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野生动物不能吃?

广东科技报 2020-03-18 11:20

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为什么野生动物不能吃?除了它可能有“毒”外,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吗?

原因1

70%新传染病来自动物

人类有60%的疾病都来源于动物,听起来是不是很恐怖?还有数据显示,人类有1/3的传染病是与动物的共患疾病。除了SARS以及刚才提到的亨德拉、尼帕病毒以外,还有各位比较熟悉的H7N9禽流感、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等。这些新发传染病都有一个特点,它们都和动物有关。近年来,研究人员做过统计,有超过70%的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历史上还有哪些传染病来自于动物呢?

1.禽流感——野生鸟

禽流感可以传染给许多种动物,包括鸟类、猪、马、海鸟、鲸和人类。但是,野生鸟类充当着无症状携带者,将其传染给更易感的家禽。在鸟类间主要通过呼吸和粪口途径传染。H5N1亚型禽流感的源头来自集中饲养的家禽,极端的饲养环境造成病毒的变异,鸟类贸易、滥用疫苗、运输等人类活动也对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有着推动的作用。

2、结核病——牛

造成结核病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包括其他四种可引起结核病的分枝杆菌属的细菌: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卡氏分枝杆菌及田鼠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曾是导致结核病感染的常见因素,但因巴式消毒法在牛奶生产中的使用,在发达国家已几乎不再出现牛分枝杆菌导致结核病感染的病例。

3、艾滋病——黑猩猩

现在大多数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感染的HIV病毒(艾滋病病毒)都是从非洲喀麦隆的黑猩猩与大猩猩身上而来。我们人类感染的HIV病毒,是经过SIV变异且冲破种群间的屏障传染给人类的,能够适应人类的身体环境且能生存复制,最终发展成为HIV-1与HIV-2两个亚型。

原因2

动物会被吃到灭绝

“北企鹅”曾被人类吃到灭绝

现代人不曾知道,就在一百多年前,从美国东海岸到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从地中海的小岛到格陵兰的冰原,一度生活着数百万只属于北半球的“企鹅”——大海雀。然而,19世纪中叶之后,地球上再也见不到大海雀的影子。从它被命名到灭绝,才过了不到一个世纪。其实,除了大海雀,其他动物,如鲸鱼、鲨鱼不也难逃此命?

到16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始,文艺复兴鼎盛,人类的科学、哲学和艺术走进了空前繁荣的时代;但与此同时,当欧洲人发现了纽芬兰群岛富饶的渔场资源时,人类对大海雀的疯狂屠杀也开始了。一船船的大海雀尸体被作为商品交易,它们肉味鲜美,蛋的大小是鸡蛋的三倍,羽毛可以做成柔软的枕头,没有人可以抗拒这种诱惑。

17世纪初,大海雀的欧洲种群已经退缩到纽芬兰和冰岛的两片区域。一个多世纪后,人们开始呼吁禁止捕杀大海雀,但是太晚了,此时纽芬兰的大海雀种群已经几乎消失。更糟糕的是,大海雀的濒危反而使它们的标本成了富人收藏家的宠儿,在黑市上身价倍增,直到它们彻底灭绝。(文字整理:蒋林)

小科君说

不吃野生动物,就是保命之法

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的决定,这对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保障生物的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为什么人们会热衷于野味呢?一是某些地区食品短缺,借捕猎获取肉食以满足需要;二是认为野味香美,难得一品;三是把吃野味当做一种时尚,为的是猎奇或者炫富,吃到越稀有的野味觉得越有优越感;四是野生动物在医学上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人们常说“吃什么补什么”,甚至把吃野味作为食疗文化;五是野味的经济价值较高,为牟利有些人不惜铤而走险。

实际上,野味并不卫生。可以想象,野生动物捕食的食物不干净,野外的生存环境不卫生,也就是它们吃住的环境充满了病毒和有害细菌。野味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味美,如果说可口,主要是厨师下了真功夫。因为做野味,往往靠放调味品取胜,以除去山味膻味。

其实,吃野味是有不少害处的,这点连古人都早有认识,“病从口入”这个成语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历代医学典籍中,不乏吃野生动物肉类染疾的记载。如《拾遗》中就谈到:诸鸟有毒,凡鸟自死目不闭,自死足不伸,白鸟玄首,玄鸟白首,三足,四距,六指,四翼,异形异色,并不可食,食之杀人。

因乱吃野生动物送命的名人不少。唐代诗人孟浩然在52岁那年背部得了痈疽,虽不致命,但医生告诉他不能吃螃蟹、鱼之类的发物。一天在宴席上看到了产于汉江中的查头鳊这道菜,他没有管住自己的口,鲜美的鱼肉导致他不治身亡。史书说他“浪情宴谑,食鲜疾动”。苏东坡也是食野生动物的受害者。朱彧《萍洲可谈.卷二》记载:“广南食蛇,市中鬻蛇羹,东坡妾朝云随謫惠州,尝遣老兵买食之,意谓海鲜,问其名,乃蛇也,哇之,病数月,竟死。”苏东坡的小妾王朝云吃蛇肉虽未被毒死,但甚感恶心,抑郁得病而死,失去爱妾王朝云,苏东坡伤感不已。

因此,全国人大出台野生动物保护法是非常及时的。拒吃野味,就是避免对野生动物的杀戮;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也是保护人类自身。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对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具有重大作用。

在这个地球上,还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的神奇世界。那些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地球上的野生动物们,它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属于自己的小世界。我们应当尊重它们,不随意伤害它们,这不仅是在保护野生动物,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文字整理:蒋林、麦博图片来自网络

新闻推荐

党员冲锋在前 群众紧跟其后53支“志愿防疫队”发动3139名群众共同抗疫

近日,仲恺高新区党群办坚持统一部署,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为示范引领,广泛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全区53个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