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一轴一带一城一谷”空间布局 大鹏新区实施六大行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深圳特区报 2019-12-05 06:27

大鹏新区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力争在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生态优美、环境宜人的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李坚强 摄

大鹏新区将充分挖掘古城、古村落、古建筑、古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打造大鹏特色博物馆集群。

大鹏新区将发挥国家基因库功能,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辐射带动生物产业快速发展。

大鹏新区将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高标准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大鹏新区如何担当,如何作为?日前,大鹏新区制定出台《深圳市大鹏新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工作计划(2019-2020年)》,确定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生态优美、环境宜人的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总目标,并围绕目标顶层设计“一轴一带一城一谷”空间布局,同时实施“六大行动”共计27项重点工作和若干项目。

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京东在部署《计划》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深圳市改革开放“二次创业”的重要契机,也是大鹏新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大鹏新区将充分发挥与香港海域相连的区位优势、生态环境优势、人文资源优势和产业后发优势,以融合发展、协同发展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和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以高质量“美丽大鹏”建设为依托,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建设,搭建深港东部海上合作平台,加快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为深圳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核心引擎功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大鹏力量。

以“一轴一带一城一谷”为空间布局 基本建成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

按照《计划》确定的目标,到2020年,大鹏新区将全面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全面提升生物、海洋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加速构建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初步构建起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协同发展体系,逐步建成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初步搭建起深港海上创新合作平台,顺利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建设,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生态优美、环境宜人的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

围绕这一目标,大鹏新区顶层设计“一轴一带一城一谷”空间布局,确定了深圳东部向海创新发展轴、世界级滨海黄金旅游海岸带、南方海洋科学城、深圳国际食品谷等,作为新区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的重要支撑,以及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实施路径和工作重心。

【深圳东部向海创新发展轴】

内接坪西路、南西路,外连坪葵路,规划“向海发展大道”,构建串联大鹏和坪山、龙岗等东部主要区域核心节点及片区的“向海创新发展轴”,沿线协同布局生物医药、海洋经济、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深圳东部创新联动发展样板。

【世界级滨海黄金旅游海岸带】

以“蓝色湾区、黄金海岸”为核心,谋划连通盐田-大鹏-稔平半岛-深汕特别合作区及临近香港岛屿的海湾旅游线路,统筹规划大湾区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和“一程多站”旅游产品及路线。高标准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推进大鹏新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布局建设世界级主题乐园项目,打造高端度假酒店集群,构建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体系,助力深港惠打造世界知名湾区旅游目的地。

【南方海洋科学城】

对接全市南方海洋科学城“一城三区”规划布局,以坝光片区为核心,引进一批世界知名研究机构和国家级研究平台,加快布局建设一批生物医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积极争取国家深海科考中心、科考船母港落户新区,为全国深海科学研究、海洋资源调查、深海装备研发和试验提供服务。扩大与国内外特别是港澳顶尖海洋院校合作,积极争取深圳海洋大学落户,打造集海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平台于一体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深圳国际食品谷】

瞄准国际一流标准,规划建设深圳国际食品谷,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成立国际食品谷联盟,推动深圳国际农业食品科学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研究生院、食品产业全链条创新企业载体、食品产业科技产权交易平台和创新成果孵化交流平台等建设,力争将深圳国际食品谷率先打造成为国际农业及食品科技创新中心、高端食品产业聚集区、世界农业及食品人才聚集区、未来农业和安全健康食品示范区。

实施绿色湾区共筑行动

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按照《计划》,新区将健全生态系统协同保护机制,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快生态环境体制机制创新,打造高品质的湾区生态环境。到2020年,各项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稳定在国内外一流水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面建成。

——筑牢绿色生态防护屏障

高标准编制新一轮保护与发展综合规划;加快大鹏半岛自然保护区建设,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工作;加快大鹏半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大鹏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生态廊道等建设;联合港澳环保组织合作建设大澳湾珊瑚礁生态修复示范区,规划建设大鹏海岸带综合示范区;探索生态系统碳汇试点,适时申报国家级碳汇城区;推进坝光、东涌湿地公园建设,开展滨海湿地生态保护联合研究和试点项目。

——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

坚持陆海统筹,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推进饮用水源、黑臭水体、海域综合治理;实施扬尘污染防治等“六大工程”;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应用成熟技术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推动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循环利用。

——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持续开展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工作;引进绿色低碳等基础研究和产业孵化机构,促进节能环保与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融合;推广装配式建筑技术和高星级绿色建筑,鼓励屋顶及立面绿化;探索制定生态社区评价的地方级标准,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生态社区。

——深化湾区生态体制机制创新

推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深入实施GEP和GD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开展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工作,探索建立自然资源开发使用成本评估机制,加快在新区设立环境资源法庭;探索海洋生态补偿赔偿制度;以沙滩资源为突破口,争取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申报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实施区域创新高地建设行动

加速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按照《计划》,新区将积极吸引和对接港澳科技创新资源,营造一流科技创新环境,搭建高端创新平台,提升创新要素的配置和流动效率。到2020年,初步构建起资源整合共享、优势互补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加快科技创新资源集聚

深度融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加快聚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引领性的科研机构、市级以上创新载体、国家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力争深圳海洋大学落户,争取国家级海洋科技平台设立分支机构、国内外生物类、海洋类高校或特色学院、重大产业项目、涉海科研机构落户,鼓励诺奖得主、两院院士和长江学者等来新区组建实验室。

——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全面加快深圳国际生物谷建设,尽快形成规模化产业发展态势;发挥国家基因库功能,辐射带动生物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建设生命科学产业园和海洋生物产业园,推动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研究生院落户;规划建设深圳国际食品谷,打造大健康产业示范平台;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争取生命科学领域世界级大科学装置落户,加快形成“一核一库两园两院多平台”格局。

——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研究制定各类人才支持政策,鼓励科技和学术人才交往交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广“一门式、一网式”、负面清单等政府服务模式;促进粤港澳及东部湾区创新资源和科技合作供需信息共享,推进创新资源向港澳共享开放;搭建海洋生物科技成果转化和交易平台;积极引导各类主体开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探索建立“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服务链条。

实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行动

基本形成立体化交通规划体系

按照《计划》,新区将加快内部路网规划,畅通对外联系通道,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大力推动城市新型基础设施落地。到2020年,基本形成内畅外达的“陆海空”立体化综合交通规划体系。

——加快轨道交通规划建设

加快新区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推动轨道8号线三期工程项目在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复后尽快开工建设;推动新区小运量轨道项目规划建设,与未来的32号线、33号线形成有效衔接。

——构建内畅外达的道路交通体系

加快推动坪坝通道、外环高速连接线等对外通道规划研究,推进大鹏大道、环大鹏湾海岸公路改造、盐坝高速市政化改造、环城东路、环城西路等建设;联合坪山、龙岗积极谋划“向海发展大道”,力争建设成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深圳东部廊道;畅通区内交通建设,加快核龙线大鹏段、坪西路市政化改造和鹏坝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

——打通海上综合旅游交通系统

加快推进南澳码头建设,争取建成集水上游艇保税仓和口岸功能于一体的国家一类口岸;研究建设一批游艇公共码头,争取开通大鹏至惠州、香港海上捷运巴士等交通航线及“大鹏湾-大亚湾-巽寮湾”旅游专线。

——推动与周边区域的空中交通联系

谋划布局葵涌、大鹏、南澳、坝光、西涌等直升机停机坪;推动对外交通、低空旅游、应急救援的水上机场选址规划实施;探索开通大鹏至深圳、广州、香港、澳门、厦门等机场“点对点”通用航空线路的可行性。

——推进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构建5G商用等新一代智能基础设施,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六个一”建设项目全面落地;完成“雪亮工程”二期建设等项目,构建“空天地海”四位一体的全域物联感知和控制的神经网络;建成智慧大鹏运行指挥中心,搭建各部门智慧化应用系统平台;完善信息化防灾减灾体系,与周边区域共建灾害监测预警、联防联控和应急调度系统;在合适区域探索规划布局支持5G移动通讯、智慧照明、智能监控、物联网、智慧环保和城市信息发布等新型智慧杆。

实施产业优化升级行动

打造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按照《计划》,新区将高标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依托海洋、生物、旅游、新能源产业,为新区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破题。到2020年,初步形成具有大鹏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高标准规划建设深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

发展以国际游艇旅游为核心的高端海洋服务业,探索设立国家级游艇旅游示范基地;争取政策支持,探索试点与香港实现游艇管理“一船两制”、“一船多港”自由行模式;探索试点粤港澳三地游艇海上监管协同联办机制;探索“境内关外”自由港管理职能、“一关三检”、国际船艇登记改革等先行先试政策;加快打造南澳游艇小镇。

——推进海洋产业集聚化发展

配合全市建设南方海洋科学城“一城三区”总体架构布局,打造集海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平台于一体的东部海洋科技创新引擎;开展南方海洋科学城-大鹏承载区规划研究,争取国家深海科考中心、科考船母港、海洋创新药物公共服务平台落户坝光,打造海洋科学综合考察基地和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心;构建环龙岐湾海洋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滨海旅游、游艇消费和帆船等产业;依托深圳国家基因库,探索建设各类海洋生物资源平台,推进海洋生物基因、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大湾区国际渔业(金枪鱼)交易体验中心规划建设。

——加快生物产业基地建设

优化园区产业平台和政策扶持,引导生命健康、生物医药、生物育种、海洋生物等产业有序集聚,推动深港东部生物科技创新合作中心建设;争取实施特殊的人才引进、科研设备进口、技术转移等许可政策,推动率先试行创新药物及医疗器械快速审批等先行先试政策;争取市层面在新区布局一批生物医药重大基础设施,加快生物科技前沿领域产品的临床试验、上市和产业化进程;引进或承办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论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

——打造世界级滨海黄金旅游海岸带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深圳首个红色主题滨海休闲旅游区;举办高水平海上赛事,推动国家级水上运动产业基地及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落户;加快户外运动基础配套和救援体系建设,推动户外运动立法;加快推进新大旅游项目、金沙湾国际乐园、大鹏古城文化旅游区等建设,引进国际品牌和特色精品酒店;建设溪涌、南澳、月亮湾等一批滨海旅游特色景点,探索“海洋-海岛-海岸”旅游立体开发模式;融入深港旅游消费合作区发展规划,携手罗湖、盐田,与香港共建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携手周边区域,开发“一程多站”旅游产品及路线。

——建设国家级滨海新能源产业基地

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加快中石油深圳液化天然气应急调峰站等LNG接收站及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打造综合能源服务平台,推进智能电网和高可靠性供电区域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清洁能源输出地的政策扶持。

实施优质生活圈共建行动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活圈

新区将重点推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等领域合作,增加优质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产品供给,共塑开放包容的湾区人文精神。到2020年,初步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推动高水平教育合作

加快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二期建设,深化与红岭教育集团合作办学;推动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建成世界一流院所;探索与港澳幼儿园、中小学、高校缔结“姊妹”园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探索与港澳合作共建高水平大学、特色学校。

——打造创新人才聚集高地

实施更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构建多层次产业人才住房供给体系;鼓励新区企业推出港澳青年实习项目,支持引导港澳青年到新区创新创业;在新区创新创业大赛中设置粤港澳生物产业赛场,引导更多创新创业项目落地。

——构筑湾区卫生与健康共同体

深化医疗健康集团改革,健全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依托坝光生物谷与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联动优势,推进优质医疗项目共享共建,建设国家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探索引进港澳优质医疗资源,鼓励港澳医务人员到新区执业;推进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化项目建设,构筑居民健康大数据平台体系;组建高水平康复医学医教研一体化平台;完善急救通讯网络建设,探索紧急医疗救援联动机制。

——塑造人文休闲湾区

探索建立深港澳非物质文化遗产创客孵化基地;创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推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充分挖掘古城、古村落、古建筑、古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打造大鹏特色博物馆集群,规划建设深圳海洋博物馆、大鹏新区博物馆、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博物馆;高品质建设海防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深圳市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首。

——推进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合作

推进医养结合试点,探索以PPP模式引进优质养老资源,打造复合型医养结合中心;支持港澳地区优质社会服务机构在新区开展业务;搭建大湾区社工专家的合作平台,加强区域间社工的专业培训交流;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社会治安治理联动机制,提升协同处置跨区域重特大突发事件能力。

实施扩大对外开放行动

基本形成一流营商环境

新区将大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深莞惠经济圈(3+2)建设、区域海洋事务交流管理。到2020年,一流营商环境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推动区域创新协同发展

与前海携手共建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率先复制推广前海创新经验,推动在大鹏设立口岸,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游艇自由行政策能级提升;与坪山携手推进生态文明共建、科技产业共进、交通互联共通、优质医疗项目共用、旅游资源共享,构建串联大鹏和坪山、龙岗的“向海创新发展轴”;协同周边区域探索开通香港-深圳-惠州-汕尾海上旅游航线,共同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中央减税降费举措,探索与国际接轨的税收管理与服务方式;强化辖区金融发展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产权激励;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依法联动实施信用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科技合作园区、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技术示范推广基地等科技产业对接平台,依托深圳国家基因库发起设立“一带一路”生命科技促进联盟;加强与以色列等世界生命科技强国交流合作,争取设立“中以科技产业创新合作示范区”,与以色列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创客空间、孵化器及特色学院等。

——深度融入深莞惠经济圈(3+2)建设

优化龙岗-坪山-大鹏-惠阳-大亚湾等地区的协作发展,积极配合推进深莞惠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强与惠阳、大亚湾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区域合作和产业对接;推动“大鹏-源城共建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发展。

——主动参与区域海洋治理

积极筹办海洋相关的国际性峰会、展会,吸引海洋类国际组织、研发机构入驻或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建立多级联动的深港惠海洋生物救助体系,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物救助联动机制;研究建设“世界海洋智库”“全球海洋治理论坛”“全球海洋会展”等,推动建设深圳的全球海洋事务中心。

(廖少锴 邓燕瑜 廖若伶)

新闻推荐

惠阳公安积极探索反诈新模式 防诈宣传举措多 织密反诈防护网

如今,行走在惠阳街头,公交车、出租车都变了样:“全民反诈,惠阳无骗”八字标语配合反诈卡通形象“惠惠”“阳阳”分别印在了车...

 
相关阅读