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对资金密集型且高度依赖举债的房地产行业而言,快速拿地、快速开发、快速卖房的“快周转”模式可谓是房企的生命线。但受今年疫情影响,购买心理趋于保守,且极有可能维持较长时间,“快周转”压力重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面对当前现状,房企积极调整“作战计划”,与“快周转”的规模扩张相比,更强调稳健发展。在近期公布的一组数据中,2020年龙头房企设定的业绩目标普遍谨慎,更加关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与业绩相比,今年的房企更看重利润率。”一位业内人士称。
重利润
房企更加关注 高质量增长
进入4月份,房企陆续公布了2020年销售目标。记者观察后发现,今年房企设定的这些销售目标普遍比较谨慎。如恒大、中海、华润等企业在高基数基础上,充分考虑市场端压力,销售目标增速定为个位数;金科2020年目标是2200亿元,较2019年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8.3%,但远低于前两年81%、93%的销售增幅。
“今年房企放低销售目标,也不完全是受疫情影响。”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2019年很多房企业绩增速放缓,且分化加剧,很多人已经做好了调整业绩目标的准备,“只是疫情的发生,扩大了降低业绩目标的房企阵线。”
该人士以自身企业为例介绍,2019年其所在企业对市场预判过于乐观,销售目标定得太高,且还出台了相应的淘汰机制,“为了完成目标,很多区域公司都推出了巨幅优惠活动。如惠州项目推出了打折、团购、一成首付、送车位等叠加优惠,当月实现了3个亿的销售额。”
“虽然销售额喜人,但利润率却折损得厉害,几乎是贴本来卖。”该人士继而称,基于这样的经验教训,今年企业调整了销售目标,淘汰制也主要考核利润率,确保企业高质量发展,“比如惠州的项目,地段和品质都不错,因此无论市场环境如何,我们都会按照备案价卖,不会有太大优惠,希望慢慢补上前期的利润窟窿。”
采访中记者发现,受市场环境影响,今年房企对产品定位更为细化。“根据拿地成本、项目区位的不同,集团对每个项目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拿地便宜、位置较偏的项目,是专门用来冲业绩的,走量为主,价格会有一定的浮动;而有些地段好、拿地成本较高的项目,则用来保证利润率,价格会比较坚挺。”一位房企负责人表示。
高品质
精雕细琢满足购房者需求
疫情发生后,人们对居住空间有了全新的思考,而这种思考,也倒逼市场进行新的变革。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今年房企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成为共同选择。
事实上,近几年在“房住不炒”的定位之下,“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关于提升产品品质的声音也从未停歇。疫情的发生,催化了开发商专注产品研发、提升产品品质的热情。
日前成功举办品鉴会的蓝光·珀汇公馆,新产品的亮相吸引了购房者的注意。据悉,该项目以集团最高端产品体系——黑钻系的标准打造,从园林设计到社区配套再到户型设计,都充分契合了疫情后的居住需求。
“我们的产品设计理念是基于居住本身而提出来的,早在疫情发生前就已完成。疫情后,我们的产品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说明如今的购房者对居住空间有了更高的要求。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优质产品出来。”蓝光发展华南区域设计管理中心总经理赵勇表示。
碧桂园将2020年视作产品、服务全维提升的元年。根据这个定位,公司全面刷新了内部健康住宅体系标准,全力研发新产品系,并已推动部分项目落地;同时,全周期客户服务水平也在持续提升,通过联合核心战略联盟企业打造会员专属福利,数字化营销和标准服务动作体系的持续深挖将全面提升客户体验,全国社群运营体系搭建配合新系统开发也在推进中,当前已有部分地区试点。
“复工以来,我们接到过几个要求调整产品设计的案子。”弘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田长华介绍,疫情以后,房企在楼盘打造上,针对客户需求的不同进一步细化了产品研发方向,“目前居住需求向两个方向分化,一个是往居家型、舒适型的角度转,这类的需求更加务实;另一个方向则是高端、大豪宅的家族型产品。两个方向慢慢演变,不断拉开距离,倒逼着房企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做适当户型及面积大小的改变,以增强应对市场的能力。”
多元化
“地产+”布局应对市场考验
随着房地产行业集中度提升,竞争愈发激烈,房企在注重发展质量和产品品质的同时,多元化业务布局也成为关注重点。
纵观目前的龙头房企,以纯地产开发定位的企业已经越来越少。长租公寓、文旅融合、教育、现代农业、机器人、大健康、新能源汽车……多元化布局,赛道拥挤,花样繁多。而在包罗万象的多元化进程中,多数房企倾向于依托现有主业,整合上下游资源,选择商业地产、产业地产、文旅地产、养老地产等“地产+”的多元化布局模式。
以本地市场为例。4月7日,继斥资7.85亿元底价竞得陈江街道青春村2宗商住用地后,星河惠州市星河产业小镇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再度出手,以1.21亿元拿下同一地段的2宗工业兼容商服用地。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惠州市星河产业小镇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由深圳市星河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惠州金裕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股70%、30%。该公司先后拿下的4宗地块,未来将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总部基地——惠州星河WORLD,项目总计容建筑面积将超过55万平方米。
据了解,惠州星河WORLD位于潼湖生态智慧区、陈江惠环中心、南部357创新产业带的交汇地带,属于“357创新产业带”上的“首发”片区,是与周边区域产业链功能对接的重要节点。项目集产业功能、社区功能、文旅功能为一体,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打造绿色智慧低碳新城样板,建成后将实现年总产值超500亿元、年税收超50亿元、吸纳就业人口12万人,致力成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房企多元化布局实际上是紧跟政策红利。”地产人士周先生认为,以房企“产业+地产”布局为例,随着近些年“双创”“十三五”大湾区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出台,产业地产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得到国家和地方的支持与市场资本的追逐,“房企以此布局,更容易拿到土地。房企通过利用政策红利进行多元化布局,不但能够降低市场风险,也有助于在未来产业地产格局中占得一席之位。”
新闻推荐
春茶滋味鲜活。春季,茶树和大自然一同苏醒。春茶一般指每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采制的茶。因为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