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如何养生?养肝健脾祛湿

东江时报 2020-03-19 09:15

多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心情愉快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楠 摄

疫情之下,更多的人又开始关注中医养生。春季是运动养生的最佳季节。随着春分的到来,天气也进入了冷热交替的季节。陈文滨指出,春季时节天气变化快、日夜温差大、湿气重,人体很容易产生不适感、困倦感,还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等时疫。在生活中,我们想养生,但对中医了解不多该从何入手来养生呢?事实上,对于春季该如何养生,《黄帝内经》中的《四气调神大论》中有一段话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指导:“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陈文滨表示,《黄帝内经》中的这段话从起居、运动、情志等方面高度概括了整个春天的养生之道,也就是说春季养生最重要的便是顺应春天阳气升发这个整体态势,比如“青草发芽,冬眠的动物开始出来活动等。”春天的气候特点整体上就是一个向上、向外生发的态势,而不能与这个态势相逆。

1、起居:规律生活,劳逸结合

在起居方面,春夏养生睡眠很重要,《四气调神大论》认为春季应当“夜卧早起”。这里描述的“夜卧”并不是指要很晚才睡觉,而是“天黑后适当早睡”,大家应当在11点前睡觉,这时候睡眠人容易进入深睡眠状态,获得良好的休息,尽量不要熬夜。“早起”则是告诉我们不要赖床,“总体而言,就是要早睡早起。”

2、运动:适当运动,神清气爽

如果没有什么基础病的情况下,建议春天晨练最好在早上进行,因为早上是阳气升发的时候,通过运动锻炼可以把身体的阳气动员起来,一整天人都会感到很清爽。当然也可多出去踏青、春游,或者散步、游泳等。在“广步于庭”的同时,古人还提倡春天应“被发缓形”。“也就是说,春天时要把头发放松,不要扎得太紧,衣服也要穿得宽松,好让形体充分放松,不受任何约束,让它自然生长。”陈文滨说道,只有让身体自然生长,一个人才能“以使志生”,也就是神清气爽、心情开朗。如果一个人头发总是扎得紧紧的,又总是穿紧身的衣服,阳气无法升发出来,便容易觉得不舒服,甚至心情压抑。

3、情志:调节情志,乐于助人

春天是一个要注意调节情志的季节。中医认为,每个季节都有对应的脏器,其中春天对应的肝,“肝是主疏泄的,它一方面疏泄气机,一方面又可以调节情志。”如果能做到“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那么在春天便容易有个好心情。“除了自己要保持阳光、开朗之外,多给人好处,多帮助别人,在成人之美的同时也能增添一份好心情。”另外,春季在南方还是一个容易抑郁的季节,因此应当多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保护心情愉快。

4、饮食:养肝为主、健脾祛湿

春天的食物应以养肝为主。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所有食物都有不同的颜色,大体可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其中,青色入肝,春天可多吃绿颜色的食物,比如绿叶蔬菜、青瓜等,对养肝有好处。”

此外,食物还有酸、苦、甘、辛、咸五味,其中酸是入肝的,“有人认为春天不能吃酸的,因为酸是收敛的,吃酸不利于阳气升发,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不是绝对的。”中医讲究平衡,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阳气既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由于春天是肝气向外升发的气节,如果肝气过盛,容易急躁、发脾气,因此适当吃点酸的东西,也可以收敛肝气以养肝。

除了性味之外,食物还应适应地域的特点。比如,广东的春季与北方的春季气候特点就很不同,北方的春季干燥,应多吃滋阴养肝的食物;而广东的春季多湿,因此要注意化湿,防止湿气过重而困脾。“肝脾本为相克关系,肝木克脾土,但湿困脾胃也可以影响肝的疏泄,中医叫做"土壅木郁"。”生活在广东地区的人春天可适当多吃扁豆、薏米、车前草、芡实、木棉花、藿香、紫苏叶等祛湿的食物。此外食艾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温阳散寒,除湿强身的功效。在日常膳食中可以做成鸡蛋艾饼、艾糍粑、艾包子、艾饺子、艾叶汤等食用。

居家制作中医防疫养生药膳

春分时节的中医抗疫预防养生药膳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预防新冠肺炎,国医大师李佃贵从内稳情绪、提升正气、外防浊气这三个方面着手,归纳为“防疫九字”——静心气,提正气,抗浊气。其中,药膳茶饮就是中医抗浊气的一种方法。下面,向大家推荐两款简单易行、实用有效地中医药膳方,市民在家可结合气候特点、个人体质以及饮食习惯,选取常用的药食同源药材进行膳食调养,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助正气、强免疫、抗疫情。

1、体质平和人群

平时身体状况较好,无基础疾病,无明显不适,无明显寒热偏颇。

推荐药膳:红枣2个(切片),枸杞子5克,菊花3克

将三种药材一起放入杯中,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饮用。具有补气养血、清肝明目的功效。

2、体质气郁人群

表现为性格内向不稳定,多愁善感、忧郁脆弱,经常闷闷不乐,特别在疫情期间,常常因大量关注疫情信息而产生焦虑、恐慌、烦躁、失眠等心理健康问题。

推荐药膳:甘草5g,小麦15g,大枣10g、合欢花6g,玫瑰花3g,百合10g

方中甘草、小麦、大枣三味药是《金匮要略》的“甘麦大枣汤”,具有养心安神,补脾益气作用,玫瑰花、合欢花具有疏肝理气、解郁安神功效, 百合清心安神作用。将以上药材一起煮水代茶饮用,可改善疫情下的心理创伤。

3、体质气虚人群

表现为易出汗,疲劳乏力,怕风易感冒,舌体胖大有齿痕等症状。

推荐药膳:鲜五指毛桃50克、鲜牛大力50克、无花果三枚、鸡肉250克煲汤。具有益气健脾、润肺补虚的功效。

4、体质湿热人群

平时表现为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脸上油腻,口腔溃疡、舌苔黄厚腻等症状。

推荐药膳:莲藕200g、粉葛200g、薏米30g、陈皮、姜片适量、排骨250g煲汤。具有清热生津、祛湿解毒作用。

5、体质阳虚人群:

表现为总是手脚冷,口淡不渴,受凉或吃冷东西后易腹泻,小便清长,舌淡胖嫩等症状。

推荐药膳:巴戟天10g、肉苁蓉15 g、枸子10g、生姜适量,鸡肉适量煲汤。具有补肾助阳、强筋骨作用。

6、体质痰湿人群

表现为肥胖,腹部松软,容易困倦,眼睛浮肿,口黏腻,大便粘滞不爽,舌苔白厚腻等症状。

推荐药膳:生姜2片,陈皮3克,甘草2克,普洱茶叶10克。一起放入杯中,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饮用。具有燥湿化痰、健胃消食的功效。

本版文字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黄婷 通讯员程秋伊

新闻推荐

疫情期间,怎么吃更健康?营养师:提高免疫力要注意三点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对身体很有好处。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楠摄民以食为天,日常饮食之于每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疫情时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